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文学 > 吾弟大秦第一纨绔

第550章 此战,我有万全胜算!

  • 作者:精品香烟
  • 类型:经典文学
  • 更新时间:02-06 01:39:31
  • 完书字数:10456

世家贵族大多遍地开花,李牧的李,李信的李,是一个李。

一个在秦为将,一个在赵为将。

一万逐三千败北……

从西北刚刚回归的李牧顿了一下,似乎不知道怎么往下说。

李信低下头,站得笔直,挨打立正,没有说什么我不知敌,敌却知我的理由。

兵家败了就是败了,谁也不知道这次失败会否丢掉性命。生命没有重来的机会,找解释不是辩解而是在找死。

早日生子罢。

叔父从身边走过,只留下了一句没头没尾的话,语气也很平淡。

没有受到严厉苛责训斥的李信却不是松一口气,反而难受极了,他情愿叔父这个时候能痛骂他一顿。

不骂是对他没了期望,要他早日生子传宗,培养李家第三代。

李信感觉很耻辱,觉得在场所有士兵的视线都落在了他的身上,这份耻辱带来的强烈情感完全压过了对战功的渴望。

异姓兄长蒙恬骂的再狠,也是在四下无人时,远不如李牧在大庭广众之下,连训斥都算不上的两句轻描淡写。

一只手掌搭在李牧肩膀上,在李牧身边轻声道:

莫要让他人看轻我兄弟。

这句话,李信前两日刚听过,他面无表情转首,迎上蒙恬同样欠缺情感的脸。

乾坤未定。

蒙恬轻语。

乾坤未定。

李信重复。

这是二皇帝说过的一句话。

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马。

流氓将军谄媚笑问:

陛下,臣生于僻壤,见识短浅,敢问这何为黑马啊?

二皇帝沉默片刻,似在思索。

赛马时开始落后,最后赶上来跑到第一的马。

二皇帝在位期间,秦国由上至下皆保留着相对公平的竞争机制。

这个世道努力,是真有用。

另一边,两个皆为赵所弃的赵国大将,战国公认的四大名将之二,十年之后终在故土相见。

战国四大名将,白起,王翦,李牧,廉颇,秦赵两国各得二人,最后结局却是大相径庭。

秦用之,得天下。

赵弃之,为秦灭。

李牧与廉颇站在一起,二人一同望向邯郸方向,两人都曾在那里的朝堂上意气风流,挥斥方遒。

肉能食几多?

李牧问。

酒还在饮否?

廉颇问。

两人对视一眼。

年长的说:

一饭可食十斤。

年轻的说:

早已不知滋味。

老将还是老将,酒鬼不是酒鬼。

漳河之水流速不急不缓,太阳高悬,日上中天。

秦国四将踏足赵地,自此相见,自此相分,分兵四处攻向邯郸,没有主将。

少不让老,侄不让叔,弟不让兄。

邯郸,城头上印着赵字王旗的颜色,七分红,三分绿。

各国皆有颜色,与五行息息相关。

魏国是火德,红。

韩国是木德,绿。

与魏、韩两国同出晋国曾为一体的赵国则是火德为主,木德为辅的火木德,就是七分红三分绿。

赵王宫,赵王张耳穿着王服,面沉似水。

这王服款式接近胡服,或者说就是胡服,短衣窄袖,赵国是唯一一个王服如此另类的国家。

王服主体是暗红色,腕口收紧的袖子则是墨绿。特意选择的暗沉色少去了明艳带来的朝气,同样也减少了亲和,增添了压抑,严肃。

最开始的时候,赵国王服和其他国家没区别,都是长衽一体,高冠束腰。

赵武灵王继位后,欲振兴赵国,决议效仿马术远胜中原的胡服,第一就是从服装开始。

这项使赵国崛起,一时成为战国数一数二强国的政策,实行之初,朝中上下一片反声,皆云:

未闻有大国师胡也。

赵武灵王不得支持,一意孤行,四日后上朝穿的就是改后与胡服除了颜色不一样,几乎一模一样的王服。

群臣大惊,皆出言奏请换回,言辞激烈至极。

赵武灵王不理,穿胡王服上街巡行,百姓见之,无不效仿,胡服自此成为赵国常穿服饰,赵王服亦为胡。

张耳不自在地扭动身子,心里不舒服,身体也不舒服。

他瞧不起胡人,对胡服更加瞧不起,这是只有奴隶才穿的衣服。

四路溃败!

