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文学 > 大明第一帝

第二百一十章:天启放炮,地动山摇

  • 作者:天涯逍遥
  • 类型:经典文学
  • 更新时间:11-15 03:18:08
  • 完书字数:7424

“都进来吧。”

朱由校站起身,甩袖朝前走去,看向方从哲他们,“摆在你们面前的,乃大明科研院奉朕旨意,所定钱范新铸制钱。

大明将逐步落实银本位,逐步推动废两改元,逐步更替流通的各类制钱。

想先前想借滥铸、私铸制钱之便,借着所谓火耗之名等等,来坑害百姓,以权谋私,贪赃枉法,暴敛钱财之举,朕都要坚决打击!”

大明在钱法一事上,最致命的问题所在,就是没有明确的各级制钱,给了诸多群体可乘之机。

各色银子的含银量不一,历朝天子所铸通宝制钱质量不一,大明前中期滥发宝钞等诸多问题,无疑不在指明大明匮乏贵金属。

恰恰这些兑换不透明的问题,衍生出火耗、压低兑换、流通不便等诸多弊政和隐患,导致大明诸多群体被受其害。

特别是底层的大明百姓,更是被坑的死死的!

可事实上当前的大明,真的就缺少贵金属吗?

不尽然吧!

仅仅窖藏不流通的那部分,都是极为庞大的数额,几亿两银子是有的,具体有多少无从考究。

毕竟大明私下海贸的行为,已经有很长时间了,以百年为跨度的持续性海贸,能换取来多少银子,这谁能说清楚?

涉及金融领域的事情,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讲明的,但是有一点核心根本,朱由校却是能分清楚的。

那便是现阶段的大明,迫切需要一套清晰透明的新币制,来渗透进大明的方方面面,以此逐步推动改变。

这远比搞什么火耗归公,要直接的多。

新设立的钱法堂,此后十年、二十年,甚至是一百年,所要做的事情,就是牢掌大明钱法大权,打击任何敢动摇该根基的行为和苗头。

这必然会触及诸多群体的核心利益,这将是一场旷日持久,且看不见硝烟的战争!

“臣等拜见陛下。”

“拜见大明皇帝。”

在方从哲、叶向高他们惊疑的注视下,焦勖、王徵、邓玉函、金尼阁一行,昂首走进乾清宫正殿,恭敬的作揖行礼道。

“免礼吧。”

朱由校摆手说道。

看着焦勖、王徵这帮人,朱由校心里生出感慨。

他最庆幸的一点,就是在御极登基之初,便积极聚拢大明各类英杰,召传教士进京,筹建起大明科研院。

这使得大明能在诸多科研技术领域,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投入大量人力、财力、物力等,逐步攻克一项项科研壁垒,推动大明生产力的稳步提升。

而后续开设的农科院、医学院、税政学院等,都是相同的道理。

以重塑诸领域的秩序和体系为核心,沿着正确方向不断前进,避免来回绕圈走,甚是倒退不前的问题。

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

发挥集体力量,能办成很多大事!

“都先看看吧。”

朱由校指着眼前的新制钱,看向孙承宗、毕自严他们,“有什么不懂的地方,疑惑的地方,焦卿他们会逐一解惑。”

“臣等遵旨。”

孙承宗、毕自严他们拱手应道。

乾清宫正殿内,此时很安静。

孙承宗、毕自严、李汝华、王永光这些大臣,神情凝重的走上前,去看魏忠贤他们所捧新制钱。

“这金子所铸的新制钱上,为何会有头像?这是…太祖高皇帝?!!”

只是看了一眼,王永光的一句话,就点爆了众人。

让方从哲、叶向高这些阁臣,都纷纷聚拢过来。

将大明开国皇帝的肖像,铸到制钱之上,别说是在大明,就算是在历朝历代,都是从没有过的事情。

往小的说这是大不敬。

往大的说这是要株连。

儒家思想的核心所在,就是天地君亲师,除了天地之外,这帝王是最高的存在。

“太祖高皇帝他老人家,崛起于乱世,力战群雄,驱逐蒙鞑,恢复华夏衣冠,开创大明肇始之基业,乃千古大帝!”

看着众人神情不定,有惶恐,有震惊,朱由校朗声道:“太祖高皇帝的雄姿,必然要叫天下万民知晓,朕要叫所有人知道,大明是谁开创的。

朕要让天下明白,大明有太祖高皇帝庇佑,必将万世长存!

朕要彻改钱法,推动币制改革,就是要整顿这些弊政和隐患。

相信太祖高皇帝在天有灵,知晓朕所做之事,定然会很欣慰。

毕竟对待贪官污吏,对待不法之事,太祖高皇帝的态度,向来是态度鲜明的,说一不二!”

朱由校坚定果决的眼神,扫视殿内诸臣,所过之处,无不是低首而立。

谁说‘大明祖制’这一大杀器,唯有文官群体能用?

大明皇帝就不能用?

