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奇幻 > [秦]穿成始皇家的崽

第 44 章 发难

  • 作者:冬沙
  • 类型:玄幻奇幻
  • 更新时间:10-28 00:09:01
  • 完书字数:13266

在小骊珠看来,朝中那些敢给始皇帝使绊子的大臣们都是可恶至极的,她爹可是大秦的皇帝,一心为了大秦好,想让大秦更上一层楼,结果那些使绊子的大臣们倒好,私心比公心重,为了自己的一己之私不仅不配合她爹,甚至还在背地里拖她爹的后腿!

这不是可恶至极是什么?

然而小骊珠不知道的是,在那些给始皇帝使绊子的大臣们看来,却觉得自己不是可恶至极,而是委屈极了。

他们为什么要给陛下使绊子?

那还不是陛下先不讲道义?

当日始皇帝推崇法家,以李斯为首的法家弟子在朝堂中占据着主力军的位置,经过这些年他们的努力(排除异己),已经让法家凌驾在其他学派之上。

结果始皇帝现在说变就变,自然有许多大臣接受不了了。

毕竟他们迎合着始皇帝的喜好,辛辛苦苦才爬到如今的位置,好不容易迎来他们的好日子,结果没等他们享几年的福,始皇帝就想让新人来分他们的一杯羹?

那怎么能成呢?

当初是谁为秦国/大秦立下汗马功劳的?

是他们!

当初又是谁陪着秦国/大秦走过那么多风风雨雨的?

也是他们!

结果始皇帝现在想要新人了,这叫这些自认为是老人的大臣们如何受得了?

有人会说始皇帝只是要在太学馆设立百家博士一职而已,这些大臣们反应这么大是不是有点太过于大惊小怪了?

然而这些大臣们并不这么认为,在他们看来,始皇帝图谋甚大。

如果始皇帝在下旨建造太学馆的时候提前跟他们说到时候会为太学馆增设百家博士一职的话,那么即便朝中反对的大臣们多了一些,但是他们也不至于像现在这样为了未雨绸缪而在背地里给始皇帝使绊子。

就像小骊珠说的那样,始皇帝可是大秦的皇帝,他们作为大秦的臣子,如果不是到了迫不得已的地步,他们又怎么愿意跟始皇帝对着干?

偏偏始皇帝在下旨建造太学馆的时候并没有明说他之后会在馆内增设百家博士一职,甚至连暗示都没有,直到太学馆开始动工了,始皇帝才突然宣布此事的。

始皇帝如此步步为营,朝中的大臣们可不相信他的目的仅仅只是设立百家博士一职那么简单。

这才是这些大臣们反应那么大的主要原因。

不过……

“我们背着陛下做这些事儿,不会出事吧?”有些大臣是头脑发热跟着一块给始皇帝使绊子的,这会儿冷静下来之后,想起始皇帝平日里的为人作风,又开始有些后悔了。

虽然他们都知道始皇帝并不像民间说的那样,是个强横凶恶的暴君,但是他却确确实实不是什么好脾气的皇帝。

若是老老实实做人便罢,但是如果谁敢闹幺蛾子,而且还闹到他的跟前的话,始皇帝是绝对不会当做没事发生的。

这么一想,

原本有些后悔的大臣甚至忍不住有些瑟瑟发抖了。

要命,他们是不是干了一件蠢事儿了?

这要是让陛下知道他们在宫外干了些什么的话,那么他们还能有什么好啊?

“怕什么?”然而并非所有人胆子都那么小的,有的大臣不仅背地里给始皇帝使绊子了,如今甚至都不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

“现在是我们要跟陛下作对吗?分明是陛下逼迫我们的。”有大臣振振有词地道,“我们现在要是什么都不做的话,那么日后想做什么那就迟了。”

“而且大秦建立至今,其他学派的人为陛下出过什么力了?还不是我们法家的弟子们兢兢业业、呕心沥血地辅佐陛下?”

“如今天下得以太平,陛下却让其他学派的人出来分我们的一杯羹,这说得过去吗?”

大部分的大臣们都觉得说不过去,甚至觉得始皇帝有点过河拆桥了,要不然他们也不敢跟始皇帝玩阳奉阴违那一套。

“话虽如此,可是你之前去接触李斯时,他不是拒绝了吗?”有人仍然心里不安,“从前他排挤其他学派的大臣排挤得对厉害,如今却无动于衷,这着实让人心里不安。”

毕竟事出反常必有妖嘛。

“你也会说他现在只是李斯不是李相了,凭他如今的官职,别说其他学派的学子们入朝为官了,即便满朝都是法家学派的弟子,李斯他也再无出头之日。”

有人断言,“就凭着李斯曾经做过的事情,陛下是绝对不可能让他官复原职的,既然如此,那么你觉得李斯还会像我们一样反对陛下任用其他学派的学子吗?”

