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青春校园 > 黄泉手记

第275章 王权之柄

  • 作者:慎行
  • 类型:青春校园
  • 更新时间:09-13 08:10:20
  • 完书字数:4722

冷先生喊话的声音很大,一时间引得所有人都向这边看了过来。

台上那天珠的主人见冷先生发话,十分懂事地靠近了麦克风:“各位,实在抱歉,既然这物件冷先生看上了,我决定将其下架,作为礼物送给冷先生的朋友,实在抱歉了!”

“你的好意我心领了,但咱们也别坏了这茶会的规矩,既然是拍卖,那就按照正常流程去走,倘若其他同仁真对这枚天珠钟意,大家也可以合理竞争!”

冷先生说话间,已经示意工作人员将刚刚那只珐琅笔洗送到台上。

我看见笔洗被人带走,不免一阵心疼,毕竟双方的价值可差了三倍。

不过这次我却什么都没说,也明白冷先生的用意。

他是在用那差出来的四百多万,买我一份平安。

以冷先生的身份,能够为了一件我看中的东西溢价购买,单是这个举动,就已经足够引人浮想联翩了。

如此一来,那些想要踩着我攀附林江皓的人,自然也得掂量掂量。

这种以物易物的拍卖,实质上就是在考察买家和卖家的眼力,双方不仅要对彼此拿出的东西进行估价,而且还得保证东西的真伪,可谓风险与利益共存。

而这些人最愿意交易的对手,就是冷先生他们这种人,不为别的,只因为以他们的身份地位,一旦出手的东西是假货,传出去就太丢人了。

所以其他人看到冷先生给出的东西,就明白了这天珠他是真正想要,就连林江皓那边都没有任何表示。

这反倒让我心中有些不安起来。

林江皓刚刚在冷先生这吃了瘪,却没有在此刻参与竞争,并不是给冷先生面子,而是他觉得因为这种小事斗气,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这种人的报复,往往来得更狠,也会更让人猝不及防。

冷先生的大手笔,快刀斩乱麻的拍下了台上的一眼天珠。

等人将托盘送到面前的时候,冷先生拿起天珠递给了我:“人都说天珠是佛教至宝,具有辟邪的功效,这是真是假我不得而知,不过在今天这个场合,它的确是你的护身符!收下吧,就当我回报你今天的辛苦。”

“冷先生玩笑了,能跟你出来见世面,我也求之不得,没什么辛苦的。”

我莞尔一笑,并没有拒绝冷先生,将天珠收了起来,毕竟他为了拿下这东西已经赔了几百万,我如果再去拒绝,那就显得太不懂事了。

这个小风波结束后,拍卖继续进行,接下来的藏品越来越值钱,尤其是一套清康熙年间的镶缂丝绢绘六十寿屏风,经过了十几轮的竞争后,卖家仍旧没有看到合适的交易物品,台下甚至有人直接开出了四千五百万现金的条件,但那卖家一看就是不差钱的主,最终还是导致了流拍。

我见冷先生对这些拍品都兴致不高,开口问道:“冷先生,这些东西,都不入你的眼吗?”

“东西倒还不错,但我喜欢什么你也知道,参加这种私拍,最有趣的地方就在于它会出现一些国内禁止流通的东西,但这届茶会,有些太中规中矩了。”

冷先生顿了一下:“目前为止,出现过有价值的东西,只有之前易物交易时压轴的斗彩龙纹罐,结果还是个瑕疵品!现在这竞拍已经出现了大几千万的东西,估计也快接近尾声了,就看接下来的三两件东西,有没有什么能提起我的兴趣了。”

接下来的一件拍品,是一件清中期的八仙过海象牙雕,其手艺之精湛,工艺难度之大世所罕见。

清代的象牙雕刻有江南和广东两大流派。

清代制造皇家御用品的专门机构叫做内务府造办处,其中的“牙作”就是专门负责象牙雕刻的,而这东西一打眼,就知道是在清宫当中流传到民间的,而且一定出自造办处的名家之手。

只是,冷先生对这东西的兴趣依然不大,倒是林江皓花费大手笔将其收入囊中。

就在我以为冷先生今天要空手而归的时候。

台上的主持人忽然开口道:“各位贵宾,我们今天的拍卖进行到这里,已经接近尾声,目前只剩下两件拍品,接下来让我们请上下一件拍品!为商晚期的青铜方候觥。”

此话一出,原本已经昏昏欲睡的冷先生,陡然间精神一振,眼神也透出了光泽。

很快,那只青铜觥就被送上了展台。

所谓觥,指的就是古代的饮酒器,也就是酒杯。

古代的酒令大致分为四类,分别是古、雅、通、筹。

其中的筹,指的就是计数的工具,也叫做酒筹,是一种行酒令的筹码,用来记录饮酒的数量或者罚酒的数量,还有一个专门的成语,叫做觥筹交错。

觥出现于殷墟晚期,根据已知的考古数据,青铜觥只出现在少数大型高等级墓葬中,例如殷墟妇好墓出现有八件纹饰精美的觥,充分体现了墓主显赫的地位,彰别身份等级。

台上那只青铜觥为椭圆体龙首盖圈足式,是商晚期制式,整体曲口宽流,上有盖扣合,腹部圆鼓,一侧设鋬,高圈足下承狭边。

觥盖的前端作长颈鹿角龙首,臣字目,圆眼突出,上唇高起,阔口张开,露出两排利齿,雕刻的活灵活现,看起来有一些Q版的感觉。

在这只觥的内部,刻有铭文“方候”二字,这是器主的徽记,也是这只酒杯被命名为方候觥的原因。

冷先生一看到这只觥的照片,整个人的精神面貌都不一样了:“小段,你觉得这东西如何?”

我在认识苏家梁之后,对于青铜器造假已经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很谨慎的回应道:“从图片上来看,尚未发现什么问题,不过青铜器的鉴定,是必须得上手的,毕竟现在的造假工艺,已经发展到了令人防不胜防的地步。”

冷先生点燃一支烟,目不转睛的盯着展台上的图片:“你觉得这只觥的价值能达到多少?”

“我曾经在西冷秋拍的记录上,见到过一只器型差不多的觥,以器主铭文命名,被称作宁矢觥,原本藏于英国,同时也被收录进了许多青铜器研究的书籍当中,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宁矢觥应该拍出了接近一千万的价格,放在如今,应该已经长了不少。”

我停顿了一下:“夏商周三代始终,铜为贵重,乃王权之柄,王侯礼器!这只方候觥造型精美,做工精良,且保存完好,如果它是真品,价格应该在宁矢觥的三倍以上。”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