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红楼御猫

第五百四十九章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 作者:橘猫不是猫
  • 类型:历史文化
  • 更新时间:06-02 02:14:48
  • 完书字数:10388

眼看就要过节了,朝中闹了这么久,大家伙其实都想赶紧把这朝会开会,摸摸鱼回家休息休息。

今日原本是真没人想要挑事,谁都没想到是贾琮站了出来,直接来了个一锅端,把最近几日堵门的朝中大臣挨个点名,统统划拉到了弹劾的大名单。

“礼部郎中孟罗义、礼部员外郎李旭东……”

贾琮一口气背完了菜单……名单,将折子交给夏守忠后,喘了一口气,义正言辞的说道:“殿下,诸位同僚,咱今日就事论事,这天底下哪有堵皇帝门的?还抬着棺材板。到底是为了天道公义还是为了一己之私?”

“我等自然是为了天道公义……”

“好!”

贾琮朝着脸都气红了的孟罗义等人拱拱手:“孟郎中、李员外还有诸位同僚的话,我信。就算是为了天道公义……”

孟罗义当即就再次强调:“什么叫就算是,本来就是!”

“好好好!”

贾琮也被这个耿直的礼部郎中逗乐了,说实在的,礼部里很多人都是耿直的尊礼之人,真没啥坏心思。

他再次拱拱手道:“维护天道公义,这是咱们圣人门徒的职责。但咱们要考虑方式方法啊,抬着棺材板堵了宫门,百姓们会怎么看?”

百姓们会怎么看?

贾琮的这个问题,将孟罗义等人给问住了。

国朝大政,为何要管百姓如何看?这是他们下意识的反应。

孟罗义眉头微皱,应了一句:“圣人云,名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当然,今日我也不跟你掉书呆子,只问一句,百姓什么情况都不清楚,诸位抬棺谏言,百姓们会不会以为是陛下干了什么天怒人怨之事,令诸位同僚不惜以死谏言?”

贾琮的再问,令大殿上的众人无不深吸了一口凉气。

孟罗义等人或许没有坏的心思,但有人蛊惑他们如此,不就是打的这个主意吗?

这种事经不起推敲的,只要有人冷静下来好好琢磨琢磨,就能发现这一次的抬棺谏言,只会令朝廷在百姓心中的威信大受损失。

毕竟倔老四这个称号不是浪得虚名的,当今皇帝下定决心要干的事,十头牛都拉不回去。

人都躲进龙首宫了,抬棺能如何?堵门又能如何?

贾琮见众人呐呐不言,叹气一声道:“诸位不妨脱下官袍,去坊间打听打听,听听百姓是怎么看待这件事的。我想曹都的手里,应该有不少此类的评价吧。”

朝会上向来不怎么开口的曹久功轻咳两声,站出来说道:“坊间传言很杂乱,说什么的都有。很多流言直接在攻击朝廷的威信,有人甚至说,陛下骄傲自满,听不进谏言,逼得朝中忠贞之臣不得不以死进谏。有人说,龙首宫外血流成河,陛下已经杀空了大半个朝堂……”

抬棺进谏这种事,在百姓的心中有一种极为特殊的神圣感。

百姓们在听到朝中又闹出这样的事,只会认为敢拿命去进谏的官那肯定是好的。

相对应的不用说,定然是皇帝错了。

虽说如今的皇帝很圣明,但再圣明的人也会有错的时候……吧!

瞧,逻辑一下子不就圆上了吗?

孟罗义的额头,冷汗都下来了。

贾琮的问题他回答不了,曹久功讲的这些,已经印证了贾琮对他们抬棺进谏的看法。

正当孟罗义等人脸色煞白,明显内心动摇之时,却有一人站了出来。

翰林院侍读学士吴国忠,贾琮若是没有记错,此人是蜀党之人,如今也算是蜀党在朝中的重要支柱之一。

“危言耸听!百姓听风便是雨,一些谣言罢了,解释清楚不就行了。科举乃国朝抡才大典,乃天下安定之基,陛下执意要更改科举之制,便是动摇国朝根基。此事我等若不站出来拦着,等到社稷倾覆……”

这人看似正义凌然,说出的话却令贾琮嗤之以鼻。

呵……

他冷笑一声,反呛一声:“动不动就国朝根基,国朝的根基是天下万民,是忠贞为国的文武百官。百姓安则社稷安,本侯还从未听说过,百姓吃得饱穿得暖忠诚于天子还能社稷倾覆的。”

一句话就将吴国忠呛得涨红了脸,好半天都没想到反驳贾琮的理论。

因为贾琮没有说错,凡天下大乱,必是朝廷丧失威信,百姓流离失所之时。

到那个时候,就算把所有人都录成秀才举人进士,大封天下又有什么用?