在他看来,李斯现在还能够保住自己和全家的性命,不像胡亥和赵高那样落得一个尸骨无存的下场,已经是皇恩浩荡的。

所以李斯会担心其他学派的学子们进入朝堂,侵占信奉法家的大臣们的生存空间吗?

他自然不会担心了。

与其担心这个,他还不如担心自己要是反对的话会被始皇帝新仇连同旧恨一块跟他清算了。

不得不说,这个大臣确实是猜中了李斯的心思,但是也仅仅只是猜中了李斯一小部分的心思而已。

确实,李斯很爱权,也很爱势,当初之所以被赵高那混蛋给说动不就是因为被他看穿了他的心思么?

都说打蛇打七寸,李斯的七寸就是权势。

然而李斯没有赵高那么疯,他再怎么爱权势也不可能胜过自己的小命的。要不然李斯也不会等始皇帝死后,被赵高怂恿才反水了。

要知道赵高可是在始皇帝死之前就已经搞小动作了。

李斯很清楚,依照他在沙丘宫变中犯下的错,始皇帝能够留他一条小命,甚至没有连累他的家人已经是网开一面了,同时李斯也很清楚始皇帝为什么愿意留他一命。

不是因为始皇帝对他有多念旧情,当然了,或许有一部分确实是念在他是大秦的开国功臣的份上,但是更多的是希望他成为他手中的刀。

其实从沙丘宫回来之后,李斯就已经认命了,也不敢再奢望什么高官厚禄,只求他能够得到一个善终,家中的妻儿不会再受到他的牵连。

所以哪怕始皇帝派他去干一些得罪人的事儿,李斯也照样去干,甚至干得十分卖力,七十岁的身体直接迸发出三十岁的精力。

现在的李斯可以说是巴结讨好始皇帝都来不及,又怎么可能会跟他唱反调,在背地里搞小动作呢?

不开玩笑地说,别说始皇帝想要任由其他学派的学子们了,便是他想要跟汉武帝似的“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只怕李斯也能脸不红心不跳的夸始皇帝英明神武。

当然了,以上只是李斯不跟其他大臣们齐齐联手给始皇帝使绊子的原因之一而已,原因之二,也就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李斯很清楚始皇帝有奇遇,而小骊珠并非是凡人。

这点从始皇帝死而复生,大秦这一年多以来陆陆续续出现那么多稀奇古怪又利国利民的事情就可以看得出来。

李斯并非没脑子的人,虽然他并不知道始皇帝的全盘计划,但是这并不妨碍他紧跟始皇帝的脚步走。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像李斯这样知道内情,又一心一意跟着始皇帝干的。虽然朝中并非所有人都在背地里给始皇帝使绊子,但是也并非所有人都支持始皇帝的。

更多人是不反对,但是也不支持。

他们不反对是因为他们知道胳膊拧不过大腿,而他们不支持是因为触及到他们的利益了。

正是因为他们的这个态度,所以哪怕他们明知道底下有些大臣头脑发昏干了一些蠢事,他们也不阻止,而是冷眼旁观,安静地观察着事态的发展。

如果他们给始皇帝使绊子成功了,那么他们跟着受益;如果没有成功反倒是被始皇帝发落了,那么他们也没损失。

对于这一部分的大臣,蒙毅觉得比那些暗中给始皇帝使绊子的大臣们还要可恶。

当然了,这不是说那些暗中给始皇帝使绊子的大臣不可恶的意思。

“都说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依臣看,别管是那些对陛下您阳奉阴违,还是想要隔岸观火的大臣,通通都是书读进狗肚子里了。”蒙毅作为始皇帝的死忠,自然不满那些大臣竟然如此对待始皇帝了。

如果说始皇帝真的卸磨杀驴,过河拆桥就算了,但是他现在正是想要任用百家学子,让大秦更上一层楼而已,并不是说要让其他学派的学子们替换掉如今朝中法家学派的大臣们。

“他们与其害怕自己的位置被其他学派的学子们给取代了,倒不如进修自己。需知打铁还需自身硬,只要他们有本事的话,便是天王老子来了,也没人能够取代他们的位置的。”

见蒙毅如此为自己抱不平,始皇帝不由地想起了同样为他抱不平的小骊珠,他笑道:“你和骊珠倒是一个样儿,她听说有人给朕使绊子之后比朕还生气不说,甚至袖子都撸起来了,想帮朕捶那帮大臣一顿。”

“合该如此。”蒙毅

一点都不觉得小骊珠这么做太粗鲁了,他道,“恭喜陛下有此孝女,臣家中的孩子对臣若是有长公主对您一半的孝顺,臣怕是睡觉都会笑醒了。”

始皇帝摆摆手:“小孩子家家的,不值得这么夸。”

蒙毅:“……”

陛下说这句话的时候要是把嘴角的笑压一压,说不定他还会相信几分的,但是现在?

