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宣王挽周

19鲤脍之会

  • 作者:怀庆有山
  • 类型:历史文化
  • 更新时间:05-03 09:03:14
  • 完书字数:8222

随着东虢公季子姬白,趁着戎人丶噩人全军北上之际,率领着纯战车部队从西岸过河,一路烧杀,将南岸噩人与戎人的物资粮草付之一炬后,战争就此告一段落。

眼见无法取胜的噩人丶戎人,无奈之下,只得不甘不愿地向南撤走。

而东虢公考虑到自己兵力不足,而且天已入冬,不知何时便会下雪,也并未命大军追击,留下了部分士兵在北岸驻守后,其余国人与野人被允许回家过冬。

洛水之畔,硝烟暂去,伴随着漫天的大雪,掩去了之前战争的疮吧,一切事物都显得如此宁静。而在这宁静的之下,却是暗流汹涌。

哪有什么真正的和平?有的,不过是一场战争后,为下一场战争准备的休战罢了。

待到来年开春,损失了大量粮草,很有可能会闹春荒的噩人和戎人很可能会卷土而来。

而即使他们想要消停,周人也绝不会答应!

等到来年开春,当大周的水师可以纵横于江河之上后,等待着噩人和戎人的,将是代表着天子之怒的宗周六军!

不过,可惜,这场大战,南仲是注定要缺席了。

……

厉王三十一年,春二月二十,率领大军来到洛阳后的毛公,先了解了之前的战事,然后,便自然而然的关注到了两位年轻人,南仲丶姬白。

一番交谈后,毛公对着两位年轻人颇为欣赏,也不多废话,当场就打包将这两个人送上了船,让人将他们送到镐京。

当然了,毛公也不是什么都不管,挥毫泼墨写了一封信,交给了二人,嘱咐他们去找虎贲将,师?(他还有个更广为人知的的,名字《诗经·采芑》中的方叔。)

虎贲又叫虎臣,编制不多,从周武王时就没超过3000人,但是其地位却远在其余诸师之上!堪称大周天子之剑!

不在成周八师与宗周六师之列,直辖天子,是西周唯一一只纯甲士军队!

其军官骨干以卿丶大夫乃至诸侯子弟为主,即“国子”。

普通虎卫,也是以那些无法继承爵位封地的底层贵族家中次子与庶子为主力。

这么一只几乎是纯贵族子弟组成的武装,其待遇自然好到离谱。

经济上:与其他以国人为骨干,野人为主力,平时仍需从事农业劳动的军队不同。

哪怕是最普通的虎贲卫,也拥有者“在免农之科(无需为天子或是诸侯卿大夫承担农业劳动的义务)”的特权,是当时唯一一只纯职业军队。

虎贲卫是有禄位的王室职官,至少位列士人,享有天子赐予的食田食禄,食田虽不可世袭,但却无需缴纳赋税。

且因“国子”都接受过良好的系统教育,(西周应该是第一个有明确记载的,形成了官学系统的王朝),有着强大的家族以及天子王田供奉的经济基础,虎贲们拥有的在这个时代的顶尖武力配置。

每个虎卫皆披甲,佩剑,执戟,持弓丶倚盾。其装备,并不亚于后世的重装步兵了。

政治上,虎贲平时负责王室警卫,虽然并无权过问政事,可作为接受过优良军事与文化教育的贵族子弟,又与天子等王族嫡系朝夕相处,正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往往会成为天子的备用人才库,与后来西汉前期的持戟郎中倒是颇为相似。

(在汉武帝搞出孝廉之前,国家选拔官吏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由那些列侯与官至2000石者,荫蔽子孙进入皇宫,为郎官。

秦、汉,郎官属郎中令,员额不定,最多时达五千人,有议郎、中郎、侍郎、郎中四等。以守卫门户,出充车骑为主要职责,亦随时备帝王顾问差遣。若有官职空缺,从郎中里选人补缺,相当于公务员预备队)。

在西周,诸侯之子进入虎贲卫,只要能力足够,不犯错,就等于半只脚迈入了中央公卿之列!

