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青春校园 > 重生的我没有格局

743 一家事,家家事

  • 作者:鲸鱼禅师
  • 类型:青春校园
  • 更新时间:06-24 05:10:16
  • 完书字数:14926

“浩南,今天咋回事儿,是没胃口吗?吃这么少?”

冰城开发区的一栋别墅里,于文静系着围裙还在从厨房端菜出来,都是家常菜,于文静和婆婆魏秀敏一起张罗的,也有亲戚,娘家来的也不少。

王爱红兴头不错,喝了两杯,不过不是白酒,而是普普通通的桂花米酒。

从姑苏专门运过来的,倒不是说这酒多好,而是之前做长途保鲜保温测试的时候,其中就有桂花米酒,不喝也是浪费。

还别说,热一热,女人们都挺喜欢。

不过快活的气氛因为于文静一句“吃这么少”,搞得不少人眼珠子瞪着,一脸的不可思议。

张浩南光烙饼就吃了五张,大鲫鱼都是一斤半一条的,他一个人吃了两条,还有鲅鱼饺子,是于文静一个老嫂子自己做的,大家也没数,就看着张浩南一口一个跟吃炒黄豆儿似的……

这已经很夸张了,结果于文静却说张浩南没胃口。

“一会儿还有事儿,吃太多容易不消化。”

说着张浩南筷子伸向了锅包肉……

他是真爱吃这个。

“爱红,不会撑着吧?”

王爱红去厨房盛饭的时候,他老娘拉着他衣袖问道。

“这才到哪儿啊,还有汤呢。”

“……”www.zbcxw.cn 星星小说网

魏秀敏一脸无语,她在沙城也过了一回年,不是不知道张浩南能吃,但没见过张浩南甩开腮帮子开干。

关键是真能塞进去那么多?

这放解放前,地主能请这么個玩意儿帮忙?

“我的妈呀……”

老太太对张浩南能吃印象,还只是停留在电饭锅一个人干完的记忆中,当时她只当是张浩南兴致高了稍微吃多点。

现在想想,人家挺克制的……

“老王,雪城那边这几天先不要过去。”

捞了一碗“小鸡炖蘑菇”,张浩南喝了一口汤,想起了什么,然后跟王爱红说道。

“有事儿?”

最终还是水磨工夫,拼的就是定力。

当然张浩南没有一根毛的定力,腚力倒是欢迎的,花蕊蕊一屁股坐到他嗷嗷叫都没问题。

而且花蕊蕊那个爹不爹哥不哥的亲人,已经销声匿迹了,接下来就是姓花的老头子做最后的挣扎。

这些张浩南其实并不感兴趣,他只是没事干折腾着玩儿。

“卧槽……”

王爱红最近几年养得不错,整个人富态但是并不肥胖,红光满面的,毕竟老婆带来双胞胎的感觉……那真是太棒了。

老王家现在真是“人丁兴旺”,老太太魏秀敏竖的“财神爷”牌位,总算因为张浩南一句“我他妈还活着呢”而撤了。

但老王家的亲戚……那是真信张老板指定是有啥神神叨叨的超能力。

“就这几天吧,忙完了你在冰城张罗一下团圆饭,古锭也会留这儿过年。”

“他不回去啊?”

“他过年还要走访几个当兵的,拿了超级年终奖,少过一次年怎么了?”

“多少钱啊?”

“你猜。”

“一百万?”

“像话吗?为了整死姓韩的,我自己都花了不止一个一百万。”

“不会加个零吧?”

“嘿……”

“卧槽。你看我,你看我能不能去‘龙盾安保’当个总经理啥的?”

“哈哈哈哈哈哈……”

张浩南顿时大笑,抄起烫好的酒壶,给他满上一盅,“亿万富翁羡慕别人千万富翁?”

“我这不是还没到手吗?”

“那你退股,我给你一个亿。”

“别!我这个人,安贫乐道……”

