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明末副本:开局把系统借给皇爷爷

第四十七章 父皇,你什么路数?(求花求票)

  • 作者:天榜掉马
  • 类型:历史文化
  • 更新时间:03-14 18:44:31
  • 完书字数:3798

洪武十五年,惊蛰。

应天府。

一行浩浩荡荡的车队,驶入京师城门,前头开路的马匹上,还插着亲王旗帜。

燕王抵达京师。

马车上。

朱棣与姚广孝相对而坐,他的妻儿们则在后面一辆马车上,没有跟他坐在一起。

这是特意安排的。

他担心姚广孝会当着徐氏的面,再次说出些什么大逆不道的话。

“昨夜,贫僧再观天象,发现殿下的帝王之运更强盛了一些。”

“殿下心志坚定,谨慎沉稳,贫僧非常高兴。”

姚广孝仍是那副高僧模样,平静微笑:

“不愧是紫微星归属之人啊!”

朱棣双唇紧紧抿起,面容冷肃,尽管听到姚广孝这样讲,看起来也并没有多开心。

父皇身体康健,大哥朱标也没有任何动静,并未听说其突发恶疾,甚至风寒都没有得。

而从以往的经验来看,他虽与父皇政见不合,却不论如何顶撞也没有真的触怒父皇。

太子地位稳固,父皇也暂时不可能出事……

那么,这紫微星落在他头上,又是从何而来?

这里头的蹊跷,真是大了去了!

一路无话。

………………

武英殿。

朱棣带着姚广孝,脚步极慢地走了进来。

刚一进宫,妻子和儿女们便都被宫人带到了坤宁宫,说是皇后想跟儿媳和孩子们叙叙旧。

当时朱棣并未多想,只以为母后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了,就愈发喜爱天伦之乐。

可后来……

往武英殿走的路上,给带路的内侍塞了点好处之后,对方便向他透露了一些远在北平的朱棣,先前根本听不到的消息。

太子妃吕氏谋害皇嗣,更一手策划了前太子妃常氏之死,前段时间便已被废,且枭首示众。她儿子、朱标的二儿子朱允炆,也被废为庶人。

虽不知道具体经过,可马皇后居然对此事完全没有过问!

连以聪颖有礼著称的朱允炆被敕夺皇孙身份,她都不发一言,难道就真的这么想见朱棣一家子?

朱棣心里万千思绪翻涌。

可进入武英殿中后,他还是压制住了自己的情绪,朝龙椅上的父皇躬身行礼。

“儿臣见过父皇!”

朱棣先是行礼,而后便指了指身旁的姚广孝,介绍道:

“父皇,此乃儿臣带来的高僧道衍,若说给母后祈福求平安,他是儿臣身边最好的人选了。”

龙椅上,朱元璋从堆成山的奏折里抬起头来。

他看了面前四儿子和那僧人一眼,淡淡道:

“嗯,知道了。你有这个孝心,咱很欣慰。”

“英儿,出来见见你四叔吧。”

话音落下,只见一个人影从偏殿屏风后转了出来。

朱棣定睛一看,疑惑万分——

英儿……这是大哥的嫡长子朱雄英?

听说他自幼体弱,常年缠绵病榻,就连自己这个四叔也只是几年前才见过他一次。

现下看来,一点病态都没有不说,反而比寻常八岁孩童长得还要高大健壮些?

“见过四叔。”

朱雄英稳稳当当行了子侄辈的礼,随即便立在朱元璋一侧,没再说话。

朱棣满头雾水,可父皇没发话,他也不好询问太子家事。

见儿子这样,朱元璋放下了手中的奏折。

他抬眼,瞥了瞥道衍和尚:

“棣儿,咱今日找你是有要事相商,无关人等便让他退下吧。”

朱棣心中警觉更甚。

什么事情,连出家人都听不得?

难道是朝中出了什么他不晓得的大事?

不行,自己一人恐怕应付不了这局面,得让道衍和尚留下才是!

“父皇,这位道衍和尚见多识广,早年间也是读书人,平日对朝堂大事也有高见。”

朱棣拱手道:

“儿臣以为,他可以留下,有什么事也好多个人商议。”

站在朱元璋身边的朱雄英听到这话,不着痕迹地一掀眼皮子,看了看那个和尚。

原来这就是史上著名的黑衣宰相姚广孝啊……

他嘴唇微动,用只有朱元璋能听到的声音轻轻说:

“皇爷爷,此人可留。”

朱元璋愣了愣,随即也想了起来。

他在史书上看过,朱棣能够以清君侧之名从朱允炆手中一举夺得皇位,身边一个和尚功不可没。

似乎,就叫做道衍?

经过朱雄英这么一提醒,他轻咳了声。

“嗯,那便留下。”

朱元璋点点头,话锋陡然一转:

“棣儿,咱将你封去北平已有两年了吧?这两年北平比以前安稳了不少,你治地也有功劳。”

“可有想过跟咱要什么封赏?”

问题来得很突然,把朱棣都给整不会了。

您老又是要屏退闲杂人等,又是千里迢迢把我喊回京师的……

只是问我治理封地要不要啥封赏?!

这什么路数啊。

我朱棣该不会今天就要交代在这儿了吧???

………………

PS:求花求票,摆碗磕头,砰砰砰!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