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文学 > 大明第一胖

第十七章 方孝孺再出智计

  • 作者:偷懒的毛毛虫
  • 类型:经典文学
  • 更新时间:04-08 21:57:22
  • 完书字数:7128

如今削藩又出了这么大的惨事,他们焉能不乘机兴风作浪?如果臣所料不差,那齐、黄、方等人必为朝中勋戚妒恨,就是当今皇上也难免遭人腹诽!

王爷此时只需添上一把干柴,朝堂之上必然狼烟四起。而我等正好火中取栗,赚得三位殿下回来!"

朱棣是当局者迷,如今被师父点拨,一时精神大振,立刻再次问道:“那师父所见,我该如何添这把干柴呢?”

道衍微微一笑:“这把干柴王爷去添,那不是授柄与人?要成此事,须借他人之手。”

朱棣立刻明白,他当然知道师父说的他人。这个人至关重要,除了师父和一干子女婿,就是他的几个心腹爱将都不知道。此时也不点破,只是点头道:“好,此事由我亲自布置!”

朱棣与道衍一番哑语,殿内的文武僚属虽然都很好奇,可大家跟随燕王很久,知道什么该问,什么不该问。

燕王的女婿李让,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立刻说道:“父王有计救三位殿下,那此事暂且搁下。只是这北平这边,那谢贵、张昺是气焰熏天,城中诸卫皆落入其手,父王若没有准备的话,真到那时,恐将措手不及呀!”

这个女婿一般不会发言,朱棣目光深邃的问道:“让儿之意,该当如何?”

“尽快将城中诸卫兵权夺回来。”李让斩钉截铁的说道。

“如何夺法?”朱棣连问。

“随那谢贵前来的都指挥使张信,洪武十五年平定云南时,曾经跟家父同在一营,攻打大理段氏时,家父曾在战场上帮他挡了一箭,后来云南平定,家父回了京城,张信随黔宁王镇守云南,往来极少,所以这段渊源外人都不知晓!”

"还有这事?“朱棣到真的感觉意外,不过还是不太放心:”就算有过命的交情,但这毕竟是大事,这张信就算顾念旧情,也不会帮我们。“

李让却道:”父王说的是,其实旧交,只是抛砖引玉而已,只要咱们在军中布置布置,定让他心猿意马。只要他意动,就有反戈的可能。“

朱棣是干大事的人,沉吟一会问道:”你又几成把握。“

”若处置得当,六七成应该没有问题。“李让道。

朱棣又考虑了下,说道:”也罢,便由你一试。“

接着立刻道:“此事操办一定要仔细掂量,万不可图谋不成,露了马脚。”

“父王放心,儿臣知道该怎么做。”李让干净利落的答道。

燕王朱棣等人一番谋划,远在京城的朱高炽三人也在一起商量着。

京城燕王府里,朱高炽偷偷召集了两兄弟在房间密谈。他们也听到了他十二皇叔自焚的消息了。

朱高炽知道,朱棣应该快反了,可他们三人如何回北平是个问题。

朱高熙担心不已,忍不住说道:“大哥,不如我三兄弟杀出京城。”可不等朱高炽说话,他自己就道:“大哥,当我没说,我这是蠢话。”

朱高炽赞赏的看了看这个二弟,不算太蠢,朱高熙看到大哥赞赏的目光,竟然心里还有些不好意思。

看着担心的两个弟弟,朱高炽坚定的道:

(本章未完,请翻页)

“你们两位不要太过担心,我们一定能回去的,我有预感。我们只需在稍等几日。”

第二日晚上,朱高炽再次被召入宫,跟着太监马利穿过奉天门,一路到了乾清宫,没想到还有一人,他的大舅徐辉祖。

跪过皇帝以后,被赐坐,几次召见这朱高炽,几次谈话,在朱高炽刻意的恭维下,朱允炆越来越看朱高炽顺眼,觉得他比他那个精明的老子朱棣好相处多了。

于是越发起了拉拢朱高炽的心思,今天特意召来了魏国公就是为了拉拢这朱高炽。

三人一番寒暄,朱允炆突然对朱高炽问道:“不知臣弟对削藩一事有何看法?”

朱高炽一听,立刻跪倒在地,恭敬的说道:“臣也饱读史书,知藩王之祸,臣只求陛下能宽恕父亲,让臣能尽孝,臣知皇上您仁爱,本无心伤害皇叔等人的。”

朱高炽这话说道朱允炆心里去了,于是道:“臣弟真是朕之知己,朕答应你。”

“谢皇上圣恩。”朱高炽恭敬的回道。朱允炆大喜,与二人又是一番谈论,三人谈完,朱允炆也累了,连喊三声来人,可叫了几声没人答应。

朱允炆脸色一变,这时候一个内官太监才慌慌忙忙的跑了进来,跪地连呼:”奴才该死,奴才该死。“

这太监跪在地上早已经吓的瑟瑟发抖,明初的内官地位十分地下,朱元璋以历代宦官祸国为戒,对阉人十分严苛。这当值太监竟然让皇帝连唤几声都没答应,这简直就是死罪。

朱允炆受朱元璋影响,对这些宦官也是严苛,内官稍有过错,就是严惩,如今在自己臣子面前,更是对该太监起了杀心。

朱高炽看这太监眉目跟那马利有几分相似,断定就是他那哥哥马骐,眼见朱允炆脸色不好,知道这太监定要遭殃,急中生智对着朱允炆道:”皇上仁慈之心天下皆知,这不懂事的狗奴才定是仗着陛下您的仁爱,臣弟却是为陛下不值,今日定要问问你这奴才如何当的值,是不是有什么缘由,速速说来,不然臣定要请皇上严惩。"

朱允炆一听朱高炽的话,这马屁拍到了他的心中,他二十一岁当了皇帝,心中大有一番作为,又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一心做个仁君。

朱允炆心情大好,毕竟刚拉拢了朱高炽,就给他个面子,于是喝问道:“怎么回事?”

