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三国:开局收赵云吕布,再续汉祚

第67章世家底蕴

  • 作者:半分糊涂
  • 类型:历史文化
  • 更新时间:07-16 11:54:35
  • 完书字数:4626

张辽没想到吕布会如此作想,失笑道:“温侯多虑了,即便赵云是应梦之人,也未必要做臣属,同僚之间相互提携,也在情理之中。”

“此言有理!”吕布长出一口气。

赵云已拜刘和为主,要再以赵云为主公,自己岂不要变作家奴?

张辽言道:“其实此事将军不说,谁又会计较?况梦中之事,也不必太过较真,识时务者方为俊杰,今你我得遇明主,能建功立业,此生便足矣!”

吕布微微点头,却又叹道:“但救命之恩,如同再造,此次欠下赵云如此大的人情,不知何时才能还清。”

张辽笑道:“赵子龙为人磊落,在他看来,只是奉命行事而已,绝不会挟恩图报。此番脱险,你最该感谢之人,还是主公。”

“这我岂能不知?”吕布点头道:“某一向做事恩怨分明,有仇必报,有恩必还,赵云拼死相救,若不回报,必成心病。俺看赵云既不好色,亦不贪财,何以为报?”

张辽想了一阵,言道:“我倒有一个拙计,就怕惹将军动怒。”

吕布摆手道:“你我之间,何必如此?有话但讲无妨。”

张辽言道:“以我观之,赵云文武双全,品行高亮,又极受主公器重,将来必能飞黄腾达,将军一向疼爱小玲,何不招其为女婿?”

“嘶——”吕布沉吟片刻,忽然双目放光,抚掌大笑道:“妙哉!如此既能报恩,俺还比他长了一辈,这回可赚大了,哈哈哈——”

次日一早,刘和奖励三军,擢赵云为平北将军,仅次于吕布,众将心悦诚服。

又命张郃继任扫寇将军,拨三千人马训练大戟士,这是袁绍当年用来对付公孙瓒白马义从所建,改名钩枪营,由张郃训练,今后专门用来对付骑兵。

昨晚刘和在席间就与张郃讨论此事,其所用武器大戟类似于钩镰枪,又结合岳飞对付铁浮屠的战例,二人交谈甚是投机。

大戟士以守为攻,前军持盾,武器藏于盾牌之下,当骑兵冲锋射箭时,用皮盾护身,待骑兵近身时发动反攻。

先抛洒沙尘,再用大戟钩扎马腿,后排另有弓弩手发动反击,破坏骑兵阵型,前军倒下,后军不战自乱。

在刘和看来,河北四庭柱,颜良、文丑不过是武夫,麹义秉性高傲自大,都不堪重用,唯有张郃才是真正的将才。

但张郃一向为人低调,从不张扬,未能引起袁绍足够的重视,不过这也是他能活到三国后期的重要原因。

众将散去之后,吕布单独与刘和商议,他逃出长安时,将家眷留在河内张扬处,今幽州稍定,准备将其接来。

吕布主动接回家眷,证明他已经归心,刘和心中暗喜,却又蹙眉道:“今我与袁绍交恶,此人心胸狭隘,就怕经过冀州,被其报复。”

吕布言道:“此事俺已有思量,还找许攸相助,近来常有商队往来幽州,可借商队护送。”

刘和笑道:“此计可行,温侯可先派人到中山,请甄尧相助,另外告知许攸,秋后范阳要收购大批粮食,只要他能办成此事,有多少我们收多少。”

吕布大喜道:“多谢主公。”

刘和慨然道:“我该感谢温侯才是,若无当日温侯相助,岂有今日之局?大丈夫立功名,不过是为封妻荫子,诸位为汉室洒热血、抛头颅,安置诸位家眷后代,便是我职责所在。”

这句话正说到吕布心坎上,点头道:“主公所言极是,俺吕布此生别无所求,但愿妻子平安,兄弟富贵,便足矣!”

说起此事,刘和也想起赵雨来,这种事他不去安排,赵云绝不会主动提出,便派尾敦带人亲自去接,顺便商议收购秋粮之事。

正准备派人打探中原各处消息,卢文带着一位少年前来拜见,正是卢植之子卢毓,面目清秀,头上也挂着孝,卢植此时已死两年。

见礼之后,卢毓言道:“小子还在居丧期间,本不该出门见客,但家父临终有遗言交代,故冒昧来见。”

刘和听得心中惊叹,看看人家这举止言谈,很难相信竟是十来岁的少年做出来的,堪比孔融让梨。

刘和言道:“卢公乃海内大儒,当世楷模,我于洛阳伴读时,曾有幸聆听左右,若有空闲,定要亲到坟前祭扫。”

卢毓叹道:“家父避祸上谷时,亦曾多受刘公厚待,临终留下兵书五卷,本打算留于公孙瓒,助刘公匡扶朝廷,未料……”

刘和没想到还有此事,慨然道:“卢公为人刚直,文武兼备,也幸亏他早走一步,若知公孙瓒忤逆犯上,残害忠良,恐要被生生气死。”

卢毓点头道:“小子也为此庆幸,今天下扰攘,王纲不振,公子乃汉室宗亲,矢志扶正社稷,吾尚年幼,还不足以为国家效力,故将兵书献于公子,略尽绵薄之力,也算了结家父遗愿,公子幸勿推辞。”

刘和忙起身谢道:“卢公所留,必为传世经典,公子慷慨相赠,在下岂敢不受?我定当继卢公之志,匡扶朝廷,平定四海,告慰老人家于九泉之下。”

卢毓命人将书简带进来,交给刘和,更不受挽留,抱拳道:“小子服丧在身,不便久留,告辞!”

刘和无奈,亲自将他送出府门,目送二人远去,此时才注意到卢毓还只是个十岁的孩子。

刚才一番交谈,卢毓的言行仿佛有模板一样,丝毫不见孩童的淘气或胆怯,一看就是教养极深的贵族子弟。

这要是放在后世,又要被无知之人嘲笑教条古板,抑制个性发展,没有童年乐趣等等。

但他们不明白,这就是家族的传承,世家的底蕴,只是这个起步,就比普通人快了不止十年。

当其他孩子还在撒尿和泥,解放天性时,人家已在参读圣贤书,在思想里埋下家国天下的种子,等成长起来,目光眼界早已远超同龄人。

虽说门阀士族是每个王朝的毒瘤,但也不能一棍子打翻一船人,其中不乏家风优良,人才辈出的世家,许多历史重大转折点,作出贡献的也正是这些人。

“教育还是要从娃娃抓起啊!”刘和慨然一叹。

决心马上在蓟县开办学馆,再穷再难,也要先培养人才,不能光指望那些历史名人。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