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文学 > 大明第一帝

第二百三十二章:巡视京营(1)

  • 作者:天涯逍遥
  • 类型:经典文学
  • 更新时间:11-15 03:18:17
  • 完书字数:5724

朝阳普洒大地,荡碎一切魑魅魍魉,皇权之下,任何动摇社稷之本的行为,都将遭受铁拳碾压。

锦衣卫在京展开抓捕,以清除建虏暗桩之举,在所难免的于朝于京,都引起不小的震动和风波。

毕竟此次所逮捕的,不单单是建虏暗桩,还有部分朝臣,或许他们官职不高,然却多出自东林党、齐楚浙党等派。

对当前的京城而言,这无疑是平地起惊雷。

“三大营撤城一事,没出现任何风波和不稳,九门提督府尽忠职守,你们枢密院所立功勋不小。”

朱由校倚靠在软垫上,漫不经心的翻阅着简报,对随驾的王象乾、李邦华、王洽几人,赞许道:“京畿卫戍的安定,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关系到社稷安稳,倘若京畿都不能平稳,那朝廷又何以治理天下?

凡参与京畿卫戍调整的,几位卿家,尽快拟一份奏疏,呈递到御前来,该敕赏就要敕赏,该擢升就要擢升。

现在大明境内,出现的叛乱这般多,一个辽东建虏,一个四川土司,朕还要倚靠着枢密院,平稳我大明社稷的安定。”

“臣等遵旨。”

王象乾、李邦华、王洽几人,忙作揖行礼道。

随驾乘坐在銮驾之中,王象乾几人的心情很是复杂,锦衣卫大张旗鼓的逮捕建虏暗桩,还顺带抓捕一些朝臣,他们知晓此事后,震惊多过其他。

尤其是被抓的那部分朝臣,多是东林党、齐楚浙党等派,这叫王象乾他们心里,难免会联想到近期的朝局。

他们无一例外,都很担心当前的朝局,因这般激进的涌现着,对朝廷来讲究竟是好是坏。

不知从何时开始,朝廷层面的事情,就像雨后春笋般,一茬接着一茬,不断搅动着朝局变幻。

说起来,他们也算沉浮宦海经年的老人,可天启朝表现得种种,很多时候他们也都看不透,也猜不透了。

为什么时下的大明,时下的朝廷,会折腾出这般多的事情?

“王卿,驿传改制从明确到现在,推进的怎样了?”看着神情复杂的几人,朱由校故作不知,丢掉手里的简报,对王象乾说道。

“枢密院想从朝廷层面,总揽平叛诸事,那就离不开驿传,现在驿传改制,朕迟迟没收到相应奏疏,难道其中出现什么问题了?

这件事情不能有所延误。

如果说兵部这边,不进行配合的话,那朕觉得很有必要,将车驾清吏司所辖职权,给他拎出来一部分了。”

“启禀陛下。”

王象乾闻言,忙作揖道:“驿传改制牵扯层面很多,兵部这边很配合,想要取得相应成效,并非朝夕所能办成的。

针对此前的种种变故,枢密院这边也在积极调整,此前曾向辽东督师府传达指令,着命辽东方面,筹建辽东驿传局,以总揽治下驿传诸事,并明确邮票等诸事。

而川地爆发土司叛乱一事,臣等经商榷后,又向陕西和四川两地,以枢密院之名,下达相应指令。”

李邦华紧随其后道:“陛下,驿传改制非同小可,就算想要整改,并取得相应成效,没有数载光景,是不现实的。

所以针对这件事情,枢密院这边,还就地方驿传局筹建,明确一套培养吏员、擢升官阶等体系。

以辽东、陕西、四川三地,进行初期的试推行,期间如果遇到暴露出的问题,朝廷还能及时调整和更正。”