闲扯了一会儿,王爱红也是心情大好,前两年在雪城的事业“滑铁卢”,总算可以重新来过。

东北事业部真正核心业务,非核心管理层都以为是市场开发,其实并不是,而是人力资源。

当初张浩南为王爱红立了一个“爱国企业家”人设,砸那么多钱,费那么多人情,为的就是让王爱红可以顺利地从老家雪城挖人。

形成规模之后,就能全面地在整个黑水省复制挖人策略。

只是一路磕磕绊绊,导致连续两年多受挫,不过总算也不是没有收获,高级技术人员和知识分子虽然没搞到多少,但基础技工弄来不少。

“大桥食品”中的多条生产线,比如红肠系列,东北籍贯员工已经突破了五百人。

占整体员工比重并不高,但人数上百就是个门槛,会形成帮带效应,当然也可以说是“裙带”,连襟或者连桥在同一个地方,有照应也心理上更安全。

女工更不必说,三四十岁还能安安心心上班,其实是小概率事件。

王爱红现在管个千把人也是轻轻松松,但显然如今也有追求,雪城的啤酒花种植基地就是一根刺,也是重大挫折。

迈过去之后,才能更进一步。

不然他自己心里不踏实,觉得不能服众。

当然“大桥食品”的管理结构并没有不良,吕卫东是“当代百里奚”式样的老年精英,跟他的搭配,预留出了太多的晋升空间。

而随着各地事业部的搭建,往里面填充人才的过程,就是扩张的过程,折射到年轻精英群体身上,就是有“上升渠道”广泛通畅的感受。

这个正是未来的企业核心,也就是人才库建设。

张浩南是不放心把这个事情交给吕卫东去做的,除了年纪太大且专业不对口之外,主要还是因为太重要了。

王爱红是心腹,才得以前来东北主抓“沙食系”的吏部遴选。

其余东北事业部的“金山银海”,都没有这个重要。

王爱红对此是有数的,所以回黑水之后,一直都是谨慎谨慎再谨慎,但同时在人才储备上,又相当的大方,有些极为夸张的激励政策,都是为了这么个隐藏的战略目标而设置。

“嗳,浩南,这小孩儿读书,你有啥好办法没有?”

“明明喜欢摆弄小玩意儿,你就让他去接触好了。”

“他现在跟着个木匠玩小车床,还给我车了他妈的一串珠子……”

“怎么,伱是缺明明以后上班给你赚养老钱?”

张浩南笑了笑,“你现在的社会地位,没必要靠子女的名校履历来贴金。就为了酒桌上吹牛得意那一会儿?你现在钱也有,事业也有,家庭也美满,孩子小小年纪有追求,不挺好的。考上高中最好,考不上,他喜欢什么就让他去钻研。”

“容易受伤啊。”

“废话,当老板就太平?”

横了一眼王爱红,张浩南手里竟然又抄起一张卷饼,还是热乎的,夹了土豆丝、苦菊等等乱七八糟的东西,卷起来就往嘴里塞。

嘎吱嘎吱的作响,看得老王家的人撑得慌。

他们都替张浩南感觉噎着了……

然而这大老板的脖子就是粗,愣是顺得下去啊。

“那不能跟你比啊,我是想着他以后也要有出息。”

“可勾八拉倒吧,啥叫有出息?你现在花钱让他造一辈子,他造得完吗?明明跟你不一样,他太老实了,以后也不太可能有什么不良嗜好。他能在少年时代有点追求、想法,你这个当老子的如果无能,那没话讲,没实力培养,就老老实实努力读书;你有这个实力,他说要去月球上做木匠,你让他去好了,拦着干什么?”

“……”

王爱红显然不情愿,他还是更希望自己儿子考上好高中,然后考上好大学,最后不说接他的班,起码也得是成功人士的派头。

不过这个家他做不了主,还得看老娘们儿的。

“我就说浩南也这么想的,又不是惯着孩子。再说了,明明成绩又不是差得不像样,你老跟那些第一名第二名的比,你比得过来吗?”

撑着腰端着盘,于文静霸气得很。

王爱红瑟瑟发抖,根本不敢还嘴。

“这样,你们夫妻两个要是没意见呢,就让明明去看看工伤事故案例,也别怕吓着孩子,提前跟他说好。他这要是还想倒腾木工、车工或者机械啥的,那就慢慢来,先从手工活儿开始训练。做学徒,原本就是从小孩儿开始的。现在也不需要你给师傅当牛做马的,就当是兴趣爱好。”

“那他万一以后真就去当个车工呢?”

“车原子弹钚半球的也是车工,你怎么个事儿,飘了?”

张浩南摇摇头,懒得再跟王爱红废话,而是摸了摸凑过来靠着张浩南椅背的王爱红儿子脑袋。

“别怕,有事儿找张叔叔。”

说着,张浩南抓起明明的手看了看,见上面磨痕裂纹并不少,笑着道,“看来你是真喜欢手工活儿,是跟镇上那家修家具的年老头儿学的吗?”

“嗯。”

大桥镇街上以前有篾匠、木匠等等小店儿,补个锅、磨个菜刀什么的,乡下人去城里太远,就是去以前公社或者乡镇街上。

这小孩儿不往游戏厅里钻,安安静静地找个老木匠的铺子一个人玩儿,其实也挺厉害的。

“年老头儿就没说收你当徒弟?”