朱由校就是要走文官群体的路,叫其中那些心怀算计者无路可走。

魏忠贤、王承恩他们,所捧着的新制钱。

其实就是在‘银元’的基础上,开拓‘金元’、‘铜元’两大类。

就像金元和银元,皆是以一两、五钱、两钱、一钱为基准量,利用繁琐的工艺冲压铸成。

正面是朱元璋肖像,背面是紫禁城、长城、黄河、长江等侧影,再镌刻各类字样、花纹等,这些都是为了增强防伪性,避免私铸的隐患。

“以铜料铸造制钱,这是很常用的方式,但是金银的质地较软,倘若流通时间过长,恐出现磨损情况。”

毕自严收敛心神,看着眼前这些新制钱,说道:“陛下,倘若这件事情,朝廷不能得到妥善解决,恐所厘清的币制革新,将会对地方造成冲击和影响。

还有铸造这般多分类的新制钱,它们之间的兑换怎样厘清?和旧制钱的兑换怎样明确?”

毕自严精通财政领域,对天子想整顿钱法弊政,厘清币制事宜,心里都是颇为认可的。

不过见到这般多新制钱,除了铜料所铸,还有金银料所铸,难免会有些担忧,毕竟钱法无小事。

倘若所铸的新制钱,不能得到民间认可,或在流通期间出现严重磨损,这损害的就不止是朝廷威仪了,还会动摇大明的根脉。

对毕自严所提问的这些,朱由校并没急着回答,而是看向了焦勖他们,专业的事情,应由专业的人来答疑解惑。

“毕侍郎,针对您所提的这些问题,就由下官来进行解惑。”

焦勖走上前,来到王承恩跟前,拿起一枚银元,“金银料质地较软,这是谁都清楚的事情。

所铸成的银元,除本色银外,还掺杂少量的铜、锌、铅等金属,具体份额是多少,涉及到天字号机密,不能明示。

不过本色银却能讲明。

像下官所拿这枚银元,基准量重一两,本色银为七钱二分,定标一元,即兑银子一两。

像新制钱之间的兑换,都有明确规定,一金元实兑十银元,一银元实兑一千铜元。

同时为方便流通换算,以一两为基准量,金元和银元这两类制钱,又增加五角、两角、一角,基准量分别对应五钱、两钱、一钱。

至于实兑其他杂色银、历朝通宝制钱等,还需钱法堂这边,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所定新制钱实兑制度,进行相应的厘清和换算。”

邓玉函紧随其后道:“科研院所明铸币工艺,大家可以不必担忧,在我欧罗巴各国,就是以金银铜币流通。

所铸造出的金银铜币,在日常流通使用下,不会出现严重的磨损情况,至少在前十年是这样。

而大明的铸币工艺,经皇帝陛下的提点,攻克水力冲压的难关,其质量,其韧度,远超欧罗巴各国所铸金银铜币。”

朱由校在做事情时,就喜欢摆事实讲依据。

毕自严、孙承宗他们,都是大明的高级官员,眼界还是有的,通过焦勖、邓玉函他们先后介绍,都清楚是怎么回事。

流通和实兑的问题,算是解决了。

那铸造成本还要详细了解。

就算大明历朝所铸的通宝制钱,都不可能百分百的含铜,毕竟这样的话,所铸通宝制钱会很脆,还不便于民间流通。

“本辅看所铸各类新制钱,很精美,品质上乘,图样、字样、花纹等都很清晰,只怕铸造金元和银元时,出现的损耗不小吧?尤其是大规模铸造时,损耗过大对朝廷负担会很重。”

“孙阁老,这一点不必担心,还是以一银元为例,成本能控制在八钱左右,对标的是一两足色银,其实算起来,朝廷铸造的新制钱越多,所盘活的财政活性更强。”

“朝廷铸造新制钱,是为方便百姓,是为调和阴阳,怎能以此作为牟利点,这岂不是变相的苛政?!”

“叶阁老您说的不对,朝廷推动新币制体系,是为更好的厘清各种价值,就像民间流通的各色银,质量不一,含银量不同,就会造成火耗弊政……”

朱由校面露笑意,看着孙承宗、叶向高他们,纷纷提出各自的疑惑,而焦勖、王徵、邓玉函这些人,则按照自己先前所圈定的范畴,逐一的进行答疑解惑,心情很是愉悦。

为大明规定标准的币制体系,就能确保部分历史遗留的弊政,随着新制钱流通加速,接受程度不断增强,就会自动的消除掉。

就像火耗一事。

倘若有朝一日,大明上下都流通新制钱,无需拿杂色银缴税,地方上的官吏,包括士绅、商贾等群体,就失去了解释权。

这远比推行火耗归公来的实际。

况且持续铸造新制钱,叫更多的人接受使用,就能给大明国库增加一项稳定财源。

前期以厘清大明治下金融体系,推动金融变革,以此掌握多出的两成金银储备,加快投入各领域建设,这能带动各领域的发展。

后期以虹吸大明之外的国度为主,打造属于大明的金融体系,去推动到诸多国度之中,持续虹吸他们的元气。

币制改革倘若能贯彻落实,所给大明带来的好处,是难以想象的存在。

所以就算期间有再多人反对,朱由校也会坚定的贯彻下来,哪怕杀的人头滚滚,也强势不退!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