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青春校园 > 我全家都穿越了

第393章 光宗耀祖

  • 作者:阿白不黑
  • 类型:青春校园
  • 更新时间:09-18 12:42:51
  • 完书字数:4326

赵年才想起了一件重要的事儿,他知道孙江田认识一些字,但是毕竟这人没读多久的书,不敢保证能将小考的题目都看懂。

“二哥,你认得多少字?”

“认一些。”

孙江田都是为了木工才学认字的,自然是认得和木工相关的字。

赵年才啧声,那这就不好办了,也不确定关正行要出些什么题,不知道孙江田认字功夫到底如何。

“兵器司里的那些,你都认识吧?”

“认全了。”一开始他也有不认识的,但待了这么一年多了,慢慢地也就认全了。

但是写的话,也不能保证。

赵年才拍案:“那就成!只要能看得懂小考的题问题就不大,你不会写的字就换个说法写,应该大差不差的了!过些时日我便去顺安府再和关大人碰一下这件事。”

提到了关正行,上官瑞泽想起了走之前昭明帝提醒他的话。

他拉了下赵年才:“叔,此事不要做得太明显了,不然被眼红之人瞧见了,怕会惹来麻烦。”

昭明帝派他过来,是为了监督赵年才别走后门的,谁知道这小子直接加入了不说,还提醒赵年才不要太明显。

昭明帝若是知道了,恐怕能当场将这小子痛揍一番。

“行!”

这事只要知晓了孙江田也有心思做,赵年才便打算给他开个后门补课了。

即便是他不去了解关正行出些什么题,就凭他对火炮的了解,做个小考应该是没问题的。

更何况,关正行对火炮的了解稍浅,一定会来同赵年才商议小考内容一事的,他便能大概猜到题目是些什么,再给孙江田开小灶就简单得多了。

岂料人家关正行根本就没来找他。

昭明帝早就打了招呼了,既然孙江田和赵年才有亲戚关系,便不要让他参与出小考的题,到时候当个考官便是。

不叫他也没关系,他就凭借自身过硬的本事来给孙江田补课又有何妨?

之后几日,赵年才他便趁着这个时间将府上的下人都备齐全了。

从门房车夫到厨子,再到端茶倒水、打扫院落的下人一一买了回来。

至于四季姑娘嘛,现在就不再管其他琐碎之事了,只做孙英和赵景月的贴身丫鬟。

而郑芳呢,就算是新来的下人的头儿了,什么都得听她指挥。

主要还是因为郑芳对这个家足够了解,知道主子的性子,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都得有人教才行。

孙英也去了雅兰园,看看这近一年有没有什么变化,作为股东之一还是得去视察一番。

而赵景月就是从店里到作坊挨个检查了一遍。

五日之后,县里基本都安排妥当了,一家子便回了趟赵家村。

这是赵阿爷早就说好了的,这几日让他们歇歇,将家里家外的都打整一番,收拾好后必须得举家回村一趟。

这一举措当然是为了回村祭祖,顺便让赵家村众人来看看如今的赵年才,最主要的是,能让那些眼红的人闭上嘴。

谁还敢说赵年才不是将军的?看这回不打他们的脸!

不过赵阿爷预想的这些事自然是不会发生的,现在回村里,谁不上来客套恭维两句?

连里正都跑到村口来迎接了。

他们到赵家村时,里正和赵阿爷正在村口站着聊闲话,旁边还有不少的人来凑热闹的。

“阿爷,里正爷!”赵景月探出脑袋喊人。

“哎哟,回来了回来了!”

马车停在了村口。

赵年才只能在此就下车了。

“哎呀,年……不是,赵将军啊!”里正将烟杆往衣袖里一塞,就朝着赵年才过去了。

一把年纪了还打算去扶赵年才下车,还得是车夫反应快,从车上掏出个垫脚凳让赵年才下马车了。

“里正叔!爹!”赵年才朝两人打招呼。

里正连连摆手,似是要担不起这声叔了般。

赵阿爷在旁边咧着嘴笑,得意之色不言于表。

几人边说边走,全然不顾车里还有其他人。

车上,李氏拉开了车帘看了一眼:“嘿?这就走了?”

狗蛋像是听见走了就有反应了,在车上闹腾着想冲出去,赵景月都快拉不住了,还得是李氏一把将狗按住了。

“咱赶紧回去!”赵景月催着车夫赶紧将马车拉到家中,让他们回去收拾收拾,把东西放了,然后再一起去赵阿爷家。

“小侯爷没回来啊?”里正和赵年才客套几句,便问起了上官瑞泽。

当上官瑞泽的身份被公布之后,连齐县令都亲自来了趟赵家村,就是来询问上官瑞泽的事儿的。

可里正也不清楚啊,他哪里知道赵家村住了位不得了的大人物。

当初听到这消息时,他还不相信,赵家收留的那小子怎么就成了侯爷了呢?

“他有公务在身,去顺安府了。”

其实上官瑞泽并不想去顺安府,当初他和昭明帝说的那些话只不过是为了回来找得借口。

反正现在都已经到了,他再去顺安府和魏平康交流什么呢?

他是食邑又不是食实,圈哪五百户都无妨。

但是魏平康一连几日送来请帖,他确实也不好每次都拒绝,正好趁着这次赵年才一家回村的机会,他去了趟顺安府。

得知他要来了,魏平康几乎召集了顺安府境内的所有县令开会。

这牌面太大了!

上官瑞泽其实根本不知道该说什么,他是个闲散侯爷,关于这顺安府到底该如何打理,这都是魏平康的事儿,他对于政权知晓不多,给不了什么建议。

但他还是在魏平康的要求下,随便说了几句……

里正一听没回来,那便算了,说说赵年才的事吧!

历来哪个村里出了多少举人的,都会在村里立举人石碑,但是赵年才没经过科考,这举人石碑就不能立了。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