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北朝南国

第120章议和

  • 作者:江山至
  • 类型:历史文化
  • 更新时间:01-04 03:16:39
  • 完书字数:7340

接手石头城的防务后,陈凉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救下的那些百姓全都临时编入辅兵。

道理,已经讲的很清楚了,侯景大军随时可能到来,只要是城中还能站起来的青壮,都得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同时,京口来了消息。

下一批兵力和粮草的支援,大概在两天后到达。

南梁联军,已经被撩拨起了火气,再人为地推波助澜一把,他陈凉就可以在旁边坐山观虎斗了。

你们打的越狠,越好。

已经是在石头城的第二天了。

今日的天气不算好,天上都是云雾,光线很暗,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

而这时,侦骑也带回了情报。

“青塘大交兵,经查明,柳都督于青塘遇伏,贼军发动数千骑兵绕后奔袭,柳都督部卒溃散,叛贼斩首千余,柳都督领数百残部逃出,现已回到南岸大营中。”

“就逃出去几百人?”

“是。”

陈凉摩挲着冰冷的城墙,笑道:

“昨天走的时候,他部下可还有几千战卒。”

“若柳都督在大营中还留了些兵马,兴许还能继续撑着。”

任约在身旁附和道:

“韦粲和柳仲礼连败两场,所损兵力过万,南岸大营中诸将现在虽然义愤填膺请战,但消息一经传回去,请战的声音就会小很多;

双方,将会又回到之前隔河对垒僵持的局面。”

“不成啊,我废了那么多口舌,才把这石头城盘下来,就是为了看他们混战,最好是将各自的脑浆子都打出来。”

“所以,您派出去的那几名信使,现在就能起作用了。”

任约看着陈凉的侧脸,一时间,竟有些好笑。

当这个人的名声开始渐渐显扬起来的时候,大家开始称呼他龙骧将军,开始对他保持一定的礼貌和尊敬。

谁还会再想到,他今年,才十七岁。

才十七岁啊,

就已经能这么狠了。

本来梁军已经战死过万,甚至还死了一名地位极高的刺史和不少领军的壮年军官。

侯景那边连赢两场,但也损失了不少精锐兵力。

双方的大部分人,都没有进一步扩大战事的想法了。

现在,陈凉却是出了一个损招。

你们不想打,我就给你们一个不得不打的理由。

“报!!!”

一连串喊声一路冲进建康。

最后,再到侯景议事的地方。

一名副将从外面走进来,手里捧着一封书信。

“大王,这是从石头送过来的信。”

“石头?”

侯景接过来,有些惊愕。

石头城,不是已经在梁军的掌握中了么?

自己这边还在商议着怎么夺回石头城呢,怎么,那儿就送信过来了。

莫非是之前传回来的消息错了?

他的眼神,忽然在落款处停住了。

“萧会理?!”

怎么会是南康王?

“南康王的兵力不是都在南兖州么?怎么到了石头?”

索超世在旁边咳嗽一声,提醒道:

“您还记得陈凉么?”

“记着。”

“前阵子,有消息说陈凉已经逃到了北边,做了南康王的部将,甚至,还抵御了北边的一次侵袭,抓到了两名北边的刺史,其中一个,是那位的弟弟。”

“这些,我还记得,可这跟石头有什么......”

“攻占石头的,是陈凉,不可能是南康王,所以,就连这封信,也未必是南康王的手笔。但现在,他却用南康王的名义给您写信,这里面的问题,您懂么?”

侯景愣了一会,忽然笑了起来,一边笑,一边开始看信。

而后,他将信纸递给索超世,同时叹息道:

“果然,不出你所料。”

信中的内容,虽然处处都用着南康王的名义,但细细读来,分明就是陈凉的口吻。

陈凉将南岸大营中部分地方的兵力分布,告诉了侯景。

其中,还有一处储粮地点。

“他将这些地方告诉咱们,所为何事?”

侯景有些想不明白,他来到地图旁边,一边看信,一边端详着地图。

信的最后,则是以南康王的名义,写出的一句很平淡的问安。

这话放在平时,也不会显出什么其他的意思。

但现在,侯景身为叛将,占了都城,与全国各地的勤王军在京城前对垒。

这是什么时局?