毛公让他们两个去找虎贲将军,其用意不言自明,打算推荐他们两个进去。

对此,姬白表示无所谓,乖乖的上了船,只是让自己的待卫带好东西,准备边走边吃,暮春三月,桃花流水,游船品脍,岂不美哉!

可是对于这些弯弯绕绕不太了解的南仲,就有些摸不着头脑了。毕竟南仲在这个年头着实属于乡下人,对于中央这些明规暗则,难免缺乏了解。

况且,天生就是储君的他,也不会有人告诉他,怎么给人当护卫。

所以一脸疑惑的南仲就还想说点什么,但是一旁的曾虎却心明眼亮,担心南仲说错话,轻轻拉了一下南仲衣襟示意,南仲虽不明所以,但还是低头答应了。

然后,这两个贵公子就被毛公扔到了船上,逆水而行,前往关中拜见天子。

若是顺流而下,从丰镐到洛阳快的话,三日足矣,但若逆流而上,就要十天半个月了。

在路上,南仲很无聊,之前一直在江汉之地长大的他,晕船自然是不会晕船,只是陡然间,要独自一人去往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心里很不踏实。

毕竟哪怕南仲上过战场,可他现在到底也是个16岁的少年人,对于那只在竹简上,以及他人口耳相传中居住着大周天子的关中王畿,着实缺乏认识。

甚至,南仲连洛阳也就是五年前,曾经有幸跟随父亲朝拜天子时,来过一次。

为此,在船上的南仲很郁闷,每天心事重重的,坐在船上,对着淼淼洛水发呆。

姬白则不然,自从上了船后,自认为己无天无地无人管的大少爷,就放下了所有伪装,彻底奔向了自由,成为了一名快乐的吃货!

当然,考虑到这年头也没什么出格的娱乐活动,加上毕竟还有同伴在,所以,姬白实际上基本也只是吃相不太文雅而已。

……

坐船的第三天,早上,披头散发,完全跟野人打扮一般的姬白又成功钓上一条鲤鱼,然后,驾轻路熟,先用木棒对着上船后,还在那里翻江倒海的鱼儿猛敲闷棍,见鱼晕过去后。

姬白手握三寸鸾刀,熟练至极,对着这条鲤鱼开膛破肚,拔鳞去鳃。

正常套路,正当这位大少爷全神贯注,准备为自己准备一顿丰盛的早餐时,陪伴在他身边的家臣虢山就来劝谏了:

"公子,公子,君子远庖厨,您想吃鱼,让厨子便可,您怎能亲自上手啊?这要让国公知道了,我等…"

姬白很没有形象的翻了个白眼,就如同被家长罚抄作业的孩子一般哀怨道:

"我说叔叔,良辰美景的,您能让我安生吃顿鱼脍吗?

在宫里,连走路都要合乎于礼,唯恐出错,好不容易离了家,又是在军中,还得绷着,好容易在船上,没人能看见了,您能消停一会吗?”

虢山看着在自己面前,像个孩子是抱怨的姬白,也是无奈,自己这个侄子,才能出众,平日里看上去也彬彬有礼,恪守规矩,每次在国中出游踏青,总是能收获不少少女的芳心。

但实际上,姬白骨子里却天生有些闲散,甚至是叛逆!

姬白是东虢公次子,自幼聪慧,可在这个周礼为天的年代,他是不可能继承大位的,生来次子的他,注定了只能为臣。

但姬白不服,为了证明自己比自己的兄长更强,所以,无论做什么都力求最好!

为此,他自幼便与太史苦读,翻读那些连成人都觉得晦涩难懂的古籍,20岁之前,就将东虢国典藏室中的古籍翻看一空!(当然考虑到当时的书籍材质,其实也不多,所谓的学富五车,要是放到现在,估计字数还不如一部网络)。

姬白也从小苦练武艺,16岁那年,狩猎时,射杀大兕,大出风头!

