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百转千回之梅踪鬼谷传

第393章、传信到吴家

  • 作者:茶禅诗剑酒
  • 类型:历史文化
  • 更新时间:12-02 01:30:46
  • 完书字数:6162

“结界在水底下吗?”姬如吃惊地问道,“彭祖闭气功?那是什么功法?”

“彭祖闭气功是军哥在彭祖的祖地获得的彭祖传承功法,军哥在钵池山的时候传给了我。”吕臣回答道。

“吕兄能否将此功传予我?”姬如有些不好意思地问道,要知道传授功法,并不是一件很随意的事,别看梅绢好象走到哪里就把自己会的功法传到哪里,就以为传功法是一件很随意的事,其实梅绢是因为从现代重生过去的,没有那种守拙自珍的习惯。

“此功乃军哥传给我的,以军哥和你的关系,若是你在他身边,肯定也会传给你的,我现在传给你,军哥想必也不会有什么不同意的。”吕臣理所当然地说道。

接下来,吕臣传了姬如彭祖闭气功之后,便和姬如约定,一旦将手中的信札送完,便来和她会合,前去钵池山。

辞别姬如,吕臣和丁庚的下一站准备去彭泽见吴芮。

吕臣和丁庚在吴家呆过十多天,一路过去也算是熟门熟路。

“吕兄和丁将军怎么有兴致来我山野之地?我表弟怎么没有同来呢?”对于吕臣和丁庚的到来,吴芮感到有些意外,他听人来报说大江号来访,以为是梅绢来了,一直迎到山脚下,却只看到吕臣和丁庚,便疑惑不解地问道。

自从江水号离开彭泽,去了寿春之后,他令手下的人关注江面的消息,看江水号有没有回来,不过时间都快过去一年了,一直没有江水号返航的消息,所以他有些急切地想知道梅绢的情况。

“此事说来话长,我二人正是为了此事而来,军哥去了一个特别的地方,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归,临去之时,他交给了我一封信,着我送来给吴兄,我是特地前来送信的。”吕臣见吴芮一脸期待的神情,便把信札取了出来,交给吴芮。

吕臣说的这番话信息量有些大,吴芮听了半晌没有回过神来,他有些懵懂地接过信札,压制住立即打开的冲动,对吕臣和丁庚说道:“既是如此,两位远来辛苦,还请在里休养几天,顺便给我说说表弟的事情,请!”

“我倒是想在这洞天福地中多呆些时日,年前可是见识过了天池山的秀美风光,令我流连忘返,只可惜军哥还有好几封信要我去送,无福歇息下来啊。”吕臣微笑着应答道,一副信我已经送到,立马就要离去的样子。

吴芮见状连忙拦住他,殷切地说道:“吕兄这可就生份了,二位舟车劳顿,不管怎么样急,也得留下来歇息一晚,再说我还有事情要动问二位呢。”

吕臣也不是真的那么急,梅绢这些信,不用看也知道,交代的应该都是未来几年,甚至十几年,几十年的事,根本就不在乎几天的迟早,所以也就顺从地跟着吴芮来到吴家。

对于吕臣和丁庚的到来,吴家人十分重视,当天准备了宴席,吴申和梅氏都出来相陪,不过吴厥去天池山的道观修练了,一般情况下都不会回家,等若是不部世事,故此也没有去通知他。

当然,若是梅绢前来,则又不同,毕竟梅绢在鬼谷门的身份摆在那里,吴厥也只有恭敬的份。不过吴芮也表示了要去通知吴厥下山前来和吕臣相见的意思,吕臣知道自己不过是沾了梅绢的光,很坚决地制止了。

席间因为还有吴家一些小辈和吴家军的将领在,不是说话的好时机,吕臣和吴芮都十分默契地没有谈及梅绢之事,就是单纯地和吴申、梅氏等人说一些家长里短,见闻趣事而已。

宴罢,吕臣和丁庚被请到后院,吴芮、吴申和梅氏三人都是一脸凝重地看着二人,向二人打听梅绢的情况。

吴芮的功法是梅绢所传,吴申深知梅绢这个梅山少主在梅山的重要性,对梅绢的去向自然很是关注,梅氏作为梅绢的亲姑姑,则更关心他的安危。

“军哥的安全应该没问题的,你们不用太过担心,不过我和他定了半年之约,半年没有回来,我便奉命将他留下的信札送到各处,并不是他出了危险才来送信的。”吕臣见三人的脸上都有担忧之色,梅氏的脸上更是担忧之中还带着悲切之情,便出言安慰道。

