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文学 > 酒香小农女她富甲天下

第97章 秋收

  • 作者:芳述
  • 类型:经典文学
  • 更新时间:10-05 18:55:52
  • 完书字数:7110

入了互助社的人家,都主动来到碱滩地帮助林引旺收秋。既然是互助社,林引旺也将自家的牛、毛驴等借出去,供社员役使,还让这几户人家,抽空带着人将他们自家的地收割、播种。

只是注意不要把牲口累着了。

等甜高粱成熟,林引旺带人去收割,所有人站在田边都对超乎常态的高粱杆儿惊呆了:“这么高!”

“这么粗!”

“这么重!”

小麦也没想到,这甜高粱如此标新立异,空间商城里介绍说,这种甜高粱是甘蔗和高粱杂交的,上面结籽,下面的高粱杆儿还能榨汁熬糖,不想熬糖的话,榨的糖汁能酿酒,榨汁后的渣还能糖化处理做饲料。

资料夸这种高粱全身都是宝,小麦立刻就动心了,忍不住种了十几亩。

甜高粱长出来时,皮儿是紫色的,还好当时所有人都特别忙,除草、松土、施肥,没人注意到这些,后来高粱长大,掩盖在一眼望不到边的绿纱帐中,也没人注意,直到大家来收割。

没想到这高粱长得这么高,是一般高粱的一倍,而且茎秆特别粗,但这几年林引旺种的庄稼经常与众不同,大家惊奇了一阵子,也见怪不怪了。

高产就要高投入,幸好家里猪、羊、牛、马比较多,有足够的肥料,不然,庄稼肯定长不好。

人多力量大,高粱杆儿一砍下来,就立刻送回碱滩地,家里来了好些女人和半大的孩子,帮着将高粱杆儿上面的叶子剥掉,用小麦设计的简单设备,把高粱杆儿从中剖开,切断,送入榨槽。

榨槽由牛牵引,家里牛多,轮换使用,日夜不息,甜滋滋的汁水,从榨槽的出口流出来。

林引旺心里还没底儿,先用马勺接了一点榨汁,咕咚一大口,眼睛都眯住了:“甜,好甜!”

老银还有些不信,林引旺就接了些递给他。

老银喝了一口:“果然,怎么这么甜?!”

林引旺特别自豪:“这可是神仙给的种子!”

“你这两三年都不出去了,哪里来这么多神奇的种子?”

“当时人家才给了一把,我这几年不停地种,繁育多了,才能拿去种大田里。”

大院里,小麦开了一片种子区,都是她亲自打理,就是配合爹爹这个说辞的,老银果然信了。

石槽能将高粱杆压碎,但榨得不干净,还好有表叔提醒,再用榨汁机,最后的榨渣才送到大瓮里,混了高粱酿酒。

又是榨汁,又是秋收种麦,还要酿酒,喂养牛马猪羊,活儿特别多,来家里干活的人也就很多——互助社的人,互相帮忙不付工资,但要管饭。

老银一家,除了王杏儿,其余都在碱滩地吃饭。

老银的五十亩棉花长得非常好,现在的棉田里,白花花一片,秦氏每天带着互助社的妇女去采摘,还要翻晒、捡出杂质,已经够累了,她还得给王杏儿做饭。

王杏儿厨房无能,已经三次差点弄出火灾烧毁厨房了,秦氏不在家,她连饭也吃不上,可她还死要面子,不肯来碱滩地吃饭,她说,让她感觉自己是讨饭的叫花子。

当时,她家断了顿,靠尹大施舍,和叫花子有什么区别?

她就是这样,只要自己在家,别人送上门来,就不算是讨饭。

秦氏表示,很后悔儿子娶了王杏儿,让她去锄地,她分不清草和苗,去摘棉花,秦氏摘一百斤,王杏儿摘不到二十斤,还被蚊子叮得到处都是包。

恰好那几天,尹大回来一趟,看到媳妇这么惨,在秦氏面前发了好大脾气,把秦氏气得要死:“你老娘天天卖到地里,也没见你心疼一下,你媳妇摘个棉花都不行啊?”

尹大虽然说不过老娘,但就是不让王杏儿去地里干活。

“觉得脸上痒痒,不会拍一下?就任由蚊子叮咬?”秦氏也是无语了,“小麦,婶儿知道你有办法,帮我把这个活祖宗给安置好,好歹让婶儿喘口气,你老银叔疯了,今年种了那么多棉花。”

小麦打算帮王杏儿找到一个工作。

这年月,崇尚多子多福,年纪尚轻的妇女,都有小孩子要照顾,尤其是小麦看上的几个妇女不能来干活,让她很遗憾。

小麦干脆将一个库房收拾出来,弄了个幼儿班,交给王杏儿,算是个幼儿园吧。

不到一天,王杏儿就哭了两次鼻子,一次是有小孩拉裤子里了,她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孩子哭,她还一个劲地干哕,慌乱中叫来了那个孩子的母亲,才解决了问题。

还有一次,就是有个孩子特别调皮,把她的发髻拉散了。

王杏儿哭着找到小麦,说她不干了。

小麦笑呵呵地:“你不是念过书的吗?念书人不是比一般人聪明吗?怎么连小孩子都应付不来?还不如一个不识字的大婶?”

