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大明1644:我叫朱慈烺

第15章亲自出马

  • 作者:日月东出
  • 类型:历史文化
  • 更新时间:03-12 18:19:34
  • 完书字数:5744

“英雄爷爷,我老汉看得真真切切,绝对是明军,大概有七八百号人,都骑着马,往北去了”。

面前的老人面皮枯干,身材清瘦,背着一大捆干柴,一双眼睛倒是精光四射。

面对久经战阵的顺军,朱慈烺布下的疑魂阵作用有限,党守素和李岩二人很快就反应过来不对劲,果断返身循着大军留下的痕迹追来,途中遇到了一个进山砍柴的老翁,便带他来了解情况。

“你们,替老丈把柴卸下来,再去拿些吃食来。”

李岩紧走两步扶住砍柴翁的双手:“老丈,您不用怕,我是闯王部将,您年事已高,叫我后生就行”。

接过军卒拿来的吃食,砍柴翁有些受宠若惊:

“不敢,不敢,少年英雄,少年英雄啊!闯王替穷人做主,是咱老百姓的队伍,少将军有事只管说话,只要我老汉能做到,就是舍了这把老骨头也在所不惜”!

李岩亲手为老汉递上水壶:“老丈,我们在追那伙明军,这西山之中地形复杂追击不利,能否请您为大军带路?”

“眼下我大顺已将北中国尽数纳入囊中,分粮分地,三年不税。”

“消灭了这股明军,您就可以安安生生地春耕秋收,打的粮都是自己的,再也不用被暴明盘剥了!”

没等李岩说完,老汉便恨恨地一跺脚:“少将军这是什么话,给大军带路是我老汉的福分!不是我老汉吹牛,我在这西山之中打了一辈子猎,哪里有耗子窝我都知道!”

老汉又往地上啐了一口唾沫:“猪狗不如的朝廷,先是加征三饷,老汉我卖房卖地给了,后来呢?三天两头派饷、预征,不给就打,就杀!我们穷苦人的日子就没法过”!

“日盼夜盼,可算把闯王的队伍盼来了,走,咱现在就动身,保管一天就追上那伙子贼军”!

见老汉说得义愤填膺,气喘吁吁,李岩同情地拍了拍他的背,替他顺顺气。

是啊,自己和这老翁,还有身后的士兵们一样,都是被逼上梁山。

自商以来三千余年,这片土地上的老百姓但凡能有一口吃的,能像狗一样活着,都不会豁出命去造反。

“老丈,您消消气,咱吃完东西再出发。对了,还没请教老丈名讳?”

砍柴翁不以为然地挥挥手:“穷人家没啥名讳,我叫苏十三,邻里都叫我老羊皮,少将军若不嫌弃,便也这么叫吧”!

李岩拱了拱手:“那就叨扰了,老丈”。

“走吧,万事怕晚不怕早,咱现在就出发”!

老羊皮将柴垛放在路边,谢绝了李岩请他乘马的好意。他挽起裤腿走在最前带路,健步如飞,丝毫不像一个已过花甲之年的老人。

复仇的烈火在他心中熊熊燃烧,他只觉得自己的五感更加敏锐了,那股明军留下的一切痕迹都好似活了过来,指引他向目标追踪而去。

追上了,那就有仇的报仇,有冤的报冤!

队伍的另一头,党守素派去向马世耀部报信的三员飞骑策马狂奔而去。

······

石峡关内,一处小山包上。

朱慈烺趴在蒿草之中,小心翼翼地伸出一支单筒望远镜,看向一千步以外的石峡关。

出乎意料的是,此地的黑市并非众人想象的那样,几个人支起地摊就算开张了,而是已经相当成规模。

市场以长城为界,分成泾渭分明的两部分。

长城以外是蒙古商人,卖的都是些马匹、牛羊、干肉、皮货、手工艺品等,长城以内则是汉人商贾,卖的东西则五花八门,什么都有。

明末天灾延绵,战乱丛生,石峡关长城的缺口无人修缮,早已破败不堪,倒是来做生意的商人为了交通方便,动手将碎砖烂石清理到一边,在缺口两侧堆成了两个乱石堆。

足足盯着黑市看了半个时辰,朱慈烺才从小山包上滑下来,他挥了挥手:“众位卿家,都过来”。

勇卫营参将孙应元、左都御史李邦华、大理寺正卿凌义渠、锦衣卫南堂指挥同知李若琏等人纷纷围拢过来。

朱慈烺低声道:“看情况,应该就是一处汉商和蒙商做生意的黑市,没有发现顺军或者蒙古军队的痕迹,但情势所迫,我得亲自去看一看”。

“使不得!”

