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文学 > 千年烽火何日休

第42章 我要买硝石

  • 作者:吴越官人
  • 类型:经典文学
  • 更新时间:10-05 09:02:42
  • 完书字数:5546

“请讲。”

“刘先生可否帮我弄些硝石来?”赵峥问道。

“硝石?这倒是好办,北地盐场倒是好多现成的,只不过硝石用途不广,也卖不上价钱,但要把硝石运回却是占了运盐的运力,这一来一回到这儿的价可是要赶上盐价了。”刘思贤疑惑道。

赵峥自然懂得这机会成本的道理,但是他要造弹药,这硝石就是绕不过弯的存在,在刘思贤看来不值钱的硝石,在赵峥眼里可比盐精贵得多了,若是自己可以搞定哪里还用得着找刘思贤走私?

“这个好说,我这冶铁的法子最是要用硝石,在县里找了最多都是些土硝,旦夕要这许多军器,自是要购入大量硝石以备使用。”赵峥没法向刘思贤解释硝石的真实用途,只得把它跟刘思贤新下的订单联系起来,也好使他更上心点。

“原来如此,那兄弟需要多少?”

赵峥装模作样地想了想,最后跟刘思贤按照四十钱一斤的折扣价定了一千斤,让赵峥意外的是在这个年代的交通条件下,从北方辽国走私运来他要的硝石,竟然只需半月,这大大超出了赵峥的认知,越快收到,他越快可以实验,搞出发射药,赵峥自然高兴。

“刘先生,还有一事还要你点拨一二。”赵峥忽地想起一事儿,忙开口道。

“什么事儿?”

“在下帮着先生和大官人办事儿,原本小打小闹倒是无妨,易于鄙人耳目,但这买卖若是做的开了,难免风声要走漏了去,这可怎好?”

刘思贤不想赵峥会问起这事儿,不由哈哈一笑,“贤弟多虑了,你是怕有人报给官府惹上麻烦是吧。”

赵峥点点头。“贤弟不用担心,我自会与保正说明,县里也有我们的人,既然大家做了好相与,自要相互照拂,这点你可放心,至于在村里嘛,贤弟不妨时常出钱出力,乡邻得利自不会与你为难。”

赵峥想想也是有道理,好歹自己在村里也没怎么的罪过谁,有刘思贤这么一说,防着点红眼病就是了,也就放了心。

刘思贤想了想,从王二那桌唤来一个随他来的汉子,赵峥一看,正是上次来取铠甲的呼延冲,“另外,我便让呼延兄弟留在你这边,若遇到什么是非,交给他来处理便是,在河北地界还没有什么人会与我家为难。”

“那就多谢先生了!多谢呼延兄弟!”赵峥起身向二人道谢施礼。

跟赵峥谈完生意,刘思贤就起身跟相熟的村里相熟的族老们敬酒谈闲话去了。这流水席办的,真的是收获满满啊!

随着刘思贤运来的还有满满十大车的粗盐、砂糖,后续每周都会有差不多的运来,运走成品,刘思贤还带来的购铁凭据,有了这个赵峥可以从合法渠道,就近从保州和磁州买到所需铁料,呼延冲身上带着大李庄的信物还有宣抚司的腰牌,虽说赵峥不明白那腰牌代表什么衙门特权,但想来是很重要的凭证,刘思贤做事还是非常周到的。

转天,赵峥就忙碌开了,刘思贤带来的大单,铁匠铺的产能一下子就不够了,进一步扩大生产势在必行。二贵四喜两个知道了买卖达成,自也是欢天喜地,如此一来有了稳定合作,他俩负责的精制场也就能真的办起来了,有了刘思贤的提点,赵峥本着有钱大家赚的原则,把村里乡绅大户都请了来,制盐没法放在明面上,只说与刘思贤合作办这精制糖场,将原本自己的投入折算,定了三百贯的股本,自己留了51%的股权,其余股份以一百钱为最小金额,向各家招股。

