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奇幻 > 灵界昊天塔

第032章5雷神火棍

  • 作者:枫笙水起
  • 类型:玄幻奇幻
  • 更新时间:03-26 07:08:05
  • 完书字数:6506

林皓和方柔从传送阵回到潇湘馆之后,才退出灵界。

因为那个老妖婆被白毛小狗吃掉了,虽然林皓干掉不少蝙蝠,却还没有升级。方柔一直跟那个鳞甲怪人周旋,也没有升级。

最大的收获就是,得到那根雷击木法杖。

两人回房休息,直到十点多才起床洗漱。

吃完饭之后,林皓回到房中,关好门,将意念渗入昊天塔中,再取出地狱火法杖、土元素法杖和雷击木法杖。

他打算施展高级锻造术,将这三根法杖融合,从而创造出更加厉害的兵器。

也不知过去多久,在小白和黑猫的帮助下,昊天塔中突然金光一闪,三根法杖成功融合,变成一根齐眉高的紫红色长棍。

“以后,这件兵器就叫‘五雷神火棍’吧,我喜欢这个名字。”林皓呵呵一笑,痛爱地抚摸着这根长棍。

在民间流传中,有很多关于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的俗语,“天打五雷轰”或“五雷轰顶”,就是其中之一。

这两个俗语的意思是,一些人做了伤天害理的事情,就会受到上天的惩罚。

那么,“五雷轰顶”指的是哪五雷呢?

在华夏道教的神仙体系里,有一支庞大的雷部系统,认为雷神是正义的化身,给予世间万物能量,又考察人间的善恶之事,护佑苍生。

在雷部,既有像雷祖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这样的尊神,也有雷公电母及诸位护法天君等。

雷部所有的神将,都归属雷祖管辖,根据《历代神仙通鉴》记载,雷祖的神职是:“主天之灾福,持物之权衡,掌物掌人,司生司杀。”

随着道教的发展,尤其是到了北宋,道教在神仙信仰的基础上,衍生出一种法术叫做“雷法”,行使此法可以召役五雷神兵。

那么,何为“五雷”呢?

按照道教的神霄派雷法来说,五雷是道士驭使雷霆的一种道法,分别为天雷、地雷、水雷、神雷和社雷。

五雷中有各自掌管的雷神,即是五方雷帝:东方轰天震门雷帝、南方赤天火光震煞雷帝、西方大暗坤伏雷帝、北方倒天翻海雷帝、中央黄天崩烈雷帝。

而民间传统意义上的“五雷”,则是道家代表着世间万物形成,及其相互关系的木、火、土、金、水五行,所构成的金雷、木雷、水雷、火雷和土雷。

五行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物质观,林皓所说的“五雷”,指的就是五行神雷,与五行八卦棍结合使用,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相传,金雷与金属物质有关,指刀剑、金属、铁器等。

木雷与木质器具有关,指的是棍棒、树木压住等。

水雷与水有关,指溺水、水淹等。

火雷指的是火光之灾等。

土雷指的是土埋、房屋倒塌被掩埋等。

与五行有关的五雷,在经典古籍《济公传》里就曾提到过。

“所谓天打五雷轰,金木水火土谓之五雷,刀砍死谓之金雷,木棍打死谓之木雷,水淹死谓之水雷,火烧死谓之火雷,土墙压死谓之土雷……”

所谓神火,与古籍《山海经》中的十大神火有关。

相传在山海界有十大神火,代表十种神兽,分别是:朱雀、凤凰、大日金乌、火麒麟、毕方、祸斗、犼、烛龙、赤龙、赤焰驹。

朱雀是古代神话中的天之四灵之一,与青龙、白虎、玄武合成四方神,引导那些尝试灵魂升天的神鸟,在古代被尊称为鸟中之王,是祥瑞的象征。

凤凰又称“凤皇”,雌性为“凰”,雄性为“凤”。《山海经》记载,凤凰全身上下都是五彩斑斓的羽毛,是吉祥和谐的象征。

大日金乌又叫三足金乌,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鸟。在《山海经》中记载其相貌是人和神的结合,也是金乌的化生,有三个足。