“陛下不过是将算学之道在科举中的占比增大了些,又没有禁绝科举大比,何故能惹得这么多人反对?”

贾琮突然话锋一转,将最后一层纸给捅破了。

“真的是为了天道公义吗?我看不是,是有人不愿有人来分割科举这张餐盘上的美味佳肴!科举打破了世家的垄断地位,千年时光,如今科举已经不能适合国朝的发展,自然要进行革新改制。依本侯看,不但应加大算学之道的比重,兵、工、商、医等均要加进去,按需取材!”

“妖言惑众,贾琮你也是圣人门徒,竟敢质疑圣人之道!”

“大胆!国朝取士自有祖宗之法,轻言废弃更改,万千学子十年寒窗岂不是白费了!”

一下子,奉天殿又一次炸了锅。

刘弘也没想到贾琮突然捅破了维系最后一丝安宁的窗户纸,甚至在朝堂上丢下了一颗大炸弹。

顿时,很多人都顾不上顾忌什么侯爷不侯爷,直接朝着贾琮就是一顿喷。

贾琮也不怵,一一反呛回去。

“祖宗之法,祖宗那会可没有万国争霸,瞧瞧西夷,再瞧瞧咱们,你们不会真觉得咱们是天朝上国了吧?落后就要挨打,当初咱们花大价钱买西夷的红衣大炮跟战船的事,伱们这么快就忘了?”

“圣人云,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你们动不动圣人云圣人云,圣人何时跟尔等说过,圣道之学与他人学说不可共存的?”

“别忘了,孔圣人还问道于老子呢!”

贾琮最烦的就是拿孔圣人说事,孔圣人一辈子都是致力于有教无类,要是知道他的门徒天天想着禁绝百家之学,独尊儒术,还要垄断学识,估计能从天上下来抡起拳头锤死这帮不孝子孙。

他有些难听的话没有骂出来,压制着心中的厌恶,撂下了最后一句话。

“目光放远一些,惶惶大势不可违。大夏江山稳固,尔等才能身居高位指点江山。当上升的通道被尔等彻底霸占垄断,底层的人总有一天会想尽办法打破垄断,到时候就不是温和的革新手段了,而是一柄柄染血的利刃!”

这些人压根就不懂阶级斗争的残酷,法兰西的那位天才锁匠国王路易十六,就是因为阻碍惶惶大势,被送上了他自己改良的断头台。

算了,说了估计这些人都不相信。

贾琮最后一摆手:“我也就跟你们说到这,你们人中有不少是被有心人利用了。不如冷静下来去想想去四处转转,听听民间的声音。何为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者,为士也!”

说罢,他也不再理会反对他的人,朝着刘弘拱拱手,退回了队列之中,闭目养神不再言语。

炮,他开了。

接下来,就看炮弹能砸出来多大的威力了。

……

大朝会几乎成了贾琮的个人秀,一个人搅起来的风波,比前几日皇帝下旨改革科举闹出来的更大些。

抬棺进谏似乎失去了它的正义性,因为此事在民间引起的骚动是必然的。

争议很大,大到回到衙门的百官,派人稍微一打听就打听到了各种各样的传言。

有说皇帝要废掉太子另立储君的,有说皇帝嗑药神志不清的,有说皇帝弑父不孝的……

反正只要是说皇帝不好的,各种各样的罪名都是往死里扣。

若不是这些年皇帝勤政爱民在民间威望极高,说不定这会已经不是什么传什么流言了,估计已经在有心人的搅动下,社稷不宁了。

如今还好,只是茶前饭后的八卦,没到不可逆的程度。

“得赶紧安排人布告四方,将陛下下旨革新科举的事全须全尾的公告出去……”

孟罗义慌了,他是真没有想到会惹出这么大的麻烦来。

他刚要去内阁谏言,不想值房外传来了贾琮的声音:“晚了,百姓们是不会信官府现在的公告……”

各种各样的流言已经让百姓在潜意识中对官府产生了质疑,这会除非是将事实查清,将证据彻彻底底的摊开摆在眼前,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打消百姓的质疑。

这就是舆论战中,官府的劣势。

流言只需要一则谎言,辟谣你就是跑断腿,都不一定能彻底的打消百姓的质疑。

“永丰侯,是下官错了,还请侯爷教我!”

