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从昆阳陨石开始

第22章真相并不重要

  • 作者:暴风起
  • 类型:历史文化
  • 更新时间:03-27 00:12:57
  • 完书字数:6748

落下的蜂巢带着一根叶片繁茂的枝条,顿时将树下的火堆覆盖。

一时间失去了烟雾的刺激,四周飞舞着的野蜂,纷纷冲向落地的蜂巢。

原本打算收取蜂巢的士卒,先是被下落的枝叶遮蔽了视线。

接着是狂暴的蜂群,开始无差别的攻击周围的生物。

即使士卒们都提前包住了头脸,但浑身上下只要是有半点裸露出来的皮肤,都逃不过野蜂的攻击。

士卒们一边躲避着野蜂的攻击,一边挥动着提前准备好的火把,驱赶着为保护巢穴而亡命进攻的蜂群。

慌乱中没人顾得上拾取落地的蜂巢,有机灵的士卒冲向了被枝叶覆盖的火堆。

在火堆重新燃起后,蜂群终于在大量烟雾的刺激下,飞散而去。

众人都很清楚被大量野蜂叮刺后,有送命的危险。

因此局面恢复平静后,之前那名手持长戈割取蜂巢的士卒,就成为了众矢之的

“竖子险些害得乃翁丧命!”

“这厮割取蜂巢,竟将枝叶连带下来,长戈操使如此粗疏,有何面目与吾等同处中军。”

持戈士卒凭借自己长期挥戈的手感,坚信当时的戈刃没有切割到蜂巢一侧的枝条。

为了证明此事乃是意外,而非自己所为。

持戈士卒走近落地的枝条,将枝条一端的断裂处展示在众人面前。

参差不齐的断口,明显不像戈刃切断的痕迹,倒像是被大力硬生生的碰折。这才平息了众人之怒。

领队的什长看了看枝条的断口,又盯着地上的蜂巢,若有所思,脑中冒出这样一幅画面:

一群野象慢腾腾的在荒野中前进,在经过一棵挂着蜂巢的树木时,体型庞大的野象无意中碰折了蜂巢倚靠的一侧枝条,但枝条没有彻底断裂,而是勉强保持在原来的位置。

受到外力碰撞的蜂巢中,护巢的野蜂们飞舞而出,开始攻击经过的象群。

接下来就是受惊的象群,开始朝着不远处的驰道狂奔。

虽然可以证实自己这个想法的直接凭据不多,但这位什长经过反复思量,觉得只有这个原因才符合目前的现状。

毕竟在象群起跑的这个位置,能够刺激到野象的,除了这个明显的蜂巢,并无其他可疑之处。

吩咐手下收拾好蜂巢,并将枝条作为证物一同带回营中。

朱鲔一直在等待队伍的搜索结果。

一名什长带着一个蜂巢和一根断裂的枝条,走进中军大帐,在他面前开始禀报队伍的发现和自己的推测。

这位大司马面无表情的听完了下属的汇报,只是让什长将两样东西留下。

并严令其不许随意散播关于此事的推测,否则当以谤军之罪论处。

待帐中只剩下朱鲔自己一人时,他仔细查看了一番蜂巢和枝条,心中已明白,真相极有可能就是那位什长的推测。

但是眼下皇帝遇袭受伤之事,已经严重动摇了军心,如果将这种万中无一的凑巧情况,作为真相公布出去。

很容易就会被有心之人借题发挥,将这一事件的发生归于天降灾异。

大象是世人公认的瑞兽,被瑞兽主动攻击的皇帝,在世人眼中的形象绝对不会好。

用汉室自武帝开始,就已成为主流的天人感应理论解释,就是帝王德政不修,昊天给予了惩罚。

搞不好还会有人趁机跳出来,逼迫皇帝下罪己诏。

这对于刚刚登基数月,根基不稳的更始帝刘玄来说,好不容易借着昆阳、宛城这两场胜利,勉强稳定了朝中局面。

眼下这起意外事件,如果变成了动摇帝位的工具,这对当初支持刘玄登基的朱鲔一系势力,同样是沉重一击。

毕竟朱鲔一系在这张天下逐鹿的赌桌上,已经下注刘玄,而且买定离手,想要反悔也没机会了。

朱鲔此刻需要的是另一种看上去合理的人为原因,尽量不让人牵扯到天意。

几番思虑之下,朱大司马觉得还是要从迫使象群狂奔的原因入手。

“驱兽”二字突然让朱鲔想起一个传闻,当初王莽为了镇压义军,广募天下奇士。

其中有一个名为巨毋霸的巨人,据说此人出身蓬莱东南,身高丈余,腰阔十围,卧则枕鼓,以铁箸食。

进入长安面见王莽时,因为身形庞大,“轺车不能载,三马不能胜,须大车四马。”

