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仙侠 > 逍遥聊斋

第48章红薯吓人

  • 作者:忆耕
  • 类型:武侠仙侠
  • 更新时间:02-09 14:28:41
  • 完书字数:5400

李潇过上了一个月的超爽生活。

刚刚结婚,小两口自然和蜜里调油似的,一天有半天时间黏在一起。

李潇每天带姚绣儿健身,又愿意分享固元的丹药,姚绣儿短时间内就把那炼体的功夫练到了第六重。

至于要小孩的事,族老们确实没少催生,但李潇和姚绣儿现在都是肉体凡胎,生下的孩子资质也一般,等两人实力再进一步,再要孩子不迟。

当然,回复族老,李潇都会说自己尽量努力、不辞辛劳。

族里乡亲们往年都是苦哈哈,今年有个富裕族人归乡,疯狂撒钱投资,又带来吕宋红薯,着实大大的改善了大伙的生活。

为李潇大办喜事,一来是大家真心诚意,二来也是大伙想借此庆祝一番。

大肥猪杀了几头,鸡鸭杀了许多,这一个月李潇在度蜜月,乡亲们也差不多。

估计十个月后,村子里得添丁不少。

李潇和姚绣儿在民间目前小有人气,毕竟肥皂郎的故事已经传遍了全国。

趁着李潇有时间,又心情好,六叔来问海外有什么厉害的东西,他们没有,但又能造出来的。

李潇特地查了一下齐民要术,发现如果他不搞蒸汽机、珍妮纺织机,那想要让生产力大爆发,还是很难的。

也不是完全不行,李潇拿出了两种技术。

一是用竹子编地笼的方法。

哪怕是傻子都能下地笼捕鱼,而以现在的人口数量、科技条件,想要搞到资源紧张,那是不可能的。

二是晒盐技术。

历史上要到清末晒盐技术才被广泛使用,现在都是煮盐,费时又费柴火。

姚绣儿在一旁磨墨,李潇在纸上写写画画。

他如今书法大成,写的字不下于任何大儒,再加上他无聊之下点了初级绘画技巧,他的书稿简直是艺术品,看得姚绣儿满脸崇拜。

“夫君这字画,远胜绣儿所知的任何名家。可惜夫君无意于仕途,不然肯定金榜题名,将来拜相入阁也是可能的。”

“哈哈,我们都寻仙问道了,还求什么拜相入阁?”李潇如今是真的看淡了功名,“况且字画只是小道,为夫搞点发明,提升老百姓生活水准,这才是有意义的事。”

姚绣儿似懂非懂。

李潇估摸着,在这个世界几百年后,可能他的百科身份会包含“发明家”。

把这些东西交给六叔,这就是送给家族的族产了。

李潇作为下一任族长,族里收入他可以决定怎么使用,也能从中谋一些利。但意识到可以两界倒腾金银后,他对认真赚钱的事不感兴趣了。

倒是六叔认真的看了书稿后,惊为天人。

“贤侄,这地笼之术倒没什么,但这晒盐法一出,我们李家怕是会成为众矢之的啊!”

“没事的,能保密就保密,不能保密的时候就一起发财。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只要我们不太贪心,好处总会远远大于坏处。”

在红薯丰收之后,李潇在老家地位已经碾压族长,毕竟他能够给大家带来巨大利益。

这会儿米面亩产就一两百斤,可以想象亩产4000斤的红薯是什么概念。哪怕红薯多是水分,那也是碾压的。

历史上的番薯盛世是让很多人活了下来,但因为缺少蛋白质,清末国人的身体素质远远低于明末,所以……

李潇准备去搞些玉米过来。

紧接着,李潇委托六叔,雇族里老人和妇人编织地笼,雇青壮去整晒盐的晒场,他自己则是回陈塘镇。

要说陈塘镇有什么比家乡吸引他的,大概就是马赛克了。

马赛克获得江神娘娘传承,她本身就是一个大宝藏,李潇既然不想努力了,当然要选最粗的大腿抱。抱大腿嘛,自然是不能离大腿太远。

带着一群族人,还有大量红薯,李潇回到了陈塘镇。

一一拜访朋友太难了,于是李潇酒楼大宴宾客,摆了十来桌。

一群损友纷纷祝福。

“李兄你终于结婚了!这岁数没结婚,我们这群朋友都替你担心!祝你新婚愉快,百年好合!”

“早生贵子啊李兄!我家里孩子都三个了!”

“二哥,还是我给你做的媒,你怎么样也要陪我喝三杯吧?”

李潇修炼小成,酒量涨了数倍,不管谁来,他都来者不拒。

等到所有人都满意了,他才说:“诸位,小弟此次请大家喝酒,其实还有一件好东西要送给大家。”

“哦?什么好东西?除了香皂,太白兄还有宝贝?”

“香皂与之相比,不值一提。这东西利在当下,功在千秋。”

现场顿时安静了下来。

赵延起身拱手道:“二弟你才智过人,定然不会无的放矢。只要是利国利民的事,就算做起来有天大的困难,为兄也会助你一臂之力。”

“是极!有什么吩咐,二哥你尽管说!”

王慎这个人虽然有钱,但还没到对钱不感兴趣的地步,他是看重利益的。

赵延是非常有钱,所以他求名。

李潇也站起来,四下拱手。

“哥哥们,你们觉得这红薯汤味道如何?”

“很是甘美……嗯?它叫红薯?产自何地?收成几何?”孙子楚把握到了关键。

李潇看着孙子楚一身绫罗绸缎……

“子楚兄最近发财了?”

王慎大笑:“二哥,这段时间成了好事的,可不只有你一个啊!”

李潇一怔,旋即大笑:“恭喜子楚兄抱得美人归!”

孙子楚顿时不好意思了,摆手道:“太白兄接着说这红薯吧。”

“此物名叫红薯,产自吕宋,愚弟年初购买了一些回来,在老家种了几百亩,兄长们可以猜猜产量。”

眼下众人估计也就赵延不懂粮食亩产。

“可有五百斤?”王慎问。

“太白兄如此兴师动众,怎么也得七八百斤吧?”孙子楚说。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胆子最大的也就敢猜个一千斤。

李潇都是摇头。

“二弟,你就别卖关子了。”

“就是!此物如此甘美,就算产量不高,我也要和二哥你弄些种苗,种个二三十亩当果子吃。要是产量高,今年下半年我家就不种大米了。”

“太白兄莫要吊人胃口。”

“一茬种4个月可以收,打理得好的话……”

“好的话啥啊!”

“一阵不见,怎的染上了说话说一半的毛病!”

“快说!”

“四千斤。”

现场顿时鸦雀无声。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