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大明:让你治天下,你带咱长生?

第三十一章 要几个人

  • 作者:风铃如诗
  • 类型:历史文化
  • 更新时间:03-19 00:48:15
  • 完书字数:4496

看着朱元璋灿烂的笑容,朱雄英也想起了这个事儿。

他忽然有些不好意思。

这几天光顾着自个儿修炼了,还真把这事儿忘了。

“皇爷爷,内阁事宜准备好了吗?”

“都准备好了,等到后天,山西的事宜确定之后,就准备宣布了。”

山西那边的达子最近有异动,朝廷正准备增兵防守呢。

再说内阁的事情,还需要朝中大臣的支持。

不然到时候提出去,朝中大部分人舍命反驳,也不是个事儿。

朱元璋找了几个人做商讨,果然,有支持的,也有反对的。

他们各有各的意见,谁也说服不了谁。

不过好的一方面是,最起码不用朱元璋一人独对百官了。

他是皇帝,虽说拥有至高的权力,但是他也不能胡来。

皇帝要推行的政策,最后也要有人去做。

如果百官们不是真的认可的内阁话,心底也不会把它当回事儿。

自然,它也就失去了相应的作用。

到时候内阁不起作用是小事,他朱元璋提出的政策成了笑话,那才是大事!

当然了,他也能够武力恐吓,强行推行内阁。

但是这样一来的话,皇帝难免会成为一个“暴君”!

到时候,肯尽心尽力做事情的人,就会变得更少了。

百官阳奉阴违,他这个皇帝做来也没什么意义了。

所以让百官分裂成两个阵营,才应该是他该干的事。

让他们自行去辩驳,最后自己再来拍板,这才是帝王手段。

“哦,那行。”

朱雄英点点头,心里的愧疚减少了一些。

内阁的事情没有实行,那朱元璋也空不出来时间。

“皇爷爷,今天孙儿来找您,是有另外的事情。”

“嗯,乖孙儿但说无妨。”

朱元璋和蔼的笑着,在他看来,孙儿的事情,一定是重要的大事。

“孙儿找您,是想要几个人,写一本书。”

“哦?写什么书?”

朱元璋来了兴致。

修仙者写的书,那必然不同凡响,说不定是什么宝籍。

朱雄英没有废话,将他的想法跟朱元璋说了一遍。

听到乖孙儿想要写一本字典,一张老脸很快就严肃了起来。

老朱虽然不识字,但他也知道认字的重要性。

当今天下,最缺的是哪种人?

聪明人吗?

忠义之人吗?

不,都不是!

答案只有一个,就是文化人。

聪明人常有,街上很多店小二,都挺机灵的,都能说得上聪明。

但是他们的聪明劲,却经常用不到正确的地方。

忠义之人也不少,可如果他们不明是非,就容易被有心之人利用,落草变为匪徒,为祸一方。

而读了书,心中便有了是非。

明辨是非,为非作歹的时候,他也会犹豫。

这样一来,将心思用在正道上的人,就会逐渐变多。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为读书人,相对这天下数万万人,毕竟还是少数。

总不能因噎废食,让所有人都不读书吧!

懂得分辨是非曲直,这,才是读书的真正目的。

朱元璋开国之后,大肆兴办学堂,也是有这种用意在里面的。

关于这一点,朱雄英可是清楚的很。

所以他知道,自己提出要做一本字典的事情,在朱元璋这里是大概率能够通过的!

朱元璋是什么人,那可是在炎黄历史上,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大扫盲的人!

全国范围内开办学堂不说,甚至还允许学生的亲属旁听。

如今是洪武十四年,可以说现如今的天下,人人都能认得几个大字。

百姓的文化素质,达到了封建王朝的顶峰!

他进行了史无前例的开民智,让更多的人读书明理。

不再像以前的封建王朝那样,联合儒门愚弄百姓。

如果说孔子是有教无类,万世之师!

那么朱元璋开办学堂,大规模扫盲,那就是万民之师!

这也许就是后世,许多人喜欢朱元璋的原因之一吧。

果然,一听朱雄英要推行一本让天下人都识字的书籍时,朱元璋脸上写满了激动。

“好啊,不愧是咱的乖孙儿,连教化万民的想法,都跟咱一样!”

老爷子当即同意了他的想法。

朱雄英也非常高兴。

这样一来,他就不用去大本堂浪费时间了。

“好,你说吧,你要哪几个人,咱给你安排。”

“皇爷爷,那孙儿就不客气了。宋濂,方孝孺,杨士奇,杨荣,杨溥这几个,我都要。”

有了老爷子托底,朱雄英也没有废话,张口讨要了几个对大明的来说,至关重要的人物。

而朱元璋却因为这几个名字,心中感到奇怪。

因为这些人之中的,有两人,原本是给朱标准备的。

至于后面三个杨姓之人,他就不知道是何人了。

对于这几个不认识的人,孙儿既然点了他们的名,也肯定有他的想法在里面,自己就懒得过问了。

不过方孝孺,他可是知道的。

“乖孙儿,这方孝孺可傲气得很,你确定要用他?”

朱元璋提醒了一句。

方孝孺是个人才。

起初有人举荐他入朝为官,朱元璋召见了他。

但是交谈之后,发现他虽然博才多学,但身上带着一股子傲气。

本着打磨他脾气的意思,朱元璋也没有当即任用他,而是让他先回去好好读书。

等以后皇位传给朱标了,再让他启用方孝孺。

这样一来,方孝孺会记标儿一个知遇之恩,才能更好的为朝廷效力。

这就是帝王的手段。

“皇爷爷,您放心吧,既然孙儿开了这个口,就一定有办法的。”

看着孙儿这般自信,朱元璋也笑道。

“好,那孙儿想做的事情,只管去做,爷爷帮你兜底。”

“谢过皇爷爷。”

二人又随便聊了聊,朱雄英这才告辞回宫。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