左都御史李邦华几乎跳了起来:“先皇殉国,我大明国运系于殿下一身,万金之躯岂能以身犯险?!如果非要去也是我们做臣下的去,梦暗(李邦华的字)愿替殿下一探”!

朱慈烺赶忙扶起李邦华:“李总宪,您先起来,我们商量着办。”

他是发自内心地钦佩李邦华。

历史上的李邦华以直言敢谏、刚正不阿闻名,先后在工部、兵部听差,官至工部侍郎、南京兵部尚书。

工部任内,他总督河道工程,清正廉洁,两袖清风。

兵部任内,他对京营占空额、吃空饷的问题进行了雷厉风行的整顿,裁汰许多冗官,力抓军事训练,使得京师三大营从一个彻底的烂摊子,变成了一支可堪一战的队伍。

这是个得罪人的活计,那群拿刀的丘八可没什么套路,拿刀就在上班路上拦住了他,准备把他大卸八块。

刀剑加身,命悬一线,李邦华却丝毫不惧,他义正辞严地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我拿皇上的俸禄,就要为皇上用实心,做实事”!

“要杀便杀,不需废话”!

那群兵卒居然被李邦华的一身正气给镇住了,僵持良久,带头军官伏地长拜:“先生公心万古,我等冒昧了!”说完领兵而去。

李邦华不但没有追究此事,还通过个人关系替被裁汰的士兵找到了工作,虽薪资微薄,但足够糊口。

这是一个好官,更是一个好人。

因他这种铁面无私的性格,崇祯十五年,李邦华升任总宪,执掌明帝国最高监察机构——都察院,他也确实没有辜负崇祯的厚望,任内兢兢业业,呕心沥血,试图让已日薄西山的明帝国重焕生机。

但明帝国已积重难返,天灾、人祸、战乱、宗室、财政崩溃、军队涣散,非一君一臣可改变。

李自成攻破北京后,李邦华在文天祥的祠堂内自缢殉国,临行前留下绝命诗:“堂堂丈夫兮圣贤为徒,忠孝大节兮誓死靡渝,临危授命兮吾无愧吾”,成为千古绝唱。

朱慈烺诚恳地对李邦华说:“李总宪,此行千难万险,绝对不能出一点差错。因此并非慈烺一定要事事躬亲,但这番关键环节,慈烺必须亲眼看到才能放心”

李邦华并不是个只会喷人的书呆子,而是极为聪明的干练之才,分的清轻重。

见太子这么说,他的情绪也缓和下来,拱手说道:“如若殿下一定要亲自前去探查,那么请带上臣。先帝将殿下托付于臣,如若有差,将来臣以何颜面与先帝相见”!

朱慈烺望着李邦华的眼睛,郑重点头,答应了。

华夏五千年文明史,中原板荡、神州陆沉并不罕见,但正因为有许许多多像李邦华一样以天下为己任的仁人志士,我们才能从一次又一次的劫难之中走出来,重新屹立在寰球之巅。

孙应元插嘴道:“殿下,末将这就点齐300铁骑,挑一等一的好手,保证一个冲锋就能把人全给围住”!

“不,孙参将,你的人不动”。

“不动?那怎么去?”

孙应元一时间没反应过来,保护太子是他的职责,可这个节骨眼上,除了手里的刀枪,还能用什么保护太子?

“嗯,不动。”

“李同知,该你出场了。”

说着,朱慈烺冲着李若琏扬了扬眉毛,用手一指不远处被捆得跟粽子一样的黄狗儿三人。

特务头子李若琏立刻明白了太子的意思,掏出短刀一脸狞笑地向几人走去······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