王杏儿特别讨厌小麦。

因为心心在家总是把小麦挂在嘴上,小麦姐姐做饭如何如何好吃,小麦姐姐给我做的头花,小麦姐姐教我跳绳,小麦姐姐教我说顺口溜……

王杏儿很不服气:“这都是什么呀,我会教你念诗。”

朗朗上口的诗文,心心也很喜欢,但是,她还是将小麦排在王杏儿前面。

“小麦姐姐也会念诗的,她还和小槐哥哥对着念,你一句我一句,可好玩了呢。”

王杏儿愤愤不平:“她会什么呀?能记几首诗?十首八首了不得了。”

“不是,小麦姐姐会很多,很多的。”

“大字识不了一斗,不过听小槐念诗跟着学的,能会多少?哼,嫂子比她强多了,瞧见没有,嫂子能把这一本唐诗都背下来。”

心心瞪着大眼睛,非常吃惊,后来就原话传给了小麦:“我嫂子比你认字多,比你背诗背得多。”

小麦听见了,哭笑不得,你个小家伙,无端给我惹麻烦。

听小麦说自己还不如一个大婶,王杏儿的不服气被激发了:“大婶认字吗?大婶会背诗吗?会写字吗?”

小麦反唇相讥:“那你为何不把背诗的能耐拿出来,镇住那些小破孩?连小孩都看不了,你还能干啥?”

王杏儿最讨厌别人说她什么也不会了,她辩解道:“我教了好几遍都不会,咋都那么笨呢,那样孩子怎么教?”

“你当那是你爹的学堂呀?又不是要他们去考秀才,一天能背一首诗就不错了,一天不行,两天还不行吗?你急什么?再说,你一首诗背多久?若是你很厉害,怎么没有像李清照那样,也写出绝代名句呢?”

“你,你还知道李清照?”

小麦翻了个白眼,我硕士学位好不好?你连个小学毕业的水平都没有,在我面前摆什么谱儿。

王杏儿被小麦说了一通,好胜心又被激发了,第二天继续当幼教,好歹她有个事儿做,不然,成天在家专职带心心,秦氏和老银特别害怕心心也变成她那样,什么都不会,还特别酸。

虽然在这里,心心也跟着她,好歹孩子多,比天天面对她一个要好。

还有更大的孩子,都跟着大人干活。

小麦每次看到那些童工吃力的模样,心里都很酸涩,就让小槐把十岁以下六岁以上的孩子组织起来,每天早上学习两小时,然后再干活。

看到对自家孩子这么好,那些家长都干劲十足,他们稍稍多出一点力,都把孩子学习时间干的活儿的赶出来了。

他们之所以让小孩过来,就是为了能混个饱饭吃,如今,还能学着认字,都感激得不行。

源源不断得糖水榨出来,放到外面的大瓮里,在阳光下晒去水分,然后,放到大锅熬糖,虽然有小麦照着资料来回指导,但依然有熬糊的,后来,大家干得多了,有了经验,质量就好起来。

熬糖的事情,也不是谁都能做的,性格要沉稳,人还要可靠,最后就确定了林时田、林丰旺、赵川、赵六儿四个人,他们当组长,每人手下带四个人,日夜轮班。

林时田是时字辈最小的,林引旺要叫他小叔,是五曾曾祖的孙子,林丰旺是林老四的小儿子,他两个和林泽旺、林新旺,是族人中对林引旺最好的,人品也好,为人善良,知恩图报,赵川和赵六儿是贫困户里表现最好的。

这几个人嘴巴严、做事做人都比较靠谱,如今,是合作社的中坚力量。

每天,大锅里都会熬制出大量的糖浆,除了做红糖,小麦还让林新旺和林泽旺的弟弟林敏旺学做糖果。

没人会做糖果,小麦先看了资料,然后再指导他们工作。

刚开始当然非常艰难,要用手将滚烫粘稠的糖浆拉伸、折合起来,再拉伸,直至糖浆变成均匀的细长条,这才放到案板上,把凉下来不再粘手的糖搓成长条,用刀切成大小均匀的段,冷却后,用纸包裹,这才是小孩子嘴里最甜美的零食。

为了显档次,小麦花高价买的生宣纸,用安全无毒的染料,通过版画印刷的形式,印出花色,做糖果的包装纸。

包装好的糖果,全都放进去皮的柳枝编成的小箱子里,堆放在仓库。

印刷、包装,分装,还有编制柳条筐,都需要人手,而且,还是心灵手巧的女人。

小麦鼓励这些妇女带孩子过来,这样,她们才不会被婆婆挟制,干活也没有后顾之忧,而且,这些孩子在这里,可以学习,还能吃到糖果,他们非常喜欢来这里。

半个月之后,小槐收了秋假,上学去了,小麦就又安排了个利落干净会说话的妇女,看着那些大点的孩子,王杏儿接替小槐,教那些大孩子认字。

王杏儿不会算数,只会背诗,她学过《女戒》、《千字文》、《百家姓》,能诵读《论语》,仅此而已。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