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文学 > 春秋姬同传

第4章 鲁庄公即位

  • 作者:宋唯壹
  • 类型:经典文学
  • 更新时间:07-11 09:23:15
  • 完书字数:7650

话说祭足回到郑国,假装向公子违表达忠心:“老臣恭贺君上登临大位!老臣在齐国受到齐候盛情接待,我郑国已经与齐鲁两国结为盟好,齐候愿意全力支持君上,他请老臣转达齐国对君上的祝贺,望君上造福郑国,与齐鲁两国永结盟好!”

公子违大喜,连声说道:“如此甚好!祭大夫一路辛苦了,寡人初登大位,在外能得齐候鲁候支持,在内能仰仗祭大夫和高将军,寡人从此社稷无忧!”于是册封高渠弥为大司马,再拜祭足为郑国上卿,祭足则在暗地里联络自己的好友,郑国将领原繁,准备和原繁联手对抗高渠弥。原繁是郑庄公的弟弟,郑昭公,郑厉公和公子违的叔叔。

原繁说道:“祭大夫莫急,作为叔父,是我看着他们兄弟一个个长大的,我深知公子违昏庸懦弱,不足为惧,倒是那高渠弥现在是郑国大司马,他和副将孟阳掌控着我郑国大部分战车和步卒,我们要想为先君报仇,还得从长计议,目前还不能与他们硬拼,只能攻其不备。末将愿与您联手,一起除贼,但眼下时机还不成熟。”

祭足说道:“看来我们这段时间只能装聋作哑,忍辱负重,苟且偷安了。”原繁说道:“目前我手头兵马不多,与那高渠弥硬拼无疑是以卵击石,自取灭亡,在齐鲁两国发兵之前,我们还得忍气吞声,以免引起公子违和高渠弥怀疑,未能替先君报仇,却惹来杀身之祸。”

祭足无奈叹息道:“看来事到如今我们也只能如此了,明天上朝咱们一定不能得罪公子违和高渠弥。”

话说次日清晨在郑国朝堂上,公子违趾高气昂宣布第一道政令:“寡人顺应天命,仰仗郑国历代先君在天之灵,初登大位,为保我郑国社稷安康,护佑万千黎民,寡人决定在太庙祭拜曾祖父,祖父和公父等先君,然而,如今我郑国太庙何存?太庙顶部的椽子和太庙里的祭品,金银玉器制品何在?还不是因为我那个不争气的二哥前些年在位时利令智昏,好大喜功,得罪多国,致使五国伐郑,太庙惨遭宋国洗劫,连里面的椽子都让宋国那些畜生抢走了,这足以令郑国举国蒙羞,这是什么?这是我郑国百余年来的奇耻大辱,奇耻大辱啊!然而,我大哥复位后仍然不思进取,胆小如鼠,一不敢打宋国人报仇,二不知修缮太庙,令我郑国太庙墙倒屋塌,破败不堪,真不知道他当国君时是怎么想的。我郑国作为周王室嫡亲血脉,连个像样的太庙都没有,难道不怕让列国耻笑吗?难道不令寡人心寒吗?如今寡人决心励精图治,花重金重建太庙,扩建宫殿,以彰显新君新气象。然而寡人初登大位,囊中羞涩,还望各位大夫慷慨解囊,给我郑国太庙和寡人大殿捐金捐物,以解寡人燃眉之急。”

郑国大夫雍权当场气得咬牙切齿,连忙劝阻道:“君上容禀,我郑国历经多年战乱,百业凋敝,民不聊生,去年黄河河口决堤,又令数万百姓流离失所,灾民目前仍未妥善安置,请君上以民生为本,救万民于水火之中,君上初登大位锐意进取,修缮太庙,祭拜历代先君,本无可厚非,但君上一意孤行,大兴土木,扩张宫闱,实属劳民伤财,祸国乱邦之举!”

