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文学 > 明末:辽东雄狮

第四十八回 拉上“贼船”

  • 作者:秋予岸
  • 类型:经典文学
  • 更新时间:02-17 19:24:35
  • 完书字数:4834

噔噔咚!

当听到茅元仪说出这话,杨承应觉得心快要跳出来了。

连茅元仪都知道了,自己岂不是被朝廷认定为谋反的逆贼。

再仔细观察茅元仪的表情,又似乎没有严重到那个程度。

“那么……先生有什么发现?”

镇定下来后,杨承应试图打探一下茅元仪的底细。

不料,茅元仪却冷笑道:“我已经发现,你就是私造兵器的幕后人物对不对。”

现场气氛瞬间紧张。

田英娘从厨房端菜出来,听到这话,吓得失了手,盘子砰的一声摔在地上,热菜撒了一地。

众人都看向她。

紧绷的气氛,有了一丝丝的松动。

“对……对不起,婢子重新去做。”田英娘慌忙回屋取了扫帚和铲子,清扫地面。

杨承应没有出言责备,扭过头来盯着茅元仪,说道:“先生的话,句句都像箭一样扎在心头,让人不寒而栗。”

茅元仪冷笑道:“你怕什么!不做亏心事,不怕夜半鬼敲门。”

听到茅元仪的这话,杨承应就知道这货心里对他私造兵器一事非常的不理解,甚至在搜集证据,准备上书朝廷。

但是,杨承应记得茅元仪曾经做过辽东经略杨镐的幕僚,应该清楚辽东局势,或许可以从这方面入手,说服茅元仪。

“在先生眼中,我是私造兵器的反贼。但在辽东百姓的眼中,我恐怕是他们的保护神。”杨承应笑道。

茅元仪眉头一皱,“大言不惭。”

“我也不想担这么大的罪名,实在是时事所迫。”

杨承应叹息一声道:“辽阳危在旦夕,一旦失陷,辽南就是奴酋的下一个目标。可是王巡抚防我像防贼一样,只给少量的粮草,军备器械则都不给。”

“总不能等到奴酋杀到我头上,我再去征召士兵,让他们扛着木棍抵御强敌吧!”

“你也做过杨经略的幕僚,应该理解我的苦衷。”

自剖心迹之后,杨承应静静的等着茅元仪开口。

历史上,茅元仪是一个忧心国事的忠臣,而且很懂变通。就是效忠大明朝的思想根深蒂固,怕他认死理,不肯通融。

茅元仪问道:“你为什么对王巡抚这么没信心?为什么认定辽阳城一定守不住!”

这一提问,让杨承应心里暗暗松了一口气,证明茅元仪还没打算上报此事。

不然,茅元仪会毫不客气驳斥自己刚才说的话。

询问辽阳的军情,说明还有转圜的余地。

“理由很简单,利益!沈阳是一座大城,奴酋好不容易夺取,怎会轻易失去,肯定会以命相搏。”

说到这里的时候,杨承应又把球提给茅元仪,“请问,明军能做到以命相搏吗?”

茅元仪一怔,片刻后,摇了摇头。

他做过杨镐的幕僚,很清楚明军是什么情况,也知道杨镐为了试图改正军纪,编写过大量细致入微的律条,以确保不发生为了争抢首级而导致全局大败的情况。

然而,这一切在萨尔浒之战的敌军大胜面前,荡然无存。

此后接替杨镐的辽东经略,能力一个比一个差,训练士卒更是不怎么用心。

就在茅元仪对辽东局势不抱任何期望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了大量的走私铁的船,这些船都是与朝|鲜贸易的船。

这引起了他的注意。

为了获得直接又有力的证据,亲自前来金州查探。

没想到金州哨探太厉害,居然还没来得及记录证据就被逮住了。

“你看吧。辽南已危如累卵,我如果不想办法解决,山海关之外的大片土地都不再归于大明。”

杨承应低下了头,淌眼抹泪:“我做这些事情,万一被发现是死路一条啊。可是不这样做,金州百姓该怎么办?”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嘛。

对付这些心怀家国的士大夫,没有啥比悲壮英雄更令人动情。

从他与袁应泰见过面,并详细询问过自己的情况来看,这位老兄应该对自己还是有些好感的。

使出一计“刘备哭荆州”,应该能赚取这位“鲁肃”的好感,为自己赢得都督“南郡”的成果。

果然,听到杨承应这么说,又看到他流泪的样子,茅元仪长叹了一口气。

“我此来只是调查,并没有致你于死地的意思。”

好家伙!这老兄是不是有点天真,万一自己知道会被他弹劾,而起了杀心,他能逃得掉吗?

反过来说,这样没心眼的人,挺招人喜欢。

想到了这里,杨承应继续哭道:“你不是朝廷派来的吗?”

“不是。”茅元仪对忠臣义士没啥抵抗力,“我是察觉到一些蛛丝马迹,顺藤摸瓜找来的。”

“哦,这样啊。”

杨承应抹去脸上本来就不多的泪水,眼珠一转,计上心头。

“先生如果担心我造兵器是对朝廷不利,何不留下来监督我。”杨承应道。

咦,这是唱的哪一出?

在一旁的宁完我,有些看傻了。

茅元仪也没转过弯来,一脸懵逼。

杨承应进一步邀请:“你做我的器械官,以后所有的兵器铠甲都经过你的手。请先生放心,我的兵器都是用于打奴酋。”

“这……”茅元仪惊得说不出话来。

我的天啊!

宁完我在心里惊呼,大人留人的理由真是闻所未闻。

“先生不用担心承担罪名。”

杨承应拍着胸脯,继续做出保证:“一人做事一人当,朝廷要杀头也只会杀我杨承应的头。而且朝廷追究的时候,我会把你说成是被我软禁在兵营,不得已才帮我。”

茅元仪也是一腔热血,听了这话,反而不乐意:“大丈夫行事光明磊落,怎么能把罪责推在你一人的头上。”

杨承应立刻顺杆爬:“先生是同意了?”

“这个嘛……”茅元仪犹豫了起来。

“以我的估计,建虏不是今年末,就是明年初就要进攻辽阳。先生忍心看到辽东生灵涂炭,而不出力吗?”

杨承应开始用“大义”压人。

茅元仪是一个二十七岁的热血青年,写《武备志》也是为了朝廷能顺利平定天下祸乱。

听到这话,他终于下定了决心:“好,我愿意留下来,协助大人抵御建虏。”

“哈哈哈……有了先生的相助,我得到了一大助力啊。”

杨承应高兴的哈哈大笑道。

茅元仪也高兴的笑了。

只有宁完我暗暗叹了口气,心说,茅元仪真傻,被拉上了贼船还不知道。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