原本赵峥还想好了如何跟这群古代人介绍股份制,可赵峥还是小看了这个商业发达的社会老百姓的理解能力,在他做完项目介绍和实物样品展示之后,见过尝过白花花的砂糖之后,还没等赵峥开口做招股说明,钱华仁、钱怀礼为首的村里乡绅地主们就提出想要合伙来做财东,这事儿竟比赵峥想得更加顺利,有了村里头面人物的入股,带头作用非常明显,糖场的股份转眼就卖了出去。

有了这样的合作伙伴,赵峥发家致富的目标变得指日可待,自己手下的佃农和村里乡邻也能得到不少实惠,眼看着好日子一步一步地临近,然而在赵峥看不到的天下,正发生着巨大的变革,正在酝酿着巨大的历史洪流,一场足以改变每个人生活的巨大洪流。

就在这年,北方,辽国天祚帝耶律延禧自白水泺与金决战,被区区一千金骑击败之后,逃到云内州,几乎落得孤家寡人,也不顾大片尚在辽国控制下的旱地,遣使臣封乾顺为夏国皇帝,随后逃入了西夏。他可能也已经意识到了,他的生命已经进入了最后的倒计时。

天子弃国,国将何如?原来正在前一年,由于天祚帝弃国西逃,在宰相张琳、李处温、南京都统萧干及耶律大石商议拥立下,秦晋王耶律淳被推上帝位,称天锡皇帝,改元建福,史称北辽。事实上曾经空前强大,不可一世二百余年的辽国发生了第一次内部分裂,这也标志着王朝崩溃的开始。然而就是这风雨飘摇危如累卵的残破北辽却打得企图趁火打劫袭取燕云的宋军丢盔弃甲,十几万大军,拥塞官道的补给辎重在两次大战之后化为乌有,令得宋国河北军力为之一空。

然而大胜之后,辽国并未迎来中兴,因为他们打翻的只是一个貌似身躯魁伟却脑瘫的敌人,当他们真正的敌人金国再次发动进攻之后,所遇到的则是摧枯拉朽式地横扫,居庸关失守后,燕京不保,宋国拼尽全力拿不回的燕云变得旦夕不保,北辽内部又一次发生了分裂,辽国最核心的两族契丹与奚族发生了彻底的决裂,耶律大石率契丹兵挟萧妃西走投天祚帝,回离保引奚汉兵北上回奚王府,自立为帝,号大奚国,改元天福。

残辽尽失汉土,余下的契丹人龟缩在西夏,而宋国趁势却取得了一场久违的对辽军事胜利,回离保,也称为萧干的大奚国被宋军的辽国汉人降将郭药师打败,回离保为部下耶律阿古哲与其甥乙室八斤所杀,大奚国灭亡,前后不到半年,所剩奚军残部投降了金朝。发生在今年的这场“灭国”之战成了宋国在这场辽国分崩离析的历史大戏中唯一可以宣扬一下的表演。

宋国官家亲自召见郭药师,把两只贮冰的大金盆及一件御珠袍赐给了他,一番称赞勉励,官加检校太傅同知燕山府,把个燕云的军政大权都托付了给这降将。金国依照原宋金“海上之盟”,向宋交割燕京及附近六州,同时索取常胜军帅郭药师等八千余户,宋以燕人充数代替,无数辽民流离失所,郭药师并他的常胜军也得到了优先补给和大力保障,由此给河北两路带来的沉重负担在官家看来都是值得的,因为的“郭药师能得部下死力之故,异日必能捍卫边疆,为帝室屏藩。”

整个宋国上至官家,下至汴京贩夫走卒都沉浸在收复燕云的喜悦中,在他们视角中时局可是空前的美好。

不仅是郭药师降了还灭了奚国彻底解除了辽国对宋国的威胁,成为了北地柱石,国之干城,投降了金人的原辽兴军节度副使,张觉也率军领平州来投,并在兔耳山击败完颜阇母率领的金兵,又是一个大捷,只不过碍于金宋盟约关系,此事未作过多声张,设平州为泰宁军,任命张觉为节度使,并大加犒赏士卒了事。

而且金国开国皇帝金太祖完颜阿骨打领兵亲征辽国至鸳鸯泊,因路途鞍马劳累,身染重病,待退回上京之后,于八月刚刚病逝,在官家看来,正当如日中天的大金国冥冥中似乎只是昙花一现的存在。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