公子违大怒道:“放屁!一派胡言!去年黄河大堤决口,殃及百姓,完全是因为我大哥当国君不得人心,以至于天降灾祸于我郑国,你让我大哥去救这些老百姓好了,他们的死活关寡人屁

(本章未完,请翻页)

事!难道我们连兴建太庙和宫殿的金银都拿不出来吗?莫非雍大夫在说我郑国国将不国?莫非雍大夫耻笑寡人无能吗?高渠弥,还等什么,赶紧让卫士给我把这厮拉出去砍了,我郑国朝堂上容不下这等妖言惑众,不知天高地厚的狂徒!”

雍权仰天长笑,破口大骂道:“无道昏君,肆意妄为,不纳忠言,不恤黎民,亡无日矣!不用卫士动手,我现在就自行了断,恐怕你和那高渠弥也来日无多了。”高渠弥大怒道:“大胆狂徒,休得胡言,吃我一剑!”说完,不等雍权自尽,高渠弥当即在大殿上挥剑将雍权砍死,左右大臣皆大惊失色。

公子违狂笑道:“以后谁敢不听从寡人旨意,雍权就是你们的榜样。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从今日起,立即征调农夫和奴隶修筑太庙和大殿,众卿家都要为寡人捐金捐物,祭足大夫是我郑国股肱之臣,原繁大夫是寡人的叔父,乃我公室重臣,你们二位一向劳苦功高,你们先为群臣做个表率吧。”

祭足和原繁忍气吞声,无可奈何,只好各自捐助五千金,众文武大臣于是依次捐献。从此,公子违和高渠弥更加飞扬跋扈,变本加厉打压群臣,欺压郑国黎民百姓。官吏言语稍有不驯,便会惹来杀生之祸,百姓若交不起赋税就得服劳役,替国君修筑太庙和宫殿,不少农夫、奴隶和囚犯在工地上惨遭隶卒鞭笞殴打致死。公子违和高渠弥的暴行惹得郑国官民怨声载道,大家都想要除去昏君和佞臣,恢复郑国往日秩序。

话说鲁桓公遇害消息传到鲁国都城曲阜,鲁国举国悲痛,群臣激愤,有不少人声言要与齐国决一死战,为鲁桓公报仇。

见鲁国群臣因为悲愤过度而丧失理智,鲁国大夫施伯说道:“齐强鲁弱,虽说先君在世时曾战胜过齐国,但是我们绝对不能逞匹夫之勇与齐国硬拼,只能智取,国不可一日无君,为今之际,只有先扶持太子同登临新君,为先君主办丧事,稳住人心再从长计议。”

群臣皆欣然赞同,但大殿之下有一人颇为不满,大家定晴一看,此人乃是鲁国长公子庆父。庆父说道:“我弟弟姬同尚未成年,恐难担当鲁国大任,庆父愿带领我鲁国将士,杀往齐国临淄为公父讨回公道。”“此事是你该议论的吗?莫非你自己想君临鲁国,统领千乘万民不成?你君父客死异乡,尸骨未寒,你居然不以大局为重,嘲笑姬同,休得再狂妄自大,你是长子不假,但姬同是嫡长子,我们鲁国乃礼仪之邦,君位继承需遵循礼法,由嫡长子即位。你只学了几天剑术,从未上过战场,居然不知天高地厚,叫嚣与齐国一战。”鲁桓公弟弟公子偃怒骂道。

“叔父教训甚是!侄儿从今往后愿与君上戮力同心,誓死效忠君上,效忠鲁国!”庆父悻悻地说道。于是在鲁国宗室、群臣及鲁军将士们一致拥戴下,太子姬同即位,他就是鲁庄公。

庆父为了为自己的父亲鲁桓公报仇雪恨,接连好几天带着自己同母弟弟叔牙苦练武艺和剑术,看到这一切,鲁庄公深感欣慰,对自己的大哥庆父说希望能利用闲暇时间向他学习剑术,以便以后能和他一起为君父报仇。

庆父含着热泪说道:“君上刚刚即位,有许多事情需要处理,眼下应以国事政务为重,习武练剑之事不能心急,君上还小,以后有的是时间。”