“没有。”

“车床以后别自己乱碰了,知道吗?危险。”

少年脸上肉眼可见的失望,张浩南笑着道,“我说的是别乱碰,不是说不碰。小车床也是有危险的,哪怕只是车个木头。回头你去看看生产事故案例,要对生产安全做到心中有数。”

“嗯!”

“给你爸的手串呢?拿来给我看看。”

“在房间,我去拿。”

明明转身就去房间拿了个袋子出来,没有什么包装,就是塑料袋,里面垫着一些碎布头。

手串就一个,其余的都是小棍儿什么的,都是回转体,加工非常容易。

不过有一点让张浩南很意外,这些小玩意儿都上了蜡,抛光也很精细。

其实大多数时候料子都不重要,精细活儿就是看细心程度,料子是锦上添花,有好料子肯定最好,没有就算锯一截桃木也照样不错。

“嗯,不错,最后用了抛光剂?”

“三千目的。”

“年老头儿有三千目的抛光剂?”

“三万目的都有……我跟人要的。”

“机械厂?”

“嗯,有为哥给的。”

“这小子……”

知道是黄有为给的,张浩南也是笑了,拿起手串数了数,一共十二颗,上面还有字,刻的是“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显然“子丑寅卯”什么的,大概是小孩子不怎么熟悉。

“像模像样的,还做了活扣啊。”

本以为是松紧带,结果是红绳打的活扣,还编了花,是沙城最常见的花式,并不难,但是做得服帖不扭曲不缠结,还是需要心思的。

就像裁缝拷边,难是不难,但做得好和差,能相去十万八千里。

“你爸瞧不上,给我吧。”

“我什么瞧不上,你这话说的,这给我的你咋张口就要呢,你真是……”

坐那儿原本没啥反应的王爱红,这时候倒是急了起来。

“你刚才还嫌弃呢,说什么‘还给我车了他妈的一串珠子’,王总,这才一会儿功夫啊,您就贵人多忘事了?”

“……”

一旁撑着腰的于文静顿时笑了起来,然后挪到明明那里,搂着儿子说道,“就是说嘛,孩子一份心意,你不要,有的是人要。”

“……”

王爱红涨红了脸,伸出来的手又被张浩南挡着,于是更急了,他又不敢跟老婆犟嘴,只是一个劲地说“孩子给我的”“我又没说不要”等等车轱辘话。

气氛活络起来之后,王爱红也是想通了,拿起酒壶给自个儿又满上一杯桂花米酒,然后冲儿子道:“明明,爸爸给你道个歉。咱们做个约定,爱好咱们继续学,但学校里的知识,也不能没有。你张叔叔别看虎背熊腰的,那是保送生啊,保送到名牌大学的。真要是学习成绩确实够不上张叔叔这个水平的,兴趣爱好当事业来做,爸爸也支持,到时候咱们找个老师傅拜师去……”

“爱红,你没喝高吧?这么敞亮?”

“这话说的……”

明明倒是挺高兴,他其实成绩并不差,但总有对比,跟拔尖的没法比,而明明因为时常跟张然亮、玄振宇几个一起玩,思考能力已经超过了一般小孩。

他明白自己在干什么,也了解到了人和人是不同的,这种不同,有时候不是说靠努力就能弥补的,因为张然亮也很努力,玄振宇更努力。

他懵懵懂懂之间,有了一定的计划,虽然还谈不上人生计划、职业规划,但他的家庭是足够支撑他去这么做的。

张浩南将手串还是取了下来,递给了王爱红,然后笑着道:“你也别觉得明明的选择是一个人事情,你对明明的支持,会直接影响到‘大桥食品’的整体价值取向。吕卫东是绝对不会让他孙子去卤肉生产线做操作工的,你懂我意思吗?”

“你是给我脸上贴金还是正经的?”

“不开玩笑。”

兴致不错的张浩南也给自己倒了一杯小酒,然后跟王爱红碰了一下,“公司能不能撑过十年,空有大方向也是不行的,还需要积极的价值取向。底下的人眼睛不瞎,心里更是清清楚楚,一举一动,都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我纵使千万个不好,舍得钞票,那做啥都是可以理解的。女人多,那也只是风流韵事……”

“说啥呢!孩子还在这儿呢!”

