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重生水浒之我成了李应

第17章加冠之礼

  • 作者:九剑刺心
  • 类型:历史文化
  • 更新时间:04-20 07:10:55
  • 完书字数:10796

第十七章加冠之礼

当晚,李家庄便大摆宴席,宴请提前到来的众宾客,其中或黑或白,或官或民,三教九流,足足有三五十桌。

李枭贵为主人,只得一一照顾不提,却找了个僻静的屋子,让李应先代自己照顾金台、张甄、仇方等人,又叫李通作陪。

李应虽然是个孩子,但终究是个少主,且言谈得体、举止得当,几个人倒也有说有笑。

正说间,那李通忽然神态严肃,朝金台说道:“师兄,小弟有一事与你相商。”

几人一听,也都住了口,金台瞧着李通道:“师出同门,有甚商不商量的?但说无妨。”

李通拍了拍李应肩膀道:“师兄容禀,我这少主,年岁不大,但品格极佳,又兼是个练武的好苗子,平日里想学些武艺,我本待想让他去少林寺走上一遭,请教恩师,但今日正巧遇见师兄,便想与你介绍个弟子,不知师兄意下如何?”

金台瞧了瞧李通,又瞧了瞧李应道:“若当真想学武艺,去少林寺走上一遭也无妨,我倒不是不卖师弟面子,只是几年间不愿收徒,但若说指点一二,倒也不妨事。我有句话,想问问这位少爷。”

李应听罢恭敬道:“前辈请说,晚辈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金台呵呵一笑道:“我收徒已是五六年前了,现如今年岁大了,心倦意懒,且也想图个清净。你若想学武艺,可愿意与我去少林寺磨炼一番?”

李应听罢,一时回答不上来,因为家中仅是自己一个独子,若要离家,也得先问过父母才是,于是回答道:“回禀前辈,李应自是十分愿意受此磨砺,但家中仅有我一个独生子,要禀告过父母后,方可答复前辈。”

金台呵呵笑道:“好,尚有些时间等你答复。”

李通道:“师兄如何想要带我这少主一同去少林寺?”

金台道:“若是教授武艺,有师傅在,也可点拨他一二,况且少年学艺,离家在外方能磨砺成才,哪里听说过居家练武成了大道的?若当真喜爱武艺,便吃得辛苦,若吃不得辛苦,只是练武戏耍,何苦耗费功夫?”

正说间李枭照顾完外面宾客回了座位,正听几人说些话来。

李枭道:“几位聊的如此热闹,所为何事?”

还不等金台、李通接茬,李应起身道:“父亲,孩儿有一事自己做不得主,请父亲做主。”

李枭有些纳闷,问道:“何事做不得主?说来我听。”

李应道:“适才通叔席间请金前辈教授孩儿武艺,孩儿想他日同金前辈一同去少林寺,也好学些本事。”

李枭一听,瞧了瞧李通和金台,拱手道:“敢问金兄,可是愿意传授我儿武艺?”

金台笑了笑道:“方才师弟说这少爷十分喜爱练武,想借机搭桥牵线,让我传授武艺,奈何我常年行走江湖,心倦意懒,不愿做什么教师爷,只愿在少林寺图个清静。但倘若少爷真是十分好武,便与我同去少林寺,平日里也好指点,更兼有我那恩师点拨一二,不知李庄主意下如何?”

李枭听罢,哈哈一笑道:“若得谭正芳大师和金兄指点,当真是天下一等一的好事啊,我儿若是有此心思,为父自是第一个同意。”

李应道:“谢过父亲,儿十分愿意。”

说罢又朝金台行礼,金台道:“若与我同去,可要想好,寺庙之中可比不得你在家中,苦累自不必说,环境也十分清贫。”

李应拱手道:“若得前辈指点,便是刀山火海,也不皱眉头。”

金台哈哈大笑道:“小小年纪倒有几分豪迈,只不过还没见真章,到时候只怕后悔莫及啊。”

李应道:“绝不后悔。”

金台点点头道:“好好好,若当真想去,便过了冠礼之后,与我一同启程吧,不知李庄主意下如何?”