“话不是这么说的。”蒙毅道,“长公主确实是孝顺您,在沛县的时候每当有黔首感谢她或者赞美她的时候,长公主都会说这一切都是陛下您的功劳。”

当然了,不是每次沛县的百姓夸小骊珠或者感谢她的时候,蒙毅都在场的,但是光是他在场的、亲眼看到的就不下十次了。

小骊珠不是十四岁、二十四岁,她当时只有四岁而已,而且她是什么性子的孩子,蒙毅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后也有所了解,所以他不觉得她是故意在他面前表现的。

在蒙毅看来,小骊珠是在认真地执行始皇帝交给他的任务——推广玉米,替他收买民心。

才多大的孩子啊,竟然能把话记得那么牢,在蒙毅看来这天底下再也找不出第二个比小骊珠还要更孝顺的女儿了。

始皇帝原本还想再谦虚一下的,但是仔细想想小骊珠对他确实是孝顺,他要是再谦虚的话,似乎就有点对不住她对他的孝顺了。

于是始皇帝点点头道:“在这方面朕从不怀疑骊珠,沛县一行,骊珠确实是把朕交给她的任务完成得十分漂亮。”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始皇帝才觉得自己这个当爹的不能拖后腿,要不然他的脸往哪儿搁?

抱着这个想法的始皇帝如平地一声雷似的,直接在朝堂上就对着大臣们发难了,直接打了一众大臣们一个措手不及。

原本这几日见始皇帝都如寻常一般,所有人都以为他暂时不知道外面发生什么事,或者即便知道了也没有查出和他们有关系。

但是始皇帝如今一发难,朝堂上的文武百官们就明白了——

他们以为陛下被蒙在鼓里,其实陛下早就心里门清得很,真正被蒙在鼓里的人是他们才对。

“朕倒是不知道朕的股肱之臣怎么转眼间就成了国之蛀虫了,为了一己之私竟然背着朕在背地里搞小动作,企图破坏朕广纳四海人才的计划?”

始皇帝看着面前的大臣们,“你们扪心自问,你们的心中可还有朕?可还有大秦?”

“请父皇/陛下息怒。”

始皇帝一生气,底下的皇子们和大臣们就哗啦啦的跪了一地,没在背后搞小动作的人尚且可以淡定一些,但是在背后给始皇帝使绊子的大臣就不行了。

他们自认为自己做得十分隐蔽了,怎么还是让陛下查到他们的头上来?

“息怒?”始皇帝冷笑一声,“大秦有你们这帮拖后腿的蛀虫,迟早国将不国!如此你们叫朕如何息怒?”

始皇帝此话一出,别说是那些罪魁祸首了,原本存了隔岸观火的心思的大臣们也脸色一变

其他参政的皇子们见始皇帝一副怒火难下的模样,谁也不敢站出来出声,除了扶苏。

“父皇,儿臣知道您心里不好受,但是您这么说,会寒了其他大臣们对大秦的忠心的……”

“到底是谁寒了谁的心呀?”小骊珠当时不在朝堂之上,她是在事后才知道这件事的,小姑娘也不让文娥去打听,而是干脆自己就去问当事人。

可始皇帝忙着呢,就打发小骊珠去找扶苏了。

听到扶苏说始皇帝在朝堂上直接发难,把一众皇子大臣们都给骂得跪了一地,小骊珠就拍手叫好;听到扶苏说他站出来给大臣们说情,小骊珠就拍……拍了扶苏几巴掌。

“扶苏你真的是,你到底是站那边的?不跟着爹一块骂人就算了,你还帮那帮大臣说话?你你你……你真的要气死我啦!”小骊珠原本以为扶苏被贬上郡一事之后,能够经一事,长一智的,结果好家伙——

他是经一事,不长智啊。

“白经一事了你。”小骊珠对扶苏真的是嫌弃极了。

对此,扶苏表示很冤枉,也很委屈:“骊珠你的性子怎么那么急?我都还没有说完呢。”

小骊珠抱着胳膊斜了扶苏一眼:“你说吧,我给你一个狡辩的机会。”

扶苏被小骊珠逗笑了:“行吧,那你仔细听好了,不是我要跟父皇作对,是父皇在上朝之前就暗示我记得帮他打圆场的。”

扶苏确实曾经因为外人而顶撞过始皇帝,但是他并不是一个天生反骨的人,在这次的事情上面,扶苏是坚定的跟他父皇站在一块的。

只是始皇帝并非真的想要将所有涉事的,有坏心思的大臣们都一网打尽,那要怎么办呢?