“你说他一个不到八岁的小孩子,独自一人去一个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地界,怎么可能没有危险?要是没有危险,又怎么会过了半年多还不回来的?”梅氏眼角带泪地说道。

“哎,我说,你这婆娘,可别说晦气话,绢儿虽然只有八岁,但他已经是真人境了,而且你刚才也听吕贤侄说了,他能深入海底百多丈,这已经是擒龙伏虎的本事了,哪里去不得?”吴申沉声说道。

“那他怎么过了约定的半年还没有回来?还事先写好遗书,打发人来送?”梅氏泪眼婆娑地说道。

“你这婆娘,越说越没谱了,什么遗书?你这是咒他吗?这不过是留信,说明绢儿早就料到去了另外的世界,很难一下子找到回归的途径,所以才留下这些书信,这叫运筹于帷幄之中,洞见未来之事!乃是仙人手段!”吴申这回是真来气了,冲梅氏大声说道。

梅氏也知道自己失言了,用衣袖擦了擦眼泪,也不敢再哭,显然是害怕自己的所说所想会因此成真。要说梅氏也是女中豪杰,吴芮能成大业,与梅氏的教诲是分不开的,不过他毕竟是一女流,事涉自家侄子的安危,一时乱了阵脚,也是有的。

“不是说绢儿留了书信给你吗,说了一些什么内容?”吴申见梅氏消停了,便回过头来问吴芮道。

“说了好多,不过我也没看明白,你自己拿去看看吧。”吴芮在回到家里之后,便已经看过信了,只是对信里说的内容有些云里雾里的,不明所以,本来就准备拿着信去问一问吴厥和吴申,当下见吴申

问起,立即把信拿了出来给他。

吴申接过信,也认真地看了起来,越看他内心越震惊,他毕竟比吴芮年长,能够从信中的只言片语中,分析出许多言外之意来,信中一些隐晦的地方,他也能猜测出一些未来的走向。

其实吴申对未来的局势,也是有一些自己的判断的,而且他的判断还非常的准确,要不然他也不会从楚国的朝堂抽身而退,隐居到这彭泽之畔来,正因为如此,吴申看了梅绢的信,心中才会掀起惊涛骇浪,因为梅绢信中之言,与他的推测暗合。

如果梅绢是一个久居朝堂的士大夫,有这样的判断并不出奇,但他只是一个八岁的小孩,而且信中所说的,并不是简单的猜测。他在信中所作的安排,就是按照已经发生了作出来的!

“一切按照绢儿在信中所说的做吧。未来之事,就看你的了。”吴申将信看了两遍,郑重地对吴芮说道。

梅氏见吴申神情凝重,从吴申的手中拿过信札看了起来。

“这倒是不错,本来就应该如此,我们就应该向临湘发展,这样才能和梅山守望相助,我们两家一家代表了吴国遗族,一家代表了越国遗族,吴越相亲,不管是哪个国家,都不敢轻撄其锋!就是再建一国,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还是绢儿有见识!”梅氏看了信之后,自动忽略了信中对于大势的判断,却对梅绢提议吴家向临湘发展,和梅山成犄角之势大加赞赏。

“你这婆娘,只看到其一,没见到其二,绢儿信中可是说了,要我们韬光养晦,静待天下大变,只能暗中发展势力,万不可在近期大张旗鼓地扩张,还特地告诫我们,不要与秦国为敌,若是秦国攻来,最好的办法是不与之相抗,要避其锋芒,保存实力。”吴申没好气地对梅氏说道。

“我对这个问题就是想不通,按表弟所说,要我们暗中发展,为的就是等待天下大变,但秦国攻击楚国,不就是天下大变的时候吗?怎么却又交代我们不要与秦国相抗,要避其锋芒呢经?若是这样的话,秦国必会一统六国,到时天下太平,又还有我们什么机会?”吴芮有些疑惑地问吴申。

“这个问题,你问我,我问谁呢?不过我想绢儿既有此安排,自有他的道理,我们只需照作就是了,在此之前,我们就经营好自己这一亩三分地,善待黎民,强大自身。”吴申略显郁闷地说道。

吴申在这里只是说善待黎民,却没有说百姓,是因为吴越之地本来就是九黎之民,简称黎民,都是蚩尤的后代,而百姓,则是炎黄的后代,在远古时期,百姓的地位远比黎民要高。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