此人还能驱使虎豹犀象,昆阳之战时,就在莽军之中担任垒尉。

虽然自昆阳解围后,莽军溃散,此人再无消息。

但朱鲔觉得将此次事件的原因,归结于王莽命令巨毋霸驱使象群,攻击汉帝刘玄。

这番缘由堪称绝妙:首先巨毋霸并非籍籍无名之辈,此人被王莽招揽,是天下皆知之事。

其次,巨毋霸的驱兽之能,在昆阳之战中,已有

大量军中士卒见证。

朱鲔终于能将此次事件从天灾的范围内,拉到**之中。

为了尽量消除意外因素,朱鲔叫来军正,令其以谤军之罪,将那名领队的什长即刻斩首。

并将今日那支搜索队伍中的其他士卒,尽数调往前军先登营中,充做敢死之士。

朱鲔安排完此事的相关首尾后,看着帐中那硕大的蜂巢,叹了口气,吩咐亲卫将其交于伙夫取蜜,再送至皇帝帐中。

由于此地离宛城还足有百里,皇帝刘玄的伤势好转,又暂时无法估算需要多少时日。

朱鲔为了防止宛城方面的异动,在下令大军扎营的同时,已经派出信使,前往宛城。

所传信函之中,除了刘玄的真实伤势外,其他方面已尽数说明。

朱鲔的这一安排,正是化被动为主动。

他知道军中定有宛城方面的眼线,想要完全切断刘演的消息来源。

除非是全军即刻进入战时状态,按照两军对垒的方式,派出斥候,封锁所有前往宛城的路线。

显然朱鲔不可能这么操作,毕竟双方目前还是同一阵营,一旦兵戈相见,只会让王莽渔翁得利。

而且此次前往宛城,朝廷将正式入主南阳郡治。

更始朝廷掌控的这个大郡,将是进一步完善朝廷架构,建立朝廷规章之地。此时与宛城方面决不能交恶。

主动告知刘演,皇帝遇袭、大军暂停的消息,就是为了安定宛城人心,避免对方做出错判。

正当朱鲔打算前往探望皇帝伤势之时,帐外亲卫来报,之前派往宛城传旨的黄门侍郎,回营复命。

朱鲔正愁无法得知宛城方面的情况,立刻命其入帐禀报。

“启禀大司马,吾奉命传旨赐封刘稷,不料那刘稷公然推脱,声称破城首功,当之有愧。”

“另有军中大匠谷一,打造新式砲机,依刘稷所言,于攻城之时力催城垣,被其推为首功。”

黄门侍郎这番话,让朱鲔始料不及。

赐封的“抗威将军”之号,正是朱鲔与刘玄特意编造,用于试探刘演的这位心腹猛将。

自高祖以来,朝廷的杂号将军里就从未有过这等名号。

若刘稷接旨,当然离间之计可成。

他也有设想过刘稷抗旨的可能,不过能借此罪名,趁机除去刘演麾下一名大将,对己方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但是朱鲔没料到的是,刘稷虽然还是抗旨了,但是他这个不惜自污,将功劳推与他人的办法。

使得原本以抗旨之罪除掉对方的计划落空了,除非承受这份首功之人的功劳不足以服众,

那么还能给刘稷再加上一个欺君之罪。

“区区匠人,有何能为,受此首功?仅凭刘稷一己之言?”朱鲔笑道。

黄门侍郎回道:“吾初时质疑此事,大司徒将此人亲召入帐,与吾当面对质,立下试砲之约。”

“后于宛城之外,砲车于百丈之外,投掷百斤大石,轰击瓮城,城垣尽碎,确是威力无匹,当得首功。”

朱鲔闻言道:“此等砲机,能于百丈之外投掷百斤巨石,破城首功自然当得,此人真乃大才。”

“汝可知此人来历?”

朱鲔此刻已经接受了自己计策的失败,也无意迁怒传旨的黄门侍郎。

反倒是对于这个导致计策失败的意外之人,很感兴趣。

如果黄门侍郎所言非虚,那么以后天下的攻城战事,在这种新式砲机出现后,将发生极大变化。

在当世,一统天下的进程,就是逐步掌控一座座城池,直到尽数归于同一面旗帜下。

这个时代,“皇权不下乡”是常态,大大小小的城池才是皇朝的基本组成单位。

黄门侍郎将自己在宛城探听到的,关于这位谷姓大匠的各式消息,一一汇报给了朱鲔。

原身是宛城工官下属工匠,被莽军强征至昆阳,莽军溃败后被刘秀所获,其后被荐到宛城刘演处。宛城一战中,其人打造的新式砲机,力助汉军,一举破城。

而且传闻此人曾受公输传承,颇受刘演重视。

宛城一战后,此人似乎又在城中打造一样新式器物,这位黄门侍郎在短时间内,还未探明究竟是何物。

朱鲔笑道:“少府之中尚缺考工令,当使野无遗贤。”

本站网站: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