要是这封信流传出去,南康王顷刻间就会成为众矢之的。

而陈凉,却能轻松将自己摘出去。

因为这信里面,通篇就没提起过陈凉两字。

在有心人的眼里,自然就能看出来是陈凉,但即使他们将信传出去,让所有人都看到,大部分骂的,依旧是南康王。

天下悠悠众口,堵不住,但它们也看不见东西。

侯景深吸一口气,在心里权衡着。

觉着他权衡的时间差不多了,索超世眯了眯眼睛,将视线从地图上收回,试探着道:

“臣觉得,这信究竟准确与否,还有待商榷。”

“但,梁军现在已经倍于我军,而咱们的兵马,大部分其实没法拉出去和那些梁军硬碰硬打一仗。”

说打仗,侯景也是数十年的宿将,但多年的经验又没法直接让他的部属统统变成精兵良将。

现在,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比不上梁军了。

这一封书信,可谓直击要害。

面对这封信,他可以选择不去相信,但接下来面对梁军时,他总得想办法去打开局面。

“孤觉得,可以......试试。”

索超世沉默片刻,做出自己思考的过程,而后,才徐徐道:

“既如此,王可遣二千人,绕过东府,继而烧毁梁军在此处的粮仓。”

“信中说此处兵力甚少,且又是梁军的一处屯粮所在,左右不过是二千兵马,纵然丢了,也无关大局。

不妨一试。”

他在地图上画出一条线来,让侯景能看的更清楚。

“那便试试吧。”

回到大营中的柳仲礼,孤独地坐在自己的营帐中。

其实凭他的名声和地位,哪怕有些老一辈的人在和他作对,故意地倚老卖老,凭借辈分去不服从他的命令。

但也有许多人,是想要结交和巴结他的。

哪怕是现在兵败回营,对有些人来说,反倒是一个接近柳仲礼的机会。

但柳仲礼回到大营后,给自己的亲兵下令,谢绝一切来客。

面前摆了一壶酒,两个杯子,他倒了一杯酒,缓缓洒在面前,然后重复着这个过程,直到壶中的酒都倒完了。

“兄长,一路走好。”

他一直坐到深夜。

直到外面忽然乱糟糟起来,亲兵冲进来,喊道:

“东面一处粮囤被贼军烧了!”

柳仲礼脸上露出了愕然的神情,起身随着亲兵走出去。

外面,有人正在聚集兵马,准备出去救援粮囤。

那处粮囤,正是裴之高大军屯粮的地方。

侯景这次发起的突袭,极其精准,且刁钻,完全把握住了那处粮囤兵力空虚的时机,直接击溃了数百名守军,而后放火烧粮。

火光照亮了夜色,裴之高领军到达的时候,叛军也恰好撤退,连对方尾巴都没摸到,气的老将军在粮囤外破口大骂。

他麾下的士卒因为救火忙了一夜,白天回来的时候,一个个都脸色疲惫。

所幸裴之高还有其他屯粮的地方,而且以他的地位,想再跟其他人借粮周转也不是什么困难的事。

所以,这次叛军的突袭虽然成功,但也结结实实惹怒了裴之高。

当天,他自己出动部曲四千人,又请来军中其他将军,领着各自的部曲,聚集出一万二千多人,各自把守要道,而主力则是朝着丹阳郡城而去。

陈凉走后,建康周围城池全部被侯景分兵攻陷,派部将驻守各座城池。

裴之高自认为屯粮的地方被侯景派兵焚毁了,是他的耻辱,此刻想的都是如何攻下丹阳郡城来一雪前耻。

但侯景的应对方略,却是越发诡谲。

裴之高即将率主力攻城的时候,侯景部将侯子鉴率一千敢死之士趁夜色渡河,纵火焚毁梁军营栅,使得原本驻守在河旁的两支梁军回援,一时间风声鹤唳,以为侯景发动主力渡河决战了。

连同裴之高在内,都没敢继续攻打丹阳郡城,缩在营内等待侯景主力。

等回过神来的时候,南岸营栅已被焚毁大半,连带着营帐都烧掉了许多。

直到一天后,裴之高等人才缓过神来,且恼羞成怒。

这下子,梁军真正被撩拨上火了。

将近五万兵马集结起来,浩浩荡荡地准备开始强渡淮河。

粮草、辎重等物都被收拾好,等待转运。

前一夜,各部的校尉、队主等各级军官,都慷慨激昂地给手下人演讲过一番,打足了鸡血。

营中还传出了赏格。

自侯景以下的一众叛将,都被明码标价,惹得士卒们一阵摩拳擦掌,就等着大家伙齐心奋力杀过去,看谁的运气和本事好,那赏格,就归谁了。

但在梁军大规模动员的时候,对岸的叛军虽然也警惕着,但明显没有调动大批兵马的迹象。

他们,在等什么?

在这万众一心的当口。

在大家高呼着扫清叛逆一靖妖氛的口号时。

在所有人都看向北岸已经完全迫不及待就想冲出去厮杀的热情中。

北岸派出了一小队兵马,护送着一名面黄肌瘦、穿着大梁官服的使者。

那使者的身上,有表明身份的信物,他还背着一卷...圣旨。

侯景,说要与台城议和了。

议和!

台城里的梁帝知道了这两个字,当即派人出了城,拿着圣旨,约束诸将。

不准擅自交兵!

据说裴之高听完圣旨后,当场就气得呕血昏迷了。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