李枭道:“一切都听金兄便罢。”

当晚吃过饭后,众人便各自睡去。

第二日便是冠礼的前一天,李家庄张灯结彩,院中搭了好大一座戏台,远近宾客已尽数到齐。

忽有一长者,看起来比李枭年岁大些,与张甄相当,携了一儿一女来到李枭和李应身边。

观瞧那儿子时,已然加冠,七八尺的身高,面皮黝黑,四方脸双下巴,眉若漆刷,目若朗星,倒也颇有些豪杰模样。

那女孩儿却是七八岁模样,柳叶眉毛,樱桃小口,杏眼圆睁在那里四处乱瞧,黑黑的眼珠却像个顽皮的葡萄,跟她哥哥不同,皮肤白皙,脸蛋又带着些粉色,当真是个美人胚子。

看那人携子带女接近,李枭拱手笑呵呵道:“扈兄来到,李某有失远迎呀。”

那长者嘿嘿笑道:“处理完家中事务,因此来的颇晚些,望请兄弟恕罪啊,哈哈哈。”

两人相视大笑,又与旁人一一介绍一番。

李应听出端倪,这人正是邻里,隔庄的扈庄主,那一子一女怕不正是那飞天虎扈成和一丈青扈三娘了。

那李应正在那里暗自寻思,那扈三娘眼珠滴溜溜的瞧着李应看,旁边扈成一拽扈三娘,两人也朝李应走去。

李应一瞧人朝自己走来,连忙施礼相迎,想起那日李通曾介绍这扈成年长自己两岁,还有个二弟正在青虚山学道,这三娘却是八岁,连忙招呼道:“扈家哥哥也来了,这个便是妹子吧。”

那扈成嘿嘿一笑道:“李兄弟加冠成人,这等大事,哪里能不来?往日还要多多亲近亲近呢,这个便是舍妹了。”

李应也呵呵一笑回道:“往日自当多多近亲些,妹妹年岁不大,倒是个十足的美人胚子呀。”

那扈三娘一听李应夸她,杏眼一弯倒像个月牙,也喜滋滋的瞧着李应。

几人正说话间,又来了一人携着三个儿子。李应心想,不用说,这便是那祝家的爷几个了。

那祝万茂人还未到近前,声音便传过来道:“恭喜贺喜,李兄长子加冠成人,李家后继有人啊。”

那李枭也拱手道:“朝奉郎到此,真让我李家大院蓬荜生辉啊。”

朝奉郎寄禄官名,宋太平兴国元年(公元976年)改朝议郎为朝奉郎。北宋神宗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九月,由后行员外郎、左、右司谏阶改。为文臣京朝官三十阶之第二十二阶,“三朝郎”之一,正七品。只不过祝万茂这个朝奉郎是买来的,有官衔却无实质职位,但却有其他好处,例如给官军代造军械,养殖军马等等。

那祝万茂走到跟前道:“李兄休要羞煞我,扈兄也到了啊。”

那扈庄主也朝祝万茂拱了拱手。

李应正斜着眼瞧着祝万茂,哪知祝万茂的三个儿子不长眼睛,玩玩闹闹把扈三娘撞倒在地。

李应正瞧着那三个庄主,忽听的噗通一声,却见那扈三娘摔倒在地,慌忙来扶,又不知道是谁撞倒的,便口里训斥道:“谁人如此不小心,把人撞倒了也不扶起来。”

旁边闪过来一小孩,八九岁年纪,张口就道:“我二哥便撞倒一人又何妨,容你在此耍嘴?”

这李应一听,心下着实恼火,眉毛拧了个结,心想这是哪里来的小厮,怎的如此蛮横,刚想开口骂他,又看了看周围,实在不好在此发作。

那扈三娘倒是个爽利人,起身拍了拍身上的尘土,杏眼一瞪那祝家三个儿子,又转头向李应说道:“李家哥哥,小妹无事,这是你家的大事,莫要与些宾客发生口角,更何况这几个都是些不长眼的东西,理他们作甚?”