孟罗义是个实在人,他错了会认,并且内疚到了极致。

这样的人,的确有很大的缺点,却也是最好的清流官。

贾琮扶起了朝他躬身作揖的孟罗义,引他坐下后,这才开口说道:“孟郎中不妨好好想想,抬棺进谏的事是谁先提起的。”

孟罗义顿时眉头紧皱,似乎……大概……是他先提起的……

不对,他一开始只是说联名上书劝谏皇帝,这是他们这些清流官常做的事。

“本侯记得,在陛下下旨革新科举,加大算学在科举考试的比重后,当天下午就有人联合起来,去大夏门外静坐抗议。孟郎中,你好好琢磨琢磨,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聚集这么多的人,岂会是临时起意仓促间就能完成的?”

这要是没人组织就有鬼了,怕就是没有革新科举的事,也会有别的事闹这么一出。

经过贾琮这么一提醒,孟罗义脑子立马就清醒了许多。

他突然一拍大腿:“我想起来了,是吴国忠……是他,原本我等只是想联名上书劝谏陛下,可吴国忠说,陛下如今刚愎自负,难纳忠言。不如学先辈贤人,抬棺进谏以表我等决心!”

啧!

贾琮差点就要拍手叫好了,他若是没有记错,吴国忠并没有在抬棺进谏的人群之中。

合着这群傻……咳咳,这群耿直的清流,被人家耍的团团转。

送死的事你去,享福的事我来是吧。

贾琮都有些怜悯孟罗义了,老实人,真是老实人。

孟罗义压根就没注意到贾琮怜悯的眼神,还在那愤愤而言:“侯爷不提,下官差点就忘了,吴国忠还说革新科举是动摇社稷根本,但最可怕的,是陛下支持大相公重释圣人之言。大相公重释圣道经典,那就是代表了朝廷插手儒门圣道之事,今后,仕林再无自由。王益严,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好家伙,周厉王都出来了。

看来周炯老爷子的著书释言大业,任重道远啊!

孟罗义越说,脑中越发的清晰。

他彻底想通了一件事,有人挑起抬棺进谏的事,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啊!

他又气又臊,起身又要拜下。

贾琮想要将其扶起,却不想孟罗义的耿直是到了骨子里,硬是拜谢道:“若非侯爷提醒,下官等人怕是要陷君王于不义了。”

抬棺进谏,那是给皇帝泼脏水。

皇帝能忍到现在,已经是当今仁慈。

但仁慈是有限度的,当他们的举动惹得百姓质疑朝廷质疑朝廷的威信,就算他们没有坏心思,皇帝也不得不从严处置。

贾琮闻言笑了,能知错就好!

这样,他也就可以实施下一步的计划了。

只见贾琮扶起了愧色满面的孟罗义,语重心长的劝道:“我知孟郎中是忠贞之臣,初心是好的。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了,咱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揪住那些蛊惑忠臣胁迫君王之人,查清事实,找到证据。只有这样,才能让天下万民看清事情的本质,重起对朝廷、对陛下的信任。孟郎中,你说本侯说的对不对?”

“对!对!就该如此!”

孟罗义已经对贾琮百分百的信任,加上他自己对差点陷君王于不义的愧疚,当即是满心满肺的期待贾琮能给他出出主意。

毕竟贾琮的机智,那是出了名的。

“还请侯爷教我,我该如何去做?”

见这老实人又要拜下,贾琮一把将其拉住,瞅了一眼空荡荡的门外,这才小声出起了主意。

“敌人势大狡诈,咱们也不能单打独斗不是。孟郎中是最先提出联名上书的人,又是清流名士,不如咱们也去团结同道之士……龙首宫外大多都是正义忠贞之人……孟郎中不妨以亲身之经历,试着劝说一二……”

最近写的有些地方被人举报说是隐射现实,涉政,又屏蔽又审核的,更新不太稳定。

把屏蔽的地方略过去了,老爷们先凑合着看哈,我周末改一改补上去。

今晚先更到这里,明日继续,晚安。

(本章完)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