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天下归明

第51章绝妙的“协济”大法

  • 作者:月下扫雪人
  • 类型:历史文化
  • 更新时间:04-10 19:59:38
  • 完书字数:4490

第二日李维向马县令告辞回通州,马县令亲自送别。

临行前,他特地让小僮烹大红袍茶款待李维。马县令虽是个能力一般的庸官,但却颇有文学素养,平日喜欢品茗听琴。

一旁陪同的范郝对李维解释,这可是上好的贡茶,就算通判大人来,县令大人都不会以此茶相待。只有他看得上的贵客,才会以这等好茶待客。足见马县令对李维的看重之情。

李维啜了一口香茗慢慢品味,赞叹道:“好茶!我虽不懂茶,但此茶一入口,就觉得分外清香,很是美妙。马县令的生活真是惬意,每日都能品尝如此好茶。”

马县令笑道:“你以为本官很有钱吗?这大红袍五两纹银一斤,本官自己平日都舍不得喝,今日实乃是借李公子的光。对了,昨夜……可有什么收获吗?”

李维摇摇头,感叹账册太多,时间太短,几乎没有什么收获。

马县令似乎不信,但也没有追问,说道:“有没有的,你只要记得,本官不曾为难你,也是给了你机会的。”

“自然。”李维顺水推舟,给了马县令一颗定心丸。

马县令又问起李维诗会的那首咏月词作夺魁之事,直夸李维是个才子。“李公子努力向学吧,日后科举成名莫要视本官为路人便好。”

李维笑道:“多谢马县令抬爱。在下想向马县令打听一个人。”

“哦,何人?”

“漷县主簿程相。”李维说完,抬眼观擦马县令的表情。

马县令心里一惊,脸上却强作镇定,咳嗽了一声,说道:“这个……这个本官不太清楚,本官到漷县任职不过三年,从未听说过此人。”

李维见他目光闪烁,不敢与自己对视,嘴角微微抽搐,显然很紧张,心中就有数了。

马县令无心风雅,着急离开,起身道:“哎呀,下雪了!李公子该动身了,本官特地备了马车,各位一路好走。”

然后匆匆的上了马车离去,范郝却意外的慢走了一步。

他撑着伞,走到李维的身边。说道:“你问的那个人,已经不在这个世上了。”

程相死了!虽然也想到了这个可能,但李维还是非常震惊。

但更意外的是,对像隆庆年呈文的程相这人,范郝给了这样一句评语:“变乱国制,罔上虐下。”他认为程相就是个“假公挟私”之徒,是个刁民,意图兴风作浪,给自己捞政治资本。

最后范郝拱手与李维道别,又别有深意地加了一句:“漷县之事最好的办法还是照旧定纳,庶免小民激变之忧,这样县衙和百姓两边都方便。否则,小公子想想程相……”

李维是学明史的,自然了解大明地方官员一向的治理思路是以稳定为主,不出事什么都好说,至于讲不讲道理还在其次。底下的老百姓是懂这个逻辑的,碰到什么事,不管有理没理,总想着先闹上一阵。如果闹成了,事情就成了;闹不成,也多是法不责众。

所以范郝最后这句话虽然谦卑,却是带着威胁之意的。往深了理解,意思就是:如果你非要插手管这事,改了惯例,恐怕会激起民变,到那个时候,官民不便。你就是最大的不安定源头,不杀你只怕衙门都过不去了。

简言之,数字不重要,真想不重要,仕途才是重点。如果此事危及到某些大人的前程,就算是好事也会变成不可原谅的坏事。

马县令准备的宽大马车行驶在往回通州的狭窄乡道上,李维望着漫天的飘雪夹雨,纷纷扬扬,如细小杨花,突然想到了一个可能。

“赵叔,有没可能,程相就在那五具尸骨之中?”

赵武一惊:“你意思,程相也是被万德才所杀?”

李维点头,这是极有可能的。程相越级上访,引来了事端,险些危及到了钱通判和其背后之人的仕途,所以被灭口。

李维交代赵武回去后,尽快查办此事,赵武应下。

闭目休憩,李维思考着引发漷县增缴田税的源头——通州五县的临时协防。

历史上,每个朝代总是会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税收科目,大明也不例外。

比如:协济。

所谓协济,就是当一个地方出现银钱紧张时,会由上级出面进行协调,安排附近的州府对这个地方进行协助,一般来说这种协助都是临时性质的。

比如在嘉靖三十八年,为了防备倭寇,由徽州府出面协济苏州,松江海防一万六千两银子;嘉靖三十九年,为了巩固长江防御,徽州府又出面协济了镇江驻军一千三百两银子;嘉靖四十年,景王朱载圳前往封国,徽州府再次出面协济池州一万两银子,用来给景王安排迎接仪仗等开销用度。

连着三年,徽州府的这些大的协济,都是因为临时的事情而起。事情结束了,银两就停止供应。当然也还有不少非常琐碎的小型协济,虽然属于临时征集调派,但时间久了,慢慢就成了固定的规定,然后转变成为一项长期性的税赋。

这可以说是大明税制上的一个特点,许多协济项目就这样因循成例,无法随便更改,日积月累,就成了无数复杂的琐碎的,难以追溯源头的链条。

漷县增缴的田税说的就是上面这种协济项目,从临时的事情而起,十年成了惯例。

据李维的了解,这些协济项目,常常都和军事事项有密切的关系。

因为军部的驻扎调动,通常都是不按照行政划分而行,常常跨越许多府县。甚至不少兵备道的官员头衔,就是依地区而起的。比如顺天府的军部若想寻求地方支援粮饷,就离不开辖区治下五州二十二个县的兵备道来协济。

也因此,兵备道对各地的协济情况掌握得是最全面的。

于是李维咨询岳善,这种情况,可否方便请卫所出面,联络兵备道,核查一下十年前通州五县的协济项目,看看具体的事情源头是什么事项,之前有没有这样的范例。

岳善说他虽然不是很清楚,但也知道这是件大事,如果涉及重大问题,军部自然也不希望背锅。他会和沈璟汇报此事,并帮李维了解。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