朱由校听闻此言,点头表示认可,的确,驿传改制一事,牵扯到的不止是朝廷层面,还牵扯到地方层面,许多事情不是着急所能办成的。

单单是向各布政使司、府、州、县各处,筹建起明确的各级驿传局,就是一个庞大的工程了。

这其中牵扯到的官吏调动,所辖驿站的增减厘清,所配马匹的数量,邮票创收的具体细则等等,需要兼顾到的事情太多了。

任何牵扯到国计民生的大事,想在大明有效推动起来,必然会经历一个周期性,毕竟除了内部弊政和毒瘤外,还存在着交通不便、信息不发达等客观因素。

“那就先这般明确吧,等相应的经验积攒够了,问题都发掘出来了,再扩大相应的范畴,继续明确下来。”

朱由校收敛心神,看向王象乾他们,“到天启四年之前,朕要看到大明北方诸省,都全面落实驿传改制诸事。

将这件事情纳归到平叛诸事中,朝中若是有反对的声潮,就给朕坚决回怼过去。

不要觉得枢密院的职权多了,就侵占了兵部有司的职权,要是他们真能替社稷分忧,替朕分忧的话,就不会有建虏叛乱,就不会有土司叛乱。

枢密院这边,选派一位军机大臣,专司驿传改制诸事,以后要定期进宫觐见,向朕讲明相应进度。”

“臣等遵旨。”

众人当即作揖应道。

朝廷层面的重新集权,重新分权,是朱由校一直在抓的事情,涉及军队一块的谋改,单靠一个文官问题把持的兵部,是无法深入推动谋改的。

所以力捧枢密院,是朱由校要做的事情。

等一些新谋划明确下来,被架空的五军都督府,也会被朱由校拉出来,担负起一些重要差事。

一匹马拉着马车跑,跟两匹马、三匹马拉着马车跑,那概念完全是不一样的。

“陛下,丰台大营到了。”

銮卫指挥使李若琏的声音,在銮驾外响起:“尊奉陛下旨意,拱卫京畿的三大营,所辖诸将齐聚丰台大营。”

“知道了。”

朱由校向前探探身,看向王象乾他们,“诸卿,随朕一同前去丰台大营,见见朕的虎将悍将吧。”

“臣等遵旨。”

众人当即应道。

丰台大营,隶属于九门提督府,是忠勇、忠武、武烈三军驻地,除轮值守备京城各处的部分兵马,其余精锐皆驻守丰台大营轮训、休整,常驻将士在五万众,想调这部分兵马出营,非天子所下中旨不可。

至于围绕京城各处,所驻扎的三大营各部,任何一部兵马,想要大规模出营,没有中旨亦不可调动。

权力是具有递减效应的,这一点朱由校心里比谁都清楚。

别的地方,朱由校还能看着政令传递下去,会出现层层加码的情况,毕竟大明的拨乱反正,还没有彻底落实下来。

但是围绕京畿一带,所驻扎的兵马,朱由校绝不允许任何人染指,这是确保大明江山社稷,确保京城朝廷安稳的保障。

跟大明的文官群体博弈斗争,手里没有几支实权强军,朱由校都没有绝对的底气,在紫禁城发号施令。

“臣等拜见陛下。”

“奴婢等拜见皇爷。”

走出銮驾的那一刻,在銮驾前的京卫都督府、枢密院等随驾大臣,内廷有司太监,纷纷拱手作揖道。

“免礼吧。”

站在銮驾上,视线穿过人群、旌旗,看到丰台大营的辕门,朱由校的脸上露出淡淡的笑容。

九门提督府和三大营的强势崛起,标志着京畿一带的安稳,彻底掌控在皇权之下,想叛乱、民乱这些事情,就算是真敢出现,也会在第一时间镇压下来。

“李若琏,给朕牵匹马来。”

心情不错的朱由校,看向立于一旁的李若琏,笑道。

“臣遵旨。”

李若琏当即作揖道。

作为御前銮卫指挥使,李若琏的忠诚,是不容置疑的,现在的他还很年轻,能力是能培养的。

在众人的注视下,朱由校走下銮驾,李若琏牵着一匹御马走来,朱由校接过缰绳,娴熟的翻身上马,那身明黄色龙袍,显得是那般刺眼,銮驾左右所聚大汉将军,立时分出来数十骑,将朱由校紧紧护卫其中。

御驾队伍,随着天子缓缓前行,朝着丰台大营辕门处而去。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