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大明万历帝国

第64章封爵俞大猷

  • 作者:槊定
  • 类型:历史文化
  • 更新时间:08-06 22:08:31
  • 完书字数:5938

紫金山行宫内,气氛凝重。

万历七年,连续上疏三次,请求告老还乡的俞大猷,病死在泉州老家,俞大猷之子俞咨皋,得知朱翊钧南巡,前来献书。

“陛下,这是家父,亲自编写的《洗海近事》、《正气堂集》,家父曾说:海上之战无他术,大船胜小船,大铳胜小铳,多船胜寡船,多铳胜寡铳耳。”

陈矩把俞大猷书籍手抄本放到桌子上,朱翊钧翻看着。

“借问浮云云不语,为谁东去为谁西,人生踪迹云相似,无补生民苦自迷。

功成拂袖谢明主,不然带砺侯王亦等闲。”

朱翊钧眼角湿润,心里就像被刺一样痛。

“天地广阔兮,大明亿兆之地,竟容不下朕的俞将军!”

“传招:封俞大猷镇海伯,南京礼部拟谥号,封俞大猷之子俞咨皋为督指挥权,俞大猷次子为指挥佥事。

命福建巡抚劳堪,为镇海伯俞大猷建祠堂,祭于福建城隍庙,永充供养。”

“陛下圣明!”

俞咨皋痛哭流涕,叩头谢恩:“谢,陛下!”

“闻鼙鼓而思良将,大明正是用人之际,镇海伯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俞咨皋可愿为大明效力?”

“陛下,父丧期二十七个月,家父去年八月卒,十七个月后,臣定会为大明赴汤蹈火,报陛下之恩!”www.zcwok.com 传奇小说网

“镇海伯平生之志,就是保家卫国,他知你为大明效力,也会欣慰,繁文缛节,和国家大义,孰轻孰重?”

“臣,领命!”

俞咨皋不再坚持,朱翊钧说的有理有据。

“郑奕!”

“在!”

“带着俞指挥,熟悉军队的环境,他不懂的,你要尽快教他。”

“是!”

“你们下去吧,等会我还要接见南京官员。”

百战功徒在,千秋梦不回。

纵观俞大猷的一生,远不止于戚继光齐名,就战功来说,他在戚继光之上。

俞大猷人格高洁,于病态的大明官场格格不入,不正常的不是俞大猷,而是大明官员,

俞大猷一生,只求以自己的能力为大明建功立业,四为参将,六为总兵,两为都督,但这过程的背后却是,七次屈辱,四次贬官,一次入狱。

不管被罚被贬,忍辱负重,光明磊落,忠诚许国,他的一生奉献给了大明。

嘉靖十四年,俞大猷中武举人,被任命为千户,守御金门。

万历七年,俞大猷感年命不永,连续上疏三次,请求告老还乡,回乡后,不久病死老家。

四十五的戎马生涯,俞大猷用兵,先谋略而后征战,眼光远大,不贪近功。

一生所立之功,多被他人所带领。

临死之前,还建议朝廷训练水师,多造战船,保卫大明海疆,战略眼光,不可为不远。

现在俞大猷之子俞咨皋,为人类父,对大明忠心耿耿,绝非狡猾之徒,可大用。

跟在朱翊钧身边几年,学会练兵之法,再回闽地,可加强闽、粤、赣三地之军,再训练大明水师,建造最新战船,火炮精良,可使大明水师强上加强,此后往来贸易船只,可为大明每年增百万贸易税收。

关键俞咨皋是他的人。

帝王不可因个人而动情,为俞大猷封伯,加谥号,建祠堂,永充供养,都是为了笼络俞大猷在闽地、粤地、江西、广西的名声,可收服几地百万百姓民心,给世人心中留下圣名天子名声。

俞大猷虽然在官场屡遭打压,不过他在民间颇受爱戴,福建、广东、广西、江西,这几地他都曾作战过,百姓非常拥护他,俞大猷所到之处屡有大功,锦衣卫报给朱翊钧,武平、崖州、饶平、……,大大小小几十个县,都为之立祠祭祀。

当百姓知道朱翊钧封俞大猷伯爵,原来对俞大猷的拥护,就会转移到朱翊钧的这里。

为俞大猷封伯爵,还可以让武将,更加忠君报国,为大明建功立业,提高武将待遇,打击文官的气焰。

此时看似不起眼,当越来越多的武将被封爵,文官势力势必会减弱。

关键要看朱翊钧的态度。

看似简单的封爵,实则一举三得。

“皇爷,冯督公,还有申阁老在行宫外求见。”

“就他们两个吗?”