他一巴掌将战报拍在绣有生动苍鹰的桌案上。

殿外夕阳西下,红黄色的柔和光晕透过窗棂照入大殿,照在丹墀、梁柱、还有站位紧凑的赵臣身上。

十年前战乱中被摧毁,刚刚翻修没有多久的王宫失去新意,装满旧人,像是一张泛黄的老照片。

何人能领军出征!保我大赵社稷!

群臣默然不语,谁也不敢应答撄秦锋。

四条战线,领军将领全是名将。

暂且不说蒙恬、李信这两个参与过第一次秦灭六国之战的秦将,单说李牧、廉颇这两个赵名将,就完全打消了赵国武将对抗念头。

除了秦人,没有人比赵人更懂李牧、廉颇有多厉害。

眼见无人说话,张耳越发愤怒了,他抓起桌案上的樽、笔、战报,有什么抓什么,如同一个疯子砸向赵臣。

你们的血性呢!你赵国不是最不输于人乎!不是最恨秦国了嘛!

赵国是有血性,民风彪悍,但有血性的那些大臣早就死在了十年前的邯郸之战,活不到现在。

那批赵人喊着赵人永不降秦,拿着长戈长枪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与国同亡。

而殿内的这些人都是旧赵贵族,是当年拿刀剑费死劲,弯膝盖极容易的贵族。他们若是骨子里有那一份血性,也不会站在此处。

群臣中站在头前,没被任何物件砸到的悟空脸色一变。

张耳太急了,急说错话了,怎么能说你赵国呢?

大王说的什么?你赵国?大王自始至终未将己身视为赵人乎?

一个头发花白的老者凝视着张耳,言辞犀利,敌意深重。

大王忘记是怎么坐上王位的嘛?

赵人,魏人,嘿,大王分的真清啊。

如此说来,这是我们赵人赵国的事,与大王什么关系呢?

……

不友善的声音,自赵臣中稀稀落落,却不间断地响起。

赵国对于王位这件事看的不那么重,向来是谁强谁上。这也是胡风的副作用,胡人就是如此,因此张耳做赵王遇到的阻力不大。

但以前做赵王的向来是嬴姓赵氏的王族,突然换成一个魏人,要是说赵臣心里没有一点别扭那不现实。

平常也就算了,赶在四路秦将战线突飞猛进,赵国危如累卵的时候,张耳心烦,他们更心烦。捧你的时候恭维着叫你大王,不捧你的时候恨不得叫你入土。

张耳更愤怒了,但也清醒了一些。

观当下群雄,除了张楚,皆是本国王室子弟重新为王。

齐国是田儋大权独揽,义字当先。

楚国是项梁大权独揽,臣操控君。

两国权力都很集中。

就是农民起义,从微末干起的张楚也是如此,陈胜一人说了算。

唯独赵国不同,张耳这个赵王说了不那么算,赵国也没有一个说了算的臣子,赵国的势力太分散了。

赵国是六国中被打的最惨的国家,一场震惊天下的长平之战打的赵国只剩一口气。

好不容易缓了一点半死不活,又在十年前被王翦打到灭国,彻底干废。

去年还被始皇帝马踏废墟,连踩死灰上的星星之火。

这样的赵国,若是张耳携大军而入,以抗秦的名义,当能一统之,但他来的时候没有大军。

当时的魏王豹听从陈平毒计,想的是让赵国王室复国挡枪。吃掉一鼓作气的第一波伤害,然后坐收渔翁之利接下赵国,怎么会给张耳派兵。

张耳这个赵王说是王,其实更像是联盟推出来的盟主,权力有,但也依靠下面的本土赵国贵族。

君臣关系紧张之际,悟空站了出来。

大王!臣愿领军御敌!

不行!

群臣眼中的喜色还没显露,赵王张耳已是严词拒绝。

噗通~

悟空下跪,俯地请命。

殿上赵臣一个个眼中都开始有喜色,从各个角度说明悟空出征的合适性,大半个殿堂的臣子全都附议。

他们不想去迎战秦将,也不想在邯郸等着李牧李信打上门来,有人愿意去,再好不过。

寡人说,不行!