那李应一听,这扈三娘年岁不大,倒极识大体,又兼口齿伶俐,把这三个数落一番,于是嘿嘿一笑道:“妹子无事便好。”

那岁数小的一听这扈三娘数落自己这几个,撸起袖子道:“你这丫头,也来卖弄口舌,看我不收拾你。”

几个大人也发现这伙小孩的事,那祝万茂骂道:“怎的在此与人斗嘴,回家拿皮鞭细细打你三个。”

扈成方才被自己父亲叫过去与两位庄主见礼,这时也走了过来道:“妹子怎的与人斗嘴?”

李应解释道:“刚刚妹子不慎被那三个撞倒在地,我将妹子搀扶起来,说了声谁如此不小心,不料那个小的蛮横,嘴上不干不净,因此才有这么一说。”

那三个刚刚都被祝万茂骂了一通,这功夫也不敢出声,倒是那个岁数小的,恨恨的瞧着李应。

李应一瞧,那厮还敢瞪着自己,也瞪了回去,便又帮扈三娘整理身上的尘土,不提。

到得中午,又安排了一桌子好饭好菜,三个庄主都带着子女,又叫金台、张甄、仇方陪坐,共是12个人一桌,着管家李通去照料其他宾客。

互相介绍完,李应一听,那几个果然是祝龙、祝虎、祝彪三兄弟,那个蛮横的小厮便是祝彪。李应心想当真是三岁看老,这点岁数便如此蛮横无理,也难怪最终破坏了三庄之友谊,自己也落得个家破人亡,举家上下无一个活口。

这通饭吃的也十分有意思,起先三个庄主聊些生意往来之事,又免不得互相吹捧,次后来又聊了些拳脚,李枭又着重介绍了金台。那金台天下闻名,谁人不知?

这祝万茂老瘪三,当真是个老狐狸,一听这人是金台,便想招揽到自己庄上,尚在席间,也不顾李枭这个主人还在,便表达了自己的意思。那金台连李家庄都不愿意待,何况这祝万茂,素未谋面之人,哪里肯去。金台说话又耿直,直接让这祝万茂吃了个大瘪,涨红了脸。

后又谈天说地,谈古论今一番。可笑的却是这几个小年轻,那祝彪整场饭局,除了吃饭就是瞪着李应,那李应却懒得搭理他,专心听着这帮大人所说所讲。那扈三娘却忙活的不得了,一会瞧瞧李应,一会又瞪着祝彪。扈成则是盯着自己妹妹的一举一动,一个劲的夹菜,当真是个妹控。至于祝龙祝虎,这两个货除了吃喝,就是互相打屁,脚下面你踢我一脚,我蹬你一下玩闹个不停,被他爹祝万茂狠狠瞪了一眼,才老实片刻,过不了一会又闹起来。

次日,正是冠礼的正日子,李应洗漱沐浴毕,更换了新裁制的华服,来到了大厅,众人都已准备好。

李应向祖宗牌位鞠了三躬,又向父母长辈鞠了三躬,又向众位宾客鞠躬三次,便站定好。

冠礼兴于周朝,后衰于隋唐,宋代的一些士大夫痛感佛教文化是对大众的强烈冲击,主张要在全社会复兴冠、婚、丧、祭等礼仪,以此弘扬儒家文化传统。司马光曾痛心疾首地说:“冠礼之废久矣。近世以来,人情尤为轻薄,生子犹饮乳。巳加巾帽,有官者或为之制公服而弄之。过十岁犹总角者盖鲜矣。彼责以四者之行,岂能知之?故往往自幼至长,愚騃如一,由不知成人之道故也。”

