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文学 > 大唐奴牙郎

第474章 三地协作

  • 作者:夜尽长
  • 类型:经典文学
  • 更新时间:04-10 22:08:47
  • 完书字数:2852

凉州城,匠作内坊。

抱着一杯温茶,毛顺大师坐在坊门内,看着门外的数百名流民,在雪地之中排着队,依次来领胡饼和粟粥。

金家的大管事申叔公,不知何时,走到毛顺大师的身边,顺着后者的视线看过去,开口说道:“昨日又有两批流民入城。”

毛顺:“凉州城中的流民,如今聚集已有三千多人,而且都是应龙教徒,说是要去西边朝圣,这一点就很有趣。”

申叔公看了毛顺一眼:“关中、河东水旱连灾,百姓无粮可食,笃信新教,择居而活,这有何奇怪的?”

毛顺:“从去年二月开始,南方不断有应龙教团,来凉州落脚休整,又去往西方。对于这些人,金家不仅拿出宝贵的粮食和药物,接济流民,更派出向导,为其领路,可谓是有求必应,这难道不有趣吗?”

申叔公和毛顺对视了一眼,二人心照不宣,皆是一笑。

毛顺转过头,继续看向冰天雪地中的流民,说道:“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不管是谁,也不管出于何种目的,只要能出手救一救这群灾民,总是好的。”

申叔公从火炉中取下茶盅,给自己倒了一杯滚烫的茶水,抿了一口后说道:“家主遣海东青来了信。”

毛顺:“二郎如何说?”

申叔公:“内坊中的所有人,还有器械、材料和图纸等等,全部装车,出发去往安西。”

毛顺:“所有人?包括那些还在蒙学的孩童?”

申叔公:“是。”

毛顺沉默片刻,回道:“知晓了。”

申叔公有些意外:“毛匠就不打算问一问缘由?”

毛顺:“二郎行事,深谋远虑,我又何必刨根问底?”

申叔公闻言,轻轻点了点头,又说道:“凉州去往安西,路途遥远,其中途径大碛,我已经和归义军的当家李光弼说了,他会领军护卫,负责你们的安全。”

毛顺没有再继续这个话题,而是从折床上爬起身来,紧了紧身上的厚袍,抬起头来看向天空,低声自言自语了一句:“乌云压顶,山雨欲来,要变天了……”

敦煌城,刺史府所。

柳载站定在堂中,冷眼看向面前的官员,开口说道:“某受周驸马之托,牧守敦煌。但凡作为,一是为了保证沙州平稳,二是为了确保大碛商路对朝廷的贡税不会受到影响。”

堂中身穿绯衣官袍的官员嗤笑道:“周驸马早就不是陇右黜陟使了,如今司掌大碛商路的,乃是朝中新派下的崔大夫。倘若柳刺史识时务,便依令发文,不然的话……”

柳载强压下心中的怒火,向那官员说道:“先前,王鉷司掌大碛商路时,发布苛捐杂税,又肆意盘剥本地豪族和百姓,致使官民离心,这才使得吐蕃人有机可趁。崔大夫刚刚上任,就要提高关税,再废官营为私营,难道就不担心步上王鉷的后尘吗?!”

那官员摇头道:“崔大夫乃是长安城中的清流宿老,岂能与那王鉷相提并论?再说了,官府对本地人一味忍让,可曾收得百姓的民心?本地豪强拉帮结派,排挤外地商户,又私设部曲,豢养力士,此举与作乱又有何异?!”

柳载:“沙州情势复杂,不比中原,倘若一味用强,只会适得其反,只有怀柔分化,先拉拢一部分本地人,再用他们来制约另一群本地人,才是长远之计……”

官员打断了柳载的话:“说得好听,不过都是些开脱之词。崔大夫上任之前,已经看过了柳刺史的吏部阚录,不服上官,不循仪制,可谓是劣迹斑斑。本想给你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不料柳刺史还是恣意妄为。”

柳载闻言,心中怒气大盛,沉声说道:“倘若行政只知因循守旧,照本宣科,到头来只会伤了民心,又误了朝纲……徒事清谈,抛离实事,到头来终究是误国之举!”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