那当然是要有个人跳出来打圆场了。

而这个人自然是非扶苏莫属了,一来这确实像是他干得出来的事儿,二来则是因为那么多儿子当中,扶苏是始皇帝最看重的那一个。

小骊珠一听,眨了眨眼睛,然后扭头问在办公的始皇帝:“爹,扶苏说的是真的吗?”

始皇帝头也不抬地回了一声“嗯”。

行……叭。

见始皇帝都为扶苏作证了,小骊珠就把手放下,然后对扶苏道:“那你怎么不早说哇?”

“你还倒打一耙是吧?”扶苏见小骊珠明明不好意思但是却强撑着维持着自己那股气势,他就忍不住想笑,“再说了,我哪里想到你说动手就动手?”

扶苏真的是庆幸小骊珠那几巴掌不是拍在他的脸上的,要不然他半边脸怕是得肿得跟猪头似的了。

不过没拍在脸上,拍在他的手臂上他也伤得不轻啊。

毕竟小骊珠天生神力。

“那……”小骊珠道,“那我给你打回来好了。”

“算了。”扶苏道,“我可下不去这个手。”

好歹是异父异母的亲妹妹。

“那然后呢?”见扶苏大度地放过她,小骊珠就立马追问下文

了。

然后?

扶苏表示,然后当然就是他们父皇顺势提出取士不问家世的选拔人才的方式了。

所谓的取士不问家世,指的就是不论出身,随才录用,考核人才的内容或许和后世的科举不太一样,但是模式是相似的。

这对其他没有门路的布衣平民来说是好事吗?

当然是好事了。

但是对于对于贵族和士族而言,他们就不觉得是好事了。

因为此举动了他们的蛋糕,所以始皇帝当时一说,反对声四起。

“再然后呢?”小骊珠迫不及待地问道。

“再然后当然是他们反对都没有用了。”扶苏笑道,“他们本来就被父皇抓到了把柄,再加上他们大概想着普通的黔首就连最基本的温饱问题都尚且没有解决,即便想读书做官,只怕也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答应了父皇又如何?”

不得不说扶苏确实是把王绾等人的心思猜得透透的,他们今日在朝堂之上不再反对始皇帝不问家世,随才录用的其中两个原因都让扶苏说中了。

但是还有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扶苏没有猜到,又或者说猜到了,但是他不敢说。

是什么原因呢?

那当然是王绾等人深知普通黔首想要读书入士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不仅仅因为他们没有这个财力供家里人读书,更因为他们没有这个门路送孩子去读书。

就连在后世都尚且存在着落后偏僻的地方教育资源稀缺的情况,更何况是在两千多年前的今天?

如今的教育资源稀缺到不是孩子愿意翻过几座山,趟过几条河他们就有书读的程度。

“陛下果然图谋甚大。”王绾回到府上之后,和亲近的几位大臣们道,“可惜这个政策,短时间之内对我们的影响不算大。”

哪怕咸阳有了一座太学馆,但是并非整个大秦每个郡都有一座太学馆,这意味着普通人家想要求学的话,仍然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

“话虽如此,可愚公移山也总有移完的一天。”有人担心真的到了那日的话,那么始皇帝的这个决定对他们的影响就绝对不小了。

“你们忘了陛下如今已经年过半百了?”王绾看着他们道,“虽然说陛下自从打沙丘宫回来后,整个人看着年轻了不少,但是岁数到底摆在那儿。”

其他人听懂了王绾的意思。

他继续道,“而诸位皇子中,陛下最看重的是长公子,这长公子的为人性情,我想各位也是了解的。”

他手段不如始皇帝强硬,性情又偏偏比始皇帝仁善,这样的皇帝大概是臣子们最喜欢的了。

哪怕他是儒家的弟子。

王绾的一番话,彻底打消了其他几位大臣的忧虑。

只是他们怎么也没想到,新年一过,咸阳就突然出现了一种洁白光滑又细薄而便于携带的物品——

纸。

据说能取代竹简和绢帛充当书写材料。

不久前才信誓旦旦的表示这个政策短时间之内对他们影响不大的王绾:“……???”!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