之后,更是主动向自己的父亲请命,从军入伍,走上战场。在对抗戎狄的战斗中,屡立功勋。

应该说这是一个非常励志的主角少年模板,但是他做的这么多,在两年前,他22岁加冠时,最后得到的只是一句:

“不错,白儿,日后你要好好辅助你大哥!”

然后,姬白忽然觉得自己似乎之前就是个傻子!浪费青春!不知道享受生活的美好,于是……

虢山最终带着些心酸的沉默,退了下去,留下了在船尾,仍忙不迭的做鱼脍的姬白。

身为不折不扣的吃货民族,华夏民族在吃这一方面,不仅博大精深,而且源远流长!

至少早在西周,便有了食鱼历史,不过,可能是由于没有孜然香料之类的外来物品。当时人吃鱼,最喜欢吃的是生鱼片。

所谓脍炙人口,中的"脍"指的就是生肉片,尤以鱼肉为鲜。

我国最早的关于吃生鱼片的文字记录,可以追溯到《诗经?小雅?六月》:“吉甫燕喜,既多受祉。来归自镐,我行永久。饮御诸友,炰鳖脍鲤。侯谁在矣?张仲孝友”,这其中“脍鲤”即生鲤鱼片。

作为高档食材,自然是需要有高档的配料,《礼记》中对鱼脍蘸料就有着细致的调配方法记载:

脍,春用葱姜,夏用梅蒜,秋用芥,冬用橘蒜,配合时令的不同调配不同的蘸料。

不得不说,真是会玩,啊,不,是会吃。

周人做鱼脍的选材多为鲤鱼,并且将此作为了上宾之肴,《诗经》:岂其食鱼,必河之鲤。

每逢有大的宴席,鲤鱼一定会摆在桌子上最醒目的位置作为压轴菜品,可以说达到了无鲤不成席的地步。

在不久后,出现的另一位宣王名臣,尹吉甫设私宴招待朋友,主菜就是烧甲鱼和鲤鱼脍。(上文《诗经,小雅,六月》,描绘的就是此中盛景。)

而脍最讲究的还是刀工,连圣人孔子在《论语》中都强调: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即脍要切的越细越好吃,刀工的定义,就这样在很早被强调出来了。

看到没?哪怕是中国的圣人,在对吃这方面,那也是相当的上心,虽然嘴里说:君子远庖厨。

但是身体却很诚实,对于美食的讲究,那也是相当的挑剔!(所以,像什么要安贫乐道,吃窝窝头之类的自虐行为,就不要靠在圣人的名下了靠,吃货孔子丢不起这人)。

姬白在给活鱼去鳞、破膛、去腥线,剔骨后。稍微停了下来,松了松筋骨,然后又拿起两把薄如柳叶的弯刀。

在稍适休息,自认为体力恢复后,姬白开始进行片刀,也就是把处理好的鱼肉切成细片。

古代片刀高等的做法叫做斫脍,讲究临水而斫。用刚捞起的鲜鱼来表演。

只见谈笑间鱼片轻薄如纸,风吹可起,似乎在空中飘舞,透明如蝉翼,轻薄如叠縠,片片如玉。

当真是:运肘风生看斫脍,随刀雪落惊飞缕。

当优雅收工的姬白,回过头来,将自己的作品放到桌上,准备慢慢品尝时,却发现在不远处,正撑目结舌,看着自己的南仲。

四目相望,有些尴尬的南仲,厚着脸皮仗着年龄小,开口道:"你们都这么会吃吗?"

虽说与姬白相比,南仲才算是地地道道的南方人,但是受限于环境时代背景,在吃鱼这方面还真没有北方人讲究。

南仲在南方吃鱼时,一般是鱼羹稻饭,把鱼简单易处理,搁水里一煮就完事,像这么精细的讲究,还真少见。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