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文学 > 这就是红楼

第六十五章:平安醮也不平安

  • 作者:刘博霖
  • 类型:经典文学
  • 更新时间:03-31 22:42:34
  • 完书字数:3600

《红楼梦》第二十八回在宝黛之间吵吵闹闹当中结束了,与此同时宝玉还结识了蒋玉菡,为后文宝玉挨打以及袭人姻缘都埋下了伏笔。故事进入第二十九回,又是一个大场面,回目名“享福人深福还祷福,痴情女情重愈斟情”,在这一回当中贾母带着一众女眷到清虚观去打平安醮,说是平安醮可就在打醮的时候却发生了很多不平安的事情,尤其是宝黛二人之间发生了最强烈的一次争吵,我们进入文本来探究竟。

根据元妃娘娘的指示贾府要在五月初一至初三去清虚观打平安醮,我们先来说说“醮”这个字,它是“酉”字旁很明显是和酒有关,指的就是用酒来祭祀的一种仪式。打平安醮有祈福之意,前文我们就说过像贾府这样的大户人家有自己的信仰,通过打醮来祈祷家族的繁荣昌盛,这就是回目中说的“享福人福深还祷福”。

先来看看这次打醮的阵容,可以说和前文秦可卿出殡差不多,首先最感兴趣的当属凤姐,听说要打醮就赶紧约着宝钗、宝玉、黛玉一起,因为打醮的同时还能听戏,凤姐本身就酷爱热闹于是就首当其冲。贾母听说也要一起去,老太太平日里就喜欢跟年轻的孩子们聚在一起,有这样的机会自然不会放过。贾母还打发人去请了薛姨妈、王夫人,王夫人不喜热闹,而且也怕宫里有人出来怠慢了就回了不去。不仅如此,贾母还发话园子里的丫头、婆子们有愿意去的都可以跟着老太太一起逛去,想想也知道这些丫鬟小姐们平日里都不能随随便便出门去,终于有了这样一个机会就都迫不及待要去。

等到了初一这一日,荣国府门前车轿纷纷,人马簇簇。过去古代人出门是有等级之分的,特别像贾府这样的大户人家更是如此,除了净街撵人之外乘坐的交通工具也很讲究。贾母乘坐的是一乘八人大轿,这个品级就很高了。李纨、凤姐、薛姨妈乘坐的是四人轿,宝钗、黛玉二人共坐一辆八宝车,而迎春、探春、惜春三人共坐一辆朱轮华盖车,一众丫头也都伴着自己的主子一同前往,这个阵势怎么形容呢,贾母等人已经坐轿去了多远,门前尚未坐完,乌压压的占了一街的车。这场面不光热闹还很混乱,这个说“我不同你在一处”,那个说“你压了我们奶奶的包袱”……七嘴八舌、你争我吵,最后还是周瑞家的出来维持秩序,一众车马这才出发。

刚到清虚观就发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情。有个小道士拿着剪子剪蜡花,内个时候还没有油灯,都是用蜡烛照亮,为了让蜡烛更明亮就需要有人来剪蜡花。贾府的人到了小道士就要赶紧回避,结果一着急撞在凤姐怀里,凤姐一扬手,打了他一个嘴巴,紧接着后边看热闹的众婆娘都跟着起哄说“打,打,打”。很小的一件事作者写得却极具讽刺意味,贾府的人是来打平安醮求祈福的,可刚一进门就开始拿腔作势,凤姐的一个巴掌下去这福就打没了。“福”对中国人来说太重要了,过春节我们讲究迎新纳福,将福字贴在门上,可“福”从来都不是求来的,是一点一点积攒而来的,贾府现在可以凭借权势肆意卖弄,辉煌的时候不惜福,慢慢地福气就散了。

贾府当中最懂得惜福的人就是贾母,发生这样的事贾母过来将那小道士拉了起来,还不停地安慰他,叫他不要怕,还命贾珍将他带下去给他些钱买果子吃,还嘱咐让人不要难为他。贾母始终都有一颗仁慈之心,对小道士如此,后文对刘姥姥也是如此,正因为有贾母贾府才能有生命力延续下去,等到贾母去世这一大家子就“树倒猢狲散”了。作者通过这样一件小事想要告诉我们“求福”不过是惺惺作态,真正的福要靠德行的累积,做人一定要善良,心存仁慈才能给后辈儿孙积德求福。也许你现在可以仗势欺人,可当你落寞的时候谁又能来挽救你呢?

这是第一个小插曲,第二个小插曲和宝玉的姻缘有关系。元妃娘娘借端午节礼表达了自己对宝玉亲事的选择,没想到来了这清虚观张道士竟要给宝玉说亲。说起这位张道士也是个厉害人物,曾经是荣国府国公的替身,是先皇提名的“大幻仙人”,现如今掌管“道录司”印,又是当今封为“终了真人”,王公贵族都称之为“神仙”。张道士见了贾母一定是阿谀奉承,相互寒暄了几句就聊到了宝玉身上。

张道士先是夸宝玉写的字、作的诗好的不得了,还说形容身段,言谈举止同当日国公爷一个稿子。其实这些话都是说给贾母听的,张道士很清楚贾母最疼爱宝玉,夸宝玉实则就是哄贾母开心。夸完了之后张道士就要进入正题了,他今天是想给宝玉提亲来试探贾母的意见,读到这里我一直觉得作者是有意而为之,如果说前文元春的节礼是一种隐晦性的试探,那到了张道士这里可就是单刀直入了,看看贾母这边到底意下如何。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