这太监正是马利的哥哥马骐,今晚当值,一不小心打了个盹儿,朱允炆连叫几声都没听见,知道自己闯了大祸了,急忙进来跪地求罪,如今这世子看似指责自己,其实是给了自己解释的机会。

见皇上发话,连忙解释缘由,原来是昨晚朱允炆留宿坤宁宫,这马骐跟他哥哥马运照顾朱允炆的儿子,如今的太子朱文奎,这太子这两天正好风寒,二人不敢大意,是一夜未睡,今日接着忙了一天,他们三人又谈论的太晚,实在熬不住,就打了个盹儿。

一听如此缘由,朱允炆也觉的情有可原,不过毕竟犯了错,就罚了去弹子房给朱文奎做泥丸子。

马骐一听,立刻叩谢天恩,此事了了,朱高炽跟徐辉祖也出了皇宫。

舅侄二人一番寒暄各自回府,朱高炽一回府邸,立刻将事情说予了两个弟弟,

(本章未完,请翻页)

他可不想跟刚打服的弟弟又有隔阂。

又过了数日,朱棣的好几道奏本到了朱允炆这里。随着朱棣的奏本来的还有无数勋戚的不满。

好几次早朝上,无数勋贵都是矛头直指齐、黄二人。由亲近燕王的王宁带头,不断的弹劾齐、黄二人,就扯着说二人“构陷亲潘,逼死皇叔”等等罪名。

武英殿内,朱允炆与他的三大智囊团又聚子一起了,一个皇帝三个大臣,眉头皱成了川字形。

这段时间以来,不仅朱允炆头疼,齐泰、黄子澄更头疼,今天早晨,齐泰恨不得过去大嘴巴抽那王宁,可惜他打不过。

场面极其压抑,好久后,朱允炆问道:“三位爱卿,这燕王已经上了两道为三子乞归的奏本了,四叔称病,乞子北归,朝中也多有勋戚陈情,朕拿什么理由再扣留三人不放?”

齐泰暴脾气,他没有回答朱允炆而是直接骂开了:“奸佞小人,这些勋戚胆大包天,居心叵测,妄兴物议,实在可恶!“

朱允炆觉的骂的好,只是他是皇帝,不好表现。他们本打算好了,过了太祖小祥后,就拖他个两个月,那时候已经准备妥当,直接下旨削燕,那时候燕王家父子还不是自己这边说了算。

可偏偏这个节骨眼上,那些勋戚开始闹事了,更是对齐、黄两人发起了猛烈的攻击。

方孝孺是个冷静的人,他明白,这些勋戚为啥闹事,但是对他们很不利的就是那湘王自焚这件事。

朱允炆心里恨的要死,“这个十二皇叔,也太经不住压力了,朕才派人去调查,就自己就把老窝给焚了。更是狠的连自己都不放过。”

当时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朱允炆是真的懵逼了,就像你打王者,你方刚出兵,对方家就炸了,顺便还送个人头,你懵逼不懵逼。

湘王这么一炸,送了朱棣一把最好的冷箭,只见朱棣在背后嗖嗖的发冷箭,朱允炆的膝盖是被射的凉飕飕的。

也怪朱允炆心大,又是削藩,又是该官制的,改的官制还直接切了勋戚这边的蛋糕,勋爵不闹事才怪。

朱棣背后发冷箭,朱允炆这边还是有明白人的,方孝孺就是那个反向射冷箭给朱棣的人,后来朱棣当皇帝杀他全家,也不算太冤。

方孝孺仔细琢磨后说道:“这湘王死时不见这些勋戚闹事,为何这燕王乞子时就突然爆发出来,这其间缘由,很是耐人寻味?”

其他三人不是傻子,立刻想到燕王,朱允炆更是问出声来:“先生的意思,这是燕王暗中操控?”

“燕王推波助澜自是无疑,勋戚们甘愿为其张目也是情理之中,可臣仔细想来,燕王远在北平,上次一进京城,勋戚们就鼓噪而上,这次燕王只是两道奏疏就让勋戚之间如何合心,臣觉得,其中必有预谋,而京城中必有一人事先为其张罗,才能做到一动而发全身。”

“不错,”黄子澄也立刻明白过来,跟着说道:“这燕王三子自留京以来,这世子殿下经常外出,但行止言语,我等都清清楚楚,而其他两子深居简出,少于人有接触。锦衣卫更是日夜监视,从未发现什么异举!如此一来,燕王三子就不可能鼓动勋戚。”

(本章完)

.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