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文学 > 影视诸天从知否开始

第一百七十四章 委以重任的去接小孩

  • 作者:从知识学到力量
  • 类型:经典文学
  • 更新时间:06-05 00:35:02
  • 完书字数:5044

这一看到李皓,齐衡就直接开口说道:“明兰与顾廷烨的婚事是怎么回事,这事情是不是你给撮合的。”

李皓听到这话,顿时就知道了,齐衡还是那个愣头青,还没有一点改变。

但还是回道:“本来这事我没必要和你解释,但既然你问了,那我也不妨实话实说。

他们两个的婚事,我自然是提前知道的,但要说是我从中撮合,那就说不上了。

当然,我也没有反对就是了。”

听到这个,齐衡倒是不平衡了,说道:“顾廷烨是个什么样的人,你是知道的。

你就放心让明兰嫁给他,他比我好在哪里。”

李皓闻言一笑,说道:“这就不说了吧,要不多伤你啊。”

齐衡说道:“说,我还真想知道。”

看齐衡这幅模样,李皓便答应下来:“行,既然你真想知道,那我就来说一说。

我最不喜欢你的,就是你的优柔寡断,便又有个强势无比的母亲。

从之前的事情就能看出,你对平宁郡主能做出的最大反抗就是绝食。

这种小孩子的手段不提成功几率有多大,就算让你成功了又如何。

这只会让平宁郡主把由你引起的!激愤都堆积起来,然后一道放到明兰身上。

到时你真的护得住明兰吗,你就连身边的小厮都护不住,你拿什么去保护明兰。

而顾廷烨与你不同,我相信他也可以为了明兰豁出性命,但他同样也有能力有手段去护着明兰。

而不是和你一样,事到临头,却也只能在旁边干看着。”

听到李皓的话,齐衡或许是想到那个贴心的不为了,脸色一白,久久没有说话。

看到齐衡这幅失魂落魄的样子,李皓也就没有继续打击他,而是问道:“其实明兰的婚事都已经定了这么长时间,你怎么这个时候才跑来问。”

齐衡缓过神后,说道:“前面一段时间,我都在读书备考科举,我母亲让府里的人都把消息给瞒住了。

我也是殿试之后,才从母亲那里知道这一切的。”

听了这话,李皓算是明白了原委,是说就凭齐衡那个性子,能忍得住在科举之后才来,那才奇怪呢。

看来还是平宁郡主了解自家儿子,一步步的都给他算的好好的。

说完了话,齐衡接下来不想再和李皓争论些什么,便转身离开了。

至于这之后,他还会不会再去盛家或者宁远侯府,李皓就不知道也管不着了。

等齐衡走后,听完了全程对话的张桂芬从内室走了出来,说道:“你说的也太直接了,齐衡从小都是在蜜罐子里长大的,你就不怕他听了你的话受不了。”

李皓说道:“我又和他家没什么关系,也不想去攀齐国公府的高枝。

我管他的感受干嘛,难不成还要我哄着他不成。”

张桂芬对此不知可否,反而笑道:“你似乎特别看不上齐衡,有什么原因吗?”

对比,李皓自己也先想了想,自己好像确实一开始就对齐衡有意见,那还是在看电视剧的时候就有的固有印象。

想明白后,李皓说道:“你要非说这个,具体原因我也说不上来,或许是因为怒其不争吧。

汴京城里人人都说他才华横溢、人品贵重,可在我看来他就是是温室中的花朵,从未经历过外面的严寒。

所以在面对问题之时,他不会去积极的想办法解决,而是用消极的办法应对,总是把一把好牌打的稀碎。

这样的人总归是不讨喜的,除非他是我的敌人。”

对于李皓的这番话,倒是让张桂芬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了,于是关于齐衡的讨论也就此结束。

等处理好了这事,接下来张桂芬便能更好的把其他人拒之门外。

而后赵策英确实如同李皓想的一样,很快便来登门拜访。

然后便被张桂芬给拦住了,只是赵策英此次决心很大,说是只要李皓不出面,那他就每日都来。

对于这种无奈行为,李皓自然是选择惯着他了。

只要赵策英来了,好茶供着,好果子吃着,到了饭点还有专门备上的好酒好菜。

反正保证招待周到,但人就是不出面,慢慢的赵策英还真就是不来了。

当然关于赵策英不来了的最主要的原因,李皓认为还是因为自那日朝堂赵祯提出再立皇子之后,后面便一直没了动静,让赵策英暂时失去了紧迫性。

可事实真就如此吗!那显然不是,赵祯打好了主意的事情,又哪里是这么容易就打退堂鼓的。

他只不过是没有立即在明面上继续行动,但私下里去在为这事扫清障碍。

很快安国公、同判大宗正事赵从古调任延州观察使,荆国公赵从谠继任同判大宗正事。

因为大宗正司本就是宗室衙门,所以官员任命不需经过政事堂,所以被赵祯抓住机会就给撤换掉了。

而在替换掉了这个执掌宗室大权的关键人物之后,赵宗全便失去了对于宗室的把控能力。

于是赵祯便又一次在朝中提出,要再选立一位年幼皇子入宫。

而朝中百官在经过这段时间冷搁置后,不出意外的是分歧越来越大。

有不少人开始靠向了赵祯这边,毕竟这些天赵祯可是私下向他们诉了不少苦,打了不少感情牌。

尤其是一起常年陪伴赵祯的老臣,他们与赵祯本就亲厚,也是体恤到赵祯膝下无人承欢的现状,实在不想为难赵祯,便勉强答应了此事。

慢慢的,在朝堂之上,同意的声音已经能和反对的声音分庭抗礼了。

于是所有人便都把注意力放在了韩琦和欧阳修这两位大相公身上,看他们是要作何抉择。

但这两人如今本来也已是离心的差不多了,欧阳修秉持沉默是金的态度,但其默认中还是偏向了赵祯这边。

最后逼得韩琦只好亲自下场,可这事让首辅带头冲锋本就已经落了下成,在加上对面还有赵祯的偏帮。

韩琦最终因为不能撕破脸皮,死保赵宗全,而导致在朝会最后,赵祯强压众意,最终通过了再立一位皇子的决议。

于是这个拟定人选的工作,便交给了大宗正司负责,也就是赵从谠的手上。

本来韩琦还想在这挑选的空隙,能给自己留些时间,找出应对之策。

只是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一切也早被赵祯给计划好了。

就在第二天,赵从谠便提出了人选,那就是宋太宗赵炅的曾孙、商恭靖王赵元份之孙、先舒王赵允让之子,现年四岁的赵宗汉。

而赵祯在听到名字之后,也是直接同意,便命人直接去传旨通报了,丝毫没有耽搁时间。

但别看选的看似随意,但这个人员实际挑选的很特别,因为赵宗全也是舒王之子,说起来这人还是赵宗全的同父异母的亲兄弟呢。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