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文学 > 嘻哈二将说历史

第五十一期 得到善终的汉初三杰--张良

  • 作者:尘烟婉婉
  • 类型:经典文学
  • 更新时间:07-16 11:11:16
  • 完书字数:9350

十六籽:孺子可教;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外;明哲保身,这几个成语能有什么共同点呢?老师不是有意难为我吧

干什么呢?:凤九狼

十六籽:哎,老师留的作业,让我说出这几个成语的共同点,这能有什么共同点呀?

我看看,哦,我知道了,这都和张良有关。:凤九狼

十六籽:张良?你给我讲讲呗。

行吧,老弟给你科普一下啊。想当年高祖刘邦建立汉朝时,文臣武将如云,其中萧何、韩信、张良立下赫赫战功,史称为“汉初三杰”,是刘邦打天下的得力干将。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张良最初并不是刘邦的部下,甚至后来成为刘邦的部下之后,也离开刘邦打算复兴故国的打算,只可惜复国无望,才又回到了刘邦麾下,继续辅佐刘邦争夺天下。尽管三人居功至伟,但是人生结局却截然不同:一个处变不惊、临危不惧、忠心耿耿,虽也经受牢狱之苦最终却也化险为夷免于难;一个是恃才傲物、好大喜功、贪图富贵,随被诛灭三族,结局极其悲惨;另一个是淡泊名利、行事低调、明哲保身,后归隐山林得以善终,名垂青史留下一段千古佳话。而这个得以善终的就是张良。:凤九狼

十六籽:那么为什么只有张良能够一生安稳,善始善终呢?

我们都知道“圯上敬履”这个故事,也有很多人觉得这是张良的天才创意,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张良的智商和情商胜于常人,与韩信和萧何相比也很占优势。故事中的圯上老人来去无踪、不知家在何处,除了张良之外没有其他目击者,可是到最后,虚构故事的结尾却十分现实,张良找来一块黄石作为物证,称这就是圯上老人所说的石头,以此来证明自己所言没有半句虚假,这块石头也很巧妙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弥补了故事中所说的缺憾,完美的帮助张良完成了自我神化。

因此张良既不是作战高手,也不是管理高手,而是幕后的炒作高手。他不但完成了自我神化,同时也不动声色地完成了一个历史性任务——把刘邦塑造为半人半神、是天选之子的领袖形象,也只有这样,大汉王朝才能被百姓认同,才算是真正成功的建立。在此意义上来看,对于刘邦来说,相对于十万精兵强悍的战斗力,张良所发挥的作用是更有利的。因此,刘邦一生都对张良都屈尊敬贤,行礼如仪。

:凤九狼

十六籽:这一招利人利己,真是妙呀

而张良之所以用计能够出神入化,是因为他跳出了贵族的出身和思维,深入了解普通人的阴暗心理,并且因势利导。他虽身居乱世,却胸怀悲天悯人的家国情怀,毅然开始戎马倥偬的一生;他不似圣人那样讲大道理,而是现实地讲利益。众所周知,张良与刘邦一见如故,在某些事情上,刘邦对张良几乎言听计从。这才有了约法三章能够入主咸阳,鸿门宴侥幸脱身,刘邦后来被项羽封为汉王,又听取张良之计,火烧栈道,表面断了自己后路,使项羽放松警惕、信任自己,实际上则为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打下了基础。张良说自己的想法跟别人讲不通,而与刘邦却一点就透,所以说刘邦是天授。:凤九狼

十六籽:刘邦的处世之道,是长时间自市井之间摸爬滚打出来的。

而张良也是如此——极为现实。从张良的经历来看,他出身于贵族世家,祖父和父亲均为宰相。但是张良弟死不葬、舍财求刺客,就已经与贵族的道路背道而驰。简单说就是放弃了贵族公子的身份,然后去跟社会人一起搞事情了。:凤九狼

十六籽:这在当时是多么离经叛道的行为呀。

可不,不过张良真的是有才,他精通黄老之学,内心明白不伐其功、不矜其能的道理,得以功成身退,所以刘邦对张良一直很尊重。楚汉战争开始前,张良从彭城再次投靠刘邦,受刘邦封赐为成信侯,成为刘邦的军师,在楚汉战争中帮助刘邦战胜项羽,统一天下建立汉朝。当刘邦称帝后封赏功臣时,功成名就的张良谢绝了刘邦的封赏,此后隐姓埋名,几乎处于隐居的状态。刘邦对于张良的评价是“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

(本章未完,请翻页)

外”,但是在整本《史记》中却很难为刘邦的这一说法找到足够的证据,单纯的以这一标准来衡量张良,他的功劳实在是难以与萧何、韩信相比。:凤九狼

十六籽:能得到刘邦这糟老头的高度评价,可见张良真是个不可多得的人物呀!