于文静顿时呵斥了一声,张浩南顿时尴尬地抬手道歉,“嫂子对不住,看我这嘴。”

然后又摸了摸明明脑袋:“明明,要学张叔叔的优点啊。”

“嗯。”

虽然是有说有笑,不过饭桌上老王家的亲戚,也都看出来了,王爱红是“财神爷”的铁杆心腹。

“你张叔除了缺点都是优点……”

“……”

“……”

王爱红说完,自己都感觉说了傻话,但还是对儿子认真道,“总之呢,爸爸的意思就是让你学你张叔好的地方。只要学到一样,你将来啊,也不用愁了。”

此时王爱红也明白了张浩南为什么重视他培养儿子这件事情,因为这是个表率问题,榜样问题。

他儿子肯定是不愁吃喝的,“大桥食品”的股票真要说脱手,他王爱红也的确是亿万富翁,哪能饿着肚子呢?

但是正如张浩南所说,这公司想要走过十年,企业文化的建设就尤为重要。

光吹牛逼不行,虽不至于说让儿子跑去厂里打扫厕所或者看大门,但对一般岗位的态度,决定了最广泛基层员工的归属感。

“沙食战略部”讲“以人为本”的时候,不同派系的解读是不一样的,王爱红和丁奎山算是同一派,口号虽然不喊,但践行了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把工人当人”。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是非常的难。

“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想要和谐统一,哪儿那么简单?

更遑论还有哲学意义上的阶级概念,张浩南拍拍屁股把“大桥食品”卖了就是卖了,但难道就不管王爱红、丁奎山他们全家老小的吃喝拉撒睡了吗?

“孩子现在只是兴趣阶段,或许哪天就会有厌倦的心思,兴趣爱好变成工作,那有多讨厌,都是有数的。”

张浩南对此事的看重,让于文静也是想不通,不过她看老公模样,应该是懂了的。

等酒足饭饱,张浩南带着人马离开之后,老王家的人这才更加轻松一些,之前插不上话的老太太魏秀敏一脸的埋怨:“你说这‘财神爷’也真是的,他自个儿念了好大学,咋还不让明明去念呢?”

“妈,没有这回事儿,你别瞎叨叨。”

王爱红给母亲盛了一碗饭,然后又盛好一碗小鸡炖蘑菇放边上,“我这事儿说起来是咱们家自个儿的事情,但放公司来说,那就不一样。底下那么多双眼睛看着呢。”

“能看出花儿来呀。”

还是不忿的魏秀敏翻了个白眼儿,“我这大孙哪儿不好,多聪明?”

“妈,您知道我现在有多少身家吗?”

“刚才‘财神爷’不说了吗?亿万身家。”

“……”

啊,也对。

愣了一下的王爱红点点头,然后才道,“这‘大桥食品’呢,就好比……就好比胡子上山,才拉起了买卖。”

“说什么呢!”

于文静一双眼睛瞪圆了。

家里人顿时笑了起来,她娘家人既觉得好笑,又不得不惊诧于文静夫家现在确实是起来了。

“反正就那么个意思,我就打个比方。”

吃饱了的王爱红就舒舒服服地坐那儿说道,“这买卖肯定是要做长久的,对浩南……对老板来说,有这‘大桥食品’没这‘大桥食品’,其实无所谓的,他不差这点儿钱。但对咱们家,还有在大桥镇上班的老乡,那就是不一样的。公司能有个十年,四十来岁熬一熬,怎么地也算是赶上退休了。可要让公司有十年,除了生意兴旺,还得上下都齐心,是不是这么个理儿?”

“那肯定的,第二纺织厂,谁都往外倒腾,现在连地皮都要卖了。说倒就倒。”

于文静说的是她的老单位,提起来就感慨。

“所以上面的人,不能说自个儿发了家就完事儿了,既要大家都有饭吃,还得留得住,让人有奔头。明明这事儿呢,瞧着不起眼,但我的态度是很重要的。我支持明明的选择,就等于是让底下的人也有理由和底气去支持自家的孩子的选择;明明能在自己那一行吃上饭,哪怕是靠了我这个当爹的,那底下的人也不会觉得这路就是一条死路。”

说到这里,王爱红看着老婆,认真道,“别忘了,现在那儿有咱们五百多号老乡,他们里头肯定有迷信老板的,但更多的,是指着我王爱红的态度。”

“我的妈呀,爱红,就这么个事儿,咋还有这么多说道呢?”

老太太想得头皮都痒了,她寻思着,儿子这是给皇上当六部尚书的哪一个呢?

还得整个“群臣表率”不成?

“事儿不大,也不要紧。我要当家里头的事情,老板也不会说什么。但老板是绝顶聪明的,他这也是提醒我,往后多得是人要看我态度的。我给人找一顿饭吃,别人也让我能吃上饭。以后啊,可不是现在五百多号老乡喽。”

说到这里,王爱红坐起身,拿起茶壶给自己倒了一杯茶。

(本章完)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