张耳拂袖而去,留下一群面有不愉,各怀心思的赵臣。

朝会不欢而散,悟空还没走出殿宇,那些赵臣刚刚凑上前来恭维两句。

英雄出少年,李牧刚出征时也如将军一般年岁。

赵国安危,全仗悟大人了!

我等定要奏请王上,为悟大人请命!

……

赵王贴身宦官分开人群,领走了从未如此风光过的悟空。

苍鹰殿,赵王张耳批阅奏章的宫殿。

悟空跨步入内时,张耳也刚到,屁股还没坐热,七分红三分绿的王胡服像是垃圾一样丢在一边。

你逞什么能!李牧、廉颇、李信、蒙恬,你说说你能打过哪个?你……

刚坐下没多久的赵王跳起来,指着悟空的鼻子,劈头盖脸一通数落,唾沫星子喷了满脸。

息怒,息怒。

悟空赔笑着扶张耳坐下,张耳兀自气喘吁吁,余怒不消。

我告诉你!谁都能去,唯独你不能去!

大王不要急,慢来。

你还数落起我

张耳话说一半,对上悟空和煦的双眼,分贝慢慢降低,继而消失。

等到张耳喘匀了气,脸上不再是那怒容明显,欲择人而噬的样子,悟空这才说道:

我是大王你从魏国带回来的,我不去,还有谁能去呢?大王要服众啊。

张耳怒色再现,一巴掌又一巴掌地拍着丹墀,怒吼连天。

你去就是送死!

四个都是征战多年的名将,悟空从没上过战场。

谁去不是送死呢!

悟空声线陡然拔高,那一时间的气势竟压过了张耳。

张耳哑住片刻,暴怒,一巴掌扇翻悟空,指着悟空的食指颤抖不已。

谁去都行!就你不行!你……

又是一次痛骂。

全部屏退到外,候在廊道上的宦官、宫女听着赵王的骂声,一边瑟瑟发抖,一边庆幸没被留下逃出生天。

这两三日,已经有四个太监三个宫女被赵王处死了。

殿内,悟空趴在地上久久未起,维持着被扇倒的姿势。

骂了半天的张耳突兀止言,蹲下身,阴着脸拉扯起悟空手臂,想要将悟空拉起来。

手臂拉起来了,同时还有一张半边脸略有红肿的笑脸,这笑脸明媚到赵王都没注意到拉起来的那只手上拿着一封信。

你还笑!你

刘邦回信了。

悟空得意地道:

此战,我有万全胜算。

张耳眼中精光绽放,抢过信件,迫不及待地展开览之。

刘邦,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是一张信陵君留下的一张暗牌,算不上王牌,但也能当得起重要二字。

可自从这个名字在秦国出现以后,张耳不知道去了多少封书信过去,全都石沉大海,没有回应。

信上确实是刘邦笔迹,张耳认得。

字不多,张耳却看了一遍又一遍。

李牧、廉颇两人心在赵国,将在关键时刻临阵倒戈,这是真是假。

张耳喃喃自语,时喜时忧。

若此为真事,那就根本不需要担心了,四大名将亦有上下,又是有心算无心。

赵国合兵李牧、廉颇。

蒙恬、李信两人正面作战都不是对手,更别说偷袭,说不定这次能直接将这两个秦国名将留在赵土上!

刘季,刘邦,你到底可不可信。

张耳陷入了纠结,每当这个时候,他都会想起多年挚友陈馀。

可惜,陈馀上个月就离开了赵国,不知所踪。

魏国为秦所攻,向最近的赵国求援,彼时张耳已一统赵国,联合旧赵贵族势力和赵民,击败了驻赵秦军。

陈馀说唇亡齿寒,你我都是魏人,应该领大军入魏,共抗秦军。

悟空却说出了当初陈平的毒计。

秦国这第一波攻势勇猛不可挡,当初魏国想要赵国以死缓之。如今赵国是张耳的,那为什么不计谋反用,要魏以国亡挡之。然后赵国坐收渔翁之利,吞并魏国呢?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