他认为废除冠礼,使得人情轻薄,自幼至长不知成人之道,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所以,司马光在其《书仪》中,制订了冠礼的仪式:男子年十二至二十岁,只要父母没有期以上之丧,就可以行冠礼。为了顺应时变,司马光将《仪礼·士冠礼》加以简化,使之易于为大众掌握。此外,还根据当时的生活习俗,将三加之冠作了变通:初加巾,次加帽,三加幞头。

李应父亲以幅巾代缁布冠。再加:帽子,服皂衫、革带、系鞋。三加:幞头,服襕衫、革带、纳靴。

李枭身穿深色衣服,旁边正宾、赞者等人也穿上李家准备的华服。由于李应祖父已然去世,便由李枭亲自主持冠礼。李枭前三日便于祖宗祠堂烧香拜告李应今日加冠之事,于是又在牌位前上了香。

那正宾正是郓州的知州军事大人,接过冠笄来,又自顾自的正了正容貌,来到李应面前,向李应祝曰:“吉月令日,始加元服,弃尔幼志,顺尔成德,寿考维祺,以介毕福。”由于贵为知州,便不跪,直立着让李应低下头为其戴上冠。李应于是步行至东房中,脱去衫,换上深衣,加大带,纳履,出房,正了正容,朝南而立,站立良久。

那知州又要为李应再加帽子,服皂衫革带,系鞋。那李应跪在席上,按知州大人的流程一一穿戴。旁边有一执事者将帽子置于金质托盘上拿进来,知州走下两个台阶接过,执着帽到李应面前,祝之曰:“吉月令辰,乃申尔服,谨尔威仪,淑顺尔德,眉寿永年,享受胡福。”李应跪下,加了帽子,知州回归原位置,李应又走到东房中,脱去深衣,换上皂衫革带,系了鞋,出房外站立。

旁边又有一执事者将幞头也用金质托盘拿进,知州走下三级台阶接受,拿到李应身旁祝辞曰:“以岁之正,以月之令,咸加尔服,以成厥德,黄耇无疆,受天之庆。”又为李应取下帽,加了幞头。旁边执事者接过帽,撤栉,拿进房中。

府尹取酒到席前面向北念祝辞曰:“旨酒既清,嘉荐令芳,拜受祭之,以定尔祥,承天之休,寿考不忘。”李应向知州再拜,后起身面向南面,接过酒盏。知州复位,面向东答拜。李应跪拜祭酒,站起来就位于席末,跪下饮酒,把盏递给赞者,面向南,再拜。知州向东,答拜。李应又拜赞者,赞者在宾左稍后处,也面向东答拜。

知州大人又从西阶下阶,面向东。李枭从阼阶下阶,面向西。李应从西阶下阶,立偏东处,面向南。那知州又给李应赐了字,表字子泰。

而后李枭请知州大人先于一旁等候,又立于祠堂香桌前上了六炷香,告辞曰:“李枭之子李应表字子泰,乃太原李氏四十三代之玄孙,今日冠毕,特告知祖上。”李应也进立于两阶间,再拜。

而后李枭及李应母亲在堂中面向南而坐,李应的众伯父在东序,诸叔父面向南,各个堂兄面向西,其他妇女在西序,诸婶娘姑母面向南,诸姊嫂面向东。李应面向北向父母行了拜礼,父母受礼,扶起。父母又带李应到家族中长者处一一拜之,尊长受礼,扶起李应。李应又回到东西序,向每列亲友再拜,亲友皆答拜毕。

李枭于是拿出酒品礼物赠与礼宾及赞者。又托出两盘金银分别酬谢,又叫李应再次拜谢。

李应又与李枭出门见了乡亲父老以及李枭往日的朋友伙伴,大致行了拜礼,众宾客皆答拜。其中也有对李应有教诲之辞的,李应皆回答道:“某虽不敏,敢不夙夜祗来。”,然后再行拜礼,不提。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九剑刺心·作家说

成人之后,李应就要踏入学艺之路,请大家多多关注吧。

!-- 本周热推 S --

!-- 本周热推 S --

本周热推:

!-- 本周热推 E --

!-- 本周热推 E --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