“冯督公还带了两个江南女子,长的可水灵了…,说是,要进献给皇爷。”

“净他么扯犊子,一天天,脑袋都往这上面使,不是进献清明上河图,就是进献柴瓷,现在又弄两个江南女子,这是什么意思?”

陈矩苦笑,江南女子还能什么意思。

“赶紧把女人赶走,这里是军营,不是特么的秦淮河畔,也不是什么扬州瘦马买卖地,以后谁再敢进献女人、珍宝,朕要重重的责罚他!”

陈矩低着头出去通禀。

“冯督公,赶紧把江南女人带出去,皇爷发火了,以后不许进献女人和珍宝,再有下次,皇爷要重办!”

冯保快哭了,半年不见,皇爷变化太大,原来对宫女都要调戏,现在这水灵灵的江南女子,看都不看。

“遵旨!”

“来人!把这两个女人带走。”

申时行摇摇头。

“臣申时行,拜见今上!”

“奴才冯保,叩见皇爷!”

“起来吧,请坐。”朱翊钧一拜手,让人拿椅子,上茶。

“你们辛苦了。”

“臣不辛苦。”

“前天去懿文太子陵寝,朕见陵寝破败不堪,你二人再留南京些时日,修缮懿文太子陵,还有建治隆唐宋碑亭,治隆唐宋四字要鎏金,懿文太子陵要修缮一新,所用银两尽快报与工部、户部、太常寺,朕回京时批。”

申时行心里早有准备,张居正不倒,他回京无望,这事又不能和冯保说,有些事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臣申时行,遵旨!”

冯保愣住了,他回不了京,就是被抛弃了,修缮懿文太子陵,还有建治隆唐宋碑亭,立完清单,报于京城户部、工部、太常寺。陛下回京就要到八月,批完再拨银到南京,就要到九月,修完懿文太子陵,建完治隆唐宋碑亭,最快也要明年初。

离京一年,再想回就难。

在京城他是督公,在南京他就是修缮陵寝的差人。

“唉…,但愿皇爷念陪伴十数年之功。”冯保在内心念道。

“奴才遵旨!”

“好,你们二人下去吧。”朱翊钧一挥手,让他们赶紧走。

出了行宫,冯保问申时行:“申先生,你说我还能回京吗?”

“冯督公,修缮完懿文太子陵,就可以回京了。”

“但愿如此吧。”

下午申时四刻,朱翊钧带领着军营众人,欢迎新兵入营。

“报告:一团副团长王基仲领新兵六千一百四十五人入营归队。”

朱翊钧穿军装,还军礼:“归队!”

朱翊钧看着这些新兵,有些疲惫,从湖广一千两百多里,来到南京,这一路有些辛苦。

对于入伍四个月的老兵,行军一千多里不算什么,都会骑马,就算一天负重行军一百六十里,也能坚持下来。

这些新兵在湖广都是农家子,平时吃饭都吃不饱,营养跟不上。

“出征饺子,回营面,带着新兵洗漱一番,赶紧去吃面条,这都是老兵给新兵做的面条。”

“是!”

原本开阔的军营,来了六千多人,瞬间变的有些拥挤,从早晨开始搭建的帐篷,可以让新兵睡个好觉。

谢大娃遇见自己的老乡,开玩笑道:“村生,可以呀,现在当班长了。”

“临时的,临时的,副团长让我们先带带新兵,大娃,给我看看新军铳。”

“不给!”

“给我看看。”

“不给看,这是军队最新的军铳,连长说回军营就可以上刺刀,你回军营以后也有新军铳。”

“小气。”

“哈哈,给你看,行了吧。”

军营吃面条,朱翊钧也给新兵打面条吃。

几千新兵吃面条的声音,就像吃猪食的声音一样。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