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大明:从大礼议开始

第88章武举2

  • 作者:辽东百夫长
  • 类型:历史文化
  • 更新时间:04-04 08:44:42
  • 完书字数:4548

而在考试内容方面,‘策论’笔试内容过多过重,也是一个很大问题。

之后孝,武两朝都致力于解决这个问题而进行了努力。

例如明孝宗在位时终于确定将武举定为每六年举办一次。

后来更是改为每三年一次(武宗重新改回了六年一次)

而明武宗继位,则提高了实战考试在武举中地位,正德十四年,更是规定先考武艺,再考策论的选拔方略,正式颁定规定马、步射的标准距离。

避免武举像科举一样,成为某些集团手中垄断朝廷人才选拔的工具。

更为了改变军户中军官‘世袭罔替,等级分明’的现状,试图以此来重振明军。

文章可能会说谎,但大多数的人体却很老实。

但和可惜,武宗一死,这玩意又被朝廷选择性的当放屁无视了n多年,直到嘉靖二十年,历经不懈战斗,雄心勃勃,终于拿回属于天子权力的嘉靖皇帝,又开始对武举进行新一轮的调整。

这次的调整,要比嘉靖六年,约定参加武举的武将资历,裁剪冗滥,优化武科人才的试探来的更加迅猛而果断,且更加意义深远。

嘉靖二十年,朝廷开始增加武举录取名额,“定武会试进士额以百名为率”,这是曾经无论是武宗,孝宗,宪宗都无法想象的盛况,而明人在利益的驱使下也开始热衷于参加武举考试,不再像之前那样鄙夷,以至于嘉靖不得不开始忧心于考试人太多,开始规定考试人员范围(比如考太多次就不让考了),不得不说是前几代皇帝想都不敢想的幸福的烦恼。

嘉靖二十二年,朝廷开始着手划分边方(可以理解为边关)、腹里(内地),按边三腹二的比例录用,着重从边军中选拔人才。

当然,以上改革听起来都很好,但和武宗一样,嘉靖一死大明又开始了新的传统艺能,又是一轮新的轮回“有利于我的是祖宗之法不可变,不利于我的就是‘昏君你又在学你爹狗叫什么’又是后话。

“陛下之天恩,臣除了效死侍奉之外,实在不知道该如何报答啊!”

“只要将军尽心竭力,辅佐皇帝,扫除奸佞小人,已全人臣之责,陛下乃仁厚,又怎么忍心见将士白白送命呢?”

听到骆安的话,桂勇起身抱拳的。

“陛下如此厚爱,我等武臣又有何理由惜身。”

见桂勇如此表现,骆安方才松了口气。

他不留痕迹的搓了搓手心里的汗渍,同样起身。

“时日不早,下午还要为兵将分发朝廷赏赐,就先行告辞了。”

“慢走……对了,骆指挥不知家中可有适龄子女尚未娶嫁。”

骆安刚要转身,就听见桂勇如此说道的。

看着眼前一脸期待的桂勇,骆安突然意识到,这次皇帝交给自己的任务,可能比自己预想中的要重要的多。

至少,不仅仅是试探卫所实况和笼络人心那样简单。

桂勇,作为前五军都督府都督,如今的大同总兵,如此拉拢自己这样一个指挥同知,想来恐怕不仅仅是因为的自己王府旧臣的身份。

五军都督府都督,大同总兵,名望实权具在。

通过联姻笼络关系,骆安知道自己没那个本事值得这位实权人物如此拉拢。

而唯一的解释,只有那封信了吗?

看来其中内容必定非常。

以至于让桂勇认为天子对自己信赖有加。

骆安越想越觉得有道理。

但越想,自己就越不敢咬面前这块从天而降的馅饼。

皇帝信任的内臣,未经请示,私自与边疆武官联姻是什么下场……

而且,别看我四十多了,但我是真的没有儿子。

骆安脸上略带歉意的朝着桂勇摇了摇头。

|“我族人丁不旺,膝下尚无子嗣,倒是让大人失望了。”

这一刻,骆安甚至有点庆幸底,要不然万一有适龄的儿女,却因为各种原因拒绝了这位明军中的实权人物的好意,甚至交恶。

骆安还真不知道该如和处置。

|“骆指挥可莫要骗我,如若不愿,直言便是,何须借这种蹩脚之言推搪。”

“当真如此,将军若是不信,一查便是。”

见桂勇不信,骆安苦笑着解释道。

桂勇见骆安的言辞不似作伪,见此人深受皇帝信任,前程无量,但眼见已到不惑之年,却依然没有子嗣,不由得心中升起了一丝怜悯的,甚至在心中升起了几分淡淡的愧疚。

“抱歉,待今日事毕,必要摆上酒席,为今日之言向大人赔罪。”

“赔罪倒是不必,朝廷之事要紧,这种事情,非人力所能强求,我都已经不在乎了,将军又何须介怀。”

骆安说道,提及天子,他神色恭敬的想着正东天子居所行了一礼。

|“还请大人能多体恤天子苦衷,我等不求虚名,尽心竭力报效国家。”

——

“凡是点到名字的,携带家眷向前领赏。”

骆安看着眼前的人山人海,校场内人山人海,听到宣令兵士的话,争先恐后向前涌去。

似乎慢一点,自己原本的银子就会被抢走一般。

“肃静!肃静!”

大同总兵桂勇冷哼了一声,左右甲士亮出兵刃,敲响盾牌。

有骑兵亲卫从两侧冲来,方才遏制住了人群中的骚乱。

那名上午在大同城内对着张三等人嘱托要他们回去好好休息,换上些干净体面的衣服,不要丢了大同镇总兵的脸面的参将现在的脸色有些不好看。

现在他看着底下听了,但好像没听的兵士们身上那些看起来没比的之前好到哪里去的破盔烂甲,看着这些有可能是太宗南下靖难的时候从南京城里抢回来的,也有可能是洪武北伐元廷时的战利品。

这些锈迹斑斑的老古董,充满了历史风霜,看的这位大同参将脑壳着实生疼。

“桂参将,总兵有令,要您再次按名册清点各部兵将,务必不漏一人。”

正在这位桂参将忧心于这些**会不会惊扰到了朝廷特使之时,身旁兵士传达了大同总兵桂勇的命令。

很巧,这位大同参将和大同总兵同姓。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