当时下邑是刘邦的根据地,兵败的刘邦自然会把下邑当成自己休养生息的安全之处。而陪同刘邦一起来到下邑的正是张良。这是刘邦最狼狈的一次记忆,五十六万大军瞬间被项羽三万精兵击溃,正处于安逸中的他只落了个抱头鼠窜的结果。死里逃生的刘邦,心情沮丧地来到了下邑,跳下马对着手下的将士大声询问:“我愿意把函谷关以东的土地全部拿出来,可是却不知道该把这些土地分给谁,天下之大,又有谁可以和我一同与项羽抗争呢?”可想而知,被项羽打败的刘邦此时心中是何等的焦虑、郁闷和担忧。很快,刘邦在人群中听到了非常合理的回答:凤九狼

十六籽:(张良)“既然您有这样的想法,那么就把关东的这些土地分给九江王黥布,彭越和韩信吧。”

刘邦循着声音找人,发现原来是张良。“为何是这三个人呢?”刘邦心中不解。:凤九狼

十六籽:

(张良)“九江王黥布是楚国的猛将,与项羽不和,项羽也对他颇为怨恨;彭越本来是梁地的义军领袖,立下汗马功劳,因项羽分封诸侯时,没有受封,早对项羽心怀芥蒂;至于韩信,是汉王手下的将领,是我们阵营中的常胜将军可以委托大事,独当一面。既然您愿意以土地换人心来获取他们的信任,那就把那些土地送这三个人好了。”

从最终的结果来看,“下邑划策”在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直接影响了当时的局势。但就事实上,张良却不是“下邑划策”的创造者。因为这是刘邦自己在危急关头为了破解难关,才想出了这个招数——即用本来就不属于自己的土地来收买人心,自己没有损失反而获取了他人的信任。当时,刘邦被项羽打得落花流水、头晕眼花,一夜之间近六十万大军几乎烟消云散。刘邦说的是要把函谷关以东的土地送给别人,但是实际上,函谷关以东土地的所有权本来就不属于刘邦,把不属于自己的东西阔气地送人,这才体现了真正的大智慧,而这是属于刘邦的知识产权。:凤九狼

十六籽:也就是说是先有刘邦的创造性想法,后有张良的补充性意见,这真正才做到了局势的扭转乾坤。

还有一件事情发生时间是在楚汉相争进入相持阶段。当时,项羽将刘邦围困在河南荥阳,不知下一步该如何策划,内心十分焦虑不安。刘邦手下的谋士郦食其提议。:凤九狼

十六籽:(郦食其)虽然六国都被秦始皇消灭了,但六国的后人还在,他们坚定的追随者也有一定的市场,如果想扩大反对项羽的统一战线,壮大自己的力量,不妨分封六国的后人。

刘邦认为郦食其言之有理,于是马上命人铸造印信,第一时间准备分封六国后人的事宜,想要拉拢他们和自己统一战线共同抗击项羽。张良听闻十分震惊,坚决反对刘邦为拉拢六国后人而进行分封。在张良看来,在项羽强、而自己弱的形势下,对六国后人进行分封,只会有一个恶果,那就是被分封的六国后人随时有可能背叛刘邦而投靠项羽。:凤九狼

十六籽:为什么会这样?

第一,从客观上看,项羽的实力非常强大,所谓“大树之下,寸草不生”,被刘邦分封的六国后人,为了自己的生存,即便是得到了刘邦的分封,只能投靠项羽;第二,项羽的形象非常良好,是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不像当年的秦始皇一样暴虐成性、是人民的公敌。既然如此,刘邦又有多大的把握能确保所有的六国后人一定会坚定不移的站在自己这边与自己对抗项羽呢?:凤九狼

十六籽:那刘邦采纳张良的意见了吗?