鲁庄公点点头,快步前往寝宫叫来自己同母

(本章未完,请翻页)

弟弟季友,让季友跟随庆父和叔牙一起习武练剑,季友欣然同意。庆父悉心指导季友练剑,但季友身体柔弱,资质较差,再加上心不在焉,始终不得要领,庆父只好激励季友,对他说为了替君父报血海深仇,武艺和剑术千万不能荒废,更不能一点都不会,一定要勤学苦练,这样才能在战场上杀敌立功,季友含着热泪,感谢庆父对他的教导和忠告。

庆父拍拍叔牙和季友的肩膀,鼓励他们跟着自己好好习武练剑,叔牙和季友点点头,对庆父说时刻不忘君父大仇。见此情景,鲁庄公在一旁流下热泪,暗自发誓说自己虽然国事繁忙,但必须时刻牢记习武练剑,为君父报仇之事。

话说鲁庄公即位不久,便迫不及待地召集群臣共商国事,向他们讨教对策。大夫施伯说道:“我的恩师申儒大夫在先君离开鲁国前往齐国之前曾告诫先君,为免生祸端不能带文姜夫人同去,先君不听,将我恩师打入大牢,恩师足智多谋,他老人家或许能为君上排忧解难,微臣叩请君上释放申儒大夫出狱,官复原职。”

鲁庄公说道:“施大夫所言甚是,寡人素闻申老大夫贤明,寡人愿拜申老大夫为国君太傅,辅佐寡人报仇雪恨,富国强兵,光大我鲁国。”遂下令从大牢放出申儒,并向他悉心讨教国事和家事。

申儒听闻鲁桓公在齐国遇害,痛不欲生,大声哭诉道:“先君当时若听微臣之言,岂能有今日之祸?微臣宁愿让先君从齐国回来后治罪,也不愿现在忝列于鲁国朝堂之上。”鲁庄公说道:“寡人已经传令拜您为太傅!太傅不必过于伤心,公父含冤逝去,不能复生,眼下寡人急需讨伐齐国,报血海深仇,该如何是好,请太傅教导寡人。”

申儒说道:“多谢君上!老臣定当鞠躬尽瘁,肝脑涂地,为君上效命!君上不忘先君大仇,如此甚好,但齐强鲁弱,不宜直接宣战,只能以佯动制敌,因为齐国并不知晓我鲁国的真实战力,而且先君在世时曾经打败过你外公和公子彭生,其实齐国对我们鲁国还是心有余悸,不敢造次的,所以我们眼下千万不能自乱阵脚,动不动就像你哥哥庆父那样喊打喊杀的,只能通过佯动逼齐国就范,只要齐国自乱分寸,我们就有机会了。”

鲁庄公说道:“如何佯动,如何逼齐国就范?”

申儒即对鲁庄公耳语片刻,鲁庄公听完后说道:“此计甚好,一切按太傅计策行事。”

说完遂召集鲁国众位公子,士大夫和将领参加朝会,颁布诏令说道:“公父在齐国蒙难,至今尸骨未寒,由大哥庆父及施伯大夫持寡人书信出使齐国,面见齐候,晓以利害,问罪彭生,迎回公父棺椁。寡人初登大位,然不知国政,不晓军情,从明天起由叔父公子偃及申太傅陪寡人一起整兵备甲,演练我鲁国战车、步卒及弓箭手。后天由两位叔父及申太傅请齐国使臣一同前往校场阅兵,精选上等战车二百辆,来回五次从城郊小树林绕行进入校场,要快速环绕进出校场,让齐国人误以为我们调集了一千辆战车。明天从军中挑选出二十名精锐弓箭手,后天齐国使臣观兵时一定要做到箭无虚发,以上事宜一律保密,泄密者格杀勿论!另外,由叔父公子溺及曹沫将军大张旗鼓率领五百辆战车布防齐鲁边界随时待命。”

“谨遵君上诏令!”话音未落,文臣和武将们遂领命而去。

(本章完)

.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