火麒麟是上古最强神兽,是炎帝神农氏的坐骑,在麒麟一族中拥有最强战斗力,性情凶猛,会释放火焰,力大无穷,可以飞行。

毕方是《山海经》中的火鸟,外形像一只丹顶鹤,面孔像人,只有一只脚,居住在树林里,所到之处经常有火灾出现,后来是皇帝的宠儿。

祸斗外形类似于犬,是传说中的灾难之兽。它可以吃火,也可以喷火,连拉翔都是火,所到之处会发生火灾,在古代是不祥瑞的象征。

犼在记载中是上古万兽之祖,一只吃人的神兽,极其稀

少。它生性凶猛,四肢健达,据说是麒麟的祖宗,浑身有火光缠绕,会飞,口中会喷火,异常凶猛。

烛龙是中国古代神话的神兽之一,拥有人的面孔,蛇的身体,浑身赤红。

它是钟山的山神,可以控制昼夜交替。据说它控制的火,可以照亮世界最黑暗的地方,还可以轻易焚烧各类仙佛。

赤龙是远古五大古龙之一,传说它身长十几丈,浑身都冒着火焰,在它飞过的地方,树木都会被烧掉。

赤焰兽是火龙的后代,是一匹火红色的神马,全身带着火焰,可以飞行。它也是会火系攻击的坐骑,不仅能喷火,也能防火。

林皓锻造的这根五雷神火棍,不但可以放出闪电和烈火,还可以吸收五行元素,化为己用。

只要将它与五行八卦棍法结合,必定是遇强越强,越战越勇。

看看时间,已快到晚上六点,他便使用初级烹饪术,为自己和方柔、小白、黑猫、小狗准备一些灵食。

这次他要做的,是云吞面、和味牛杂。

相传云吞面起源于广州,五十年代在香港蓬勃兴起,至今依然甚得人心。据说此食品在唐宋时就已传入广东,又称馄饨面、细蓉、大蓉。

按照专业人士所讲的标准,“细蓉”的分量是1两竹升面,配4粒云吞;“大蓉”则是2两面,配8粒云吞。

传统云吞面不管从制作、摆法,再到品尝,都很有考究。

盛碗的时候,通常先将调羹放在碗底,云吞居中,竹升面放在上头。

这些煮好的竹升面,还要用猪油捞一捞,之后才放入用鱼、猪骨和虾籽熬制的汤底,汤里再洒上少许新鲜韭黄提升香味。

一碗云吞面端上来,要只见面不见云吞才算标准,用调羹和云吞将面条垫高,是为了契合面条的弹性。

吃面时要趁热先吃面,再吃云吞,末了把上汤喝完。

这样才会尝到一碗地道云吞面的完美地步:竹升面爽口弹牙,云吞皮薄馅鲜多汁,上汤则鲜香味美。

云吞个个有婴儿拳头大,薄薄的面皮中包裹着满满的鲜虾肉馅,一口咬下去,口感异常嫩滑弹牙。

面条要用传统方法巧制的竹升面,筋道通透,入口有弹性,还有浓浓的蛋香,让人回味无穷。

汤头也十分讲究,要用猪骨、大地鱼干、虾皮熬制而成。

当面汤与肉饺一起下肚时,就会情不自禁地发出熨帖温暖的感慨。

至于和味牛杂,是一种有着近两百年历史的街头小食,据说是光绪年间一个居住在光塔寺附近的回族厨师发明的。

这位师傅在光塔寺附近,开了一家牛香店,用牛肠、牛膀、牛肺、萝卜,与加了花椒、八角等五种味料的酱汁,慢火炆几个小时。

等牛杂炆透,萝卜又吸收了加入牛杂味的酱汁后,再剪成小块,用小竹签串着,蘸辣椒酱吃,叫做“和味牛杂”,入口回味无穷。

此味一出,马上在本地传开,善食的广州人纷纷仿效,由此流传至今。

据说最美味的和味牛杂,一定出现在广州街头的零星手推车的小贩中。

每当他们一出现,随着八角桂皮馥郁的热腾腾的肉香飘开,就会有一群忠实的食客铁杆粉,将那些摊位围个水泄不通。

每个人拿着一个小小的泡沫碗,或蹲或站,不顾仪态地用竹签开吃,这就是一碗和味牛杂的魅力。

林皓准备好一大批云吞面和牛杂之后,又施展高级锻造术和高级剪纸术,加强那长弓、短斧、吴钩剑的威力。

到了晚上十一点,由小白和黑猫合力打开传送阵,将林皓和方柔一起送去之前的那个副本中。

本站网站: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