天资过人的刘邦马上明白了其中的利害关系,第一时间派人销毁已经铸好的印信,分封提议也就此罢止。此即为张良被后人称颂的第二大功劳。除此之外,张良初期谋划的“博浪沙刺秦王”发生在公元前218年,而陈胜、吴广领导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

“大泽乡起义”发生在公元前209年,中间长达九年的跨度足以使张良激进的态度和热情完全显现出来。因此,身为“职业改革家”的张良不但始终走在时代前沿,而且是被朝廷记录在案且身体康健的。:凤九狼

十六籽:

在那个特殊的时代,张良无疑是秦末大起义的元老级人物、标志性人物,也就是为什么秦末起义阵营中的所有人都对他毕恭毕敬的原因。如此良好的个人信用以及非凡的战斗经历,都让张良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分量十足并且能使人信服。其中张良在很多场合重点说过的至关重要、意义非凡的一句话就是:“沛公殆天授也。”意思就是:“沛公刘邦大概是上天派到人间的吧!”虽然从表面上看这句话是虚拟语气,但其实表达的意思却十分肯定、不容置疑。这句话看似平常,但它最大的价值就在于完成了对刘邦的神话,而这句话正是出自德高望重、让人信服的“职业改革家”张良。

十六籽:刘邦是平民英雄,早年的刘邦可以说就是一个“好酒及色”且品行不良的男人,所以他非常需要一个光环来彰显自己的身份,否则很难让众人信服。因此刘邦一直在这方面采取行动不断地努力。

说的太对了,他通过自己父亲对外宣称自己是人神之子,身份不凡;他还通过妻子吕后对外声称自己有帝王之气,是天选之子,并传言从前秦始皇在位的时候,就经常暗中派人四处寻找,为使自己的王气不被发现,自己就远远地躲起来,因而并没有人能发现自己,但只有吕后能毫不费力地找到自己,因为吕后具备特异功能,能在漆黑的夜里发现显露王气的丈夫;有时,刘邦也会亲自证明自己高贵的身份,掀开衣服露出皮肤,展示自己大腿上的七十六颗黑痣,炫耀说这就是天子的象征,目的就是让众人相信自己说的话。:凤九狼

十六籽:76颗黑痣?这刘邦怕不是有皮肤病吧?

管他呢,而此时,“职业改革家”张良也出面证明刘邦所说句句为实,他对别人大肆宣扬,刘邦的确是神人啊!这就等于从旁观者——即除了刘邦及其家人那里验证了刘邦的话、刘邦老婆的话、刘邦父亲的话统统都是真的——刘邦就是神!此话绝不掺假!张良如此帮刘邦说话,他怎么会不感恩戴德?:凤九狼

十六籽:张良就是个捧臭脚的大忽悠!

在秦朝末期那样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出身贫寒的刘邦要想获得领导者尊贵的地位和无上的权利,的确需要外界神化和包装的帮助。

:凤九狼

十六籽:为什么呢?

因为刘邦的身份背景十分特殊,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出身平民的皇帝,既无显赫的家世,又无超乎常人的才能,反而还有各种各样的缺点:奸懒谗猾、贪财好色、颠倒是非……因此,在刘邦最需要谎言来证明自己身份的时候,张良帮助刘邦满足了他的虚荣心,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刘邦对张良是心怀感恩的。:凤九狼

十六籽:说的也是。

张良清楚的知道自己所处位置的风险以及刘邦好猜疑的性格,所以后来汉朝建立,分封行赏的时候,张良再三坚决的拒绝了刘邦给他的封地。并且在刘邦清除异姓藩王的时候,也没有发表什么意见;后来刘邦的子嗣争权夺位的时候,张良更是帮持中立。所以刘邦没有过多的猜忌行事低调的张良,因此得以独善其身。反观同为三杰的萧何,为了保住性命即便是是自污其身,也免除不了牢狱之灾。而高傲自大的韩信,更是接连被刘邦处罚降职,最终死于非命。:凤九狼

十六籽:“狡兔死,走狗烹”,这几乎是一条铁律,汉朝的开国功臣也都经历过这种潜在规则,悲剧程度和功劳密切相关,功劳越大,反而越被猜疑难以得到刘邦的信任,结局越惨。

而张良自始至终,都深得刘邦的信任,因此也只有如张良这般知进退、懂得明哲保身的功臣,才能在帝王身侧安稳一生。:凤九狼

十六籽:你刚才说萧何为了保住性命而自污其身?那是怎么回事?

嘿嘿,关注我,下期告诉你。:凤九狼

(本章完)

.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