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大唐逆天子

第三十二章 新内阁

  • 作者:席公子
  • 类型:历史文化
  • 更新时间:07-17 22:26:47
  • 完书字数:5678

明眼人都能看出,李承道此举,是以太子之身直接任命了三位宰相!

身为左仆射的裴寂倒还罢了,王珪和魏征两人简直是一步登天。

从武德六年到武德九年,裴寂当了三年实权宰相,乃是李渊的左膀右臂,最信任的人。现在虽说进了李承道的内阁,但原本一言而决的实权宰相,却被原来根本没放在眼里的王珪和魏征掣肘,让他内心还是有些许异样。

不过原本虽然他是大唐宰相,但秦王李世民乃天策府上将,位极人臣,到了封无可封的地步,太子李建成更是实打实的储君,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虽然他名为丞相,但权力比起这两人来,却是低了不止一筹。

现在这两人一死,李渊又几乎把所有权力转移到新任太子李承道身上,李承道没有一朝得势,便要改天换日的想法,第一时间就把裴寂招入新内阁,他上面从三个人,变成了一个人。

虽说有两个平级存在,但实际上话语权是更多了些,这也让原本人心浮动的朝堂稍稍心安,新太子也不是那么不好说话。

罢朝后,李承道带着新任内阁来到两仪殿。

两仪殿内,已经有数名年轻陌生男子垂手而立。

“日后,三位阁臣便移步太极宫外殿办公,每日辰正之后,于两仪殿等候本宫即可。”

“臣等领命。”

三人躬身领命,王珪抬眼看着李承道,眼中神采奕奕,试图把眼前这个锋芒毕露的太子与曾经那个聪慧机灵,又不乏跳脱的安陆郡王联系起来:“内阁初立,臣等请太子殿下教诲。”

别看刚才朝堂上李承道说得好听,什么及冠之年才疏学浅,还要以贤臣为师,但只要想到不久前的玄武门血战,李承道竟然在李世民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还利用皇城内宿卫军和禁军控制城高墙厚的玄武门,并拿到李渊诏书这样十死无生的情况下,依旧绝地翻盘。

不仅斩下李世民的人头,还满身鲜血得亲手提着曾经战无不胜的秦王人头来祭奠李建成,就能看出这个年仅十五岁的新任太子绝对不是表面上那么简单。

他们仨要真拿自己当辅政大臣,乾纲独断,秦王就是最好的下场,到时候死则死矣,若再落个权臣擅政的骂名可就遗臭万年了。

李承道微不可察地瞥了眼低垂着眼皮的裴寂,又扫了眼王珪和魏征两位兴致勃勃的新阁老,满意地点点头,看来这三人还有点自知之明,没有膨胀。

“中枢三品并以上大员任命、地方四品并以上任命,着吏部赴察,报与本宫阅览。

国库收入、支出,户部与地方核算后,报与本宫阅览。

赈灾、工事着户部、工部、地方合议后,报与本宫阅览。

涉及军政,本宫不日将成立军机处与总参谋部,所有作战计划,战略方针,大唐全境的战略布防,都交由总参部制定;军机处负责具体调兵遣将,将领任命以及士兵训练;至于兵部,以后主要负责军籍饷银,后勤粮草,军械制造,防御工事以及管理现役和退役士兵的违法违纪等。直接对本宫负责,内阁有知情权以及建议权,可另行标于附录上呈与本宫。

边疆战事、宗族亲王速交于本宫,不可耽搁。

一应事宜,无论繁简,务要当日完毕复还尚书省,不可过夜,本宫自詹事府及青云学院挑选三十人,交予汝等,随扈两仪殿,卿等每批注一份奏折,交人送于本宫阅览,本宫批红后,复还尚书省。

如有棘手不决之事,每日两仪殿小朝会,卿等与本宫共议。“

三人都是心中一凛,这李承道,一点不像二十岁的年轻人!

人事、财政、军权,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三点都攥在手里,放出来的权利没有这三点的支撑,都是无根浮萍,有与没有都在李承道一念之间。

以上这些如果全部要李承道批红,那他除了没有皇帝之名,已经完完全全是大唐一千五百万人的当家人了,不过这对王珪和魏征来说是好事;至于裴寂,这些权力本就抓在李渊,李建成和李世民手中,现在只不过转移到李承道身上罢了。

“臣等遵命。”

给新内阁三人立了规矩后,李承道便转向裴寂。

“裴寂,自武德四年起,陛下改铸钱币,交由你掌管并施行,现在我朝钱币使用情况如何?”

李承道并没有拐弯抹角,钱币乃是一国财政最最重要的一部分,裴寂是李渊最为倚重的心腹大臣,武德四年,李渊赐裴寂自行铸币权,现在李承道一开口就是钱币,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啊。

裴寂心中一颤,他为相后,整个大唐的铸币权都抓在他手中。

大唐的开元通宝已经脱离了原始由重量定价的体系,钱币已经不是由金属本身的价值来决定,所以被称为“通宝”,“元宝”,大大减缓了开采铜矿的压力,但这也导致了其中可操作的空间大大增加。

虽说不能明目张胆地大动手脚,但只要从指甲缝里流出一点,就足以让任何一个家族积累大量财富。

“回太子殿下,我朝初立,使用的是隋朝的轻钱,积八九万枚才满米斛,乃至武德四年,承陛下重托,予臣铸币之重担,臣与户部同僚思量再三后,决定废除历代以株,两为名之钱币,改为通宝,因我朝初立,乃开天辟地之功,又名开元通宝。”

“开元通宝长八分,重二株,积十钱为一两,千钱重六斤四两,材质由铜八成三,白蜡一成半,余下乃是黑铅,现铸钱炉二十三处,年用铜料21200斤,白蜡31700斤,锡500斤……”

裴寂洋洋散散讲了小半个时辰,才把武德九年大唐的钱币情况说清楚。

他以前和李承道几乎没有接触,只是因为焦炭和那首名震长安的《水调歌头》,才对李承道有所耳闻,所以在不了解李承道性情之下,不敢有所隐瞒,毕竟钱币之事,只要李承道去户部一查,就能非常清楚。

何况铸币这块牵扯太广,东宫,秦王府,齐王府都牵扯其中,现在三家只剩一家,李承道如果真像借机动手,只要让大理寺仔细查究,他这个新内阁阁老屁股还没焐热,就得从天上掉入地狱,能留全尸都是奢望。

“恩,原来如此。”

李承道微微皱着眉,一幅若有所思的样子,两仪殿内陷入死寂,空气似乎凝重得仿佛能滴出水来。

不知过了多久,裴寂额头已满是冷汗,却不敢擦拭。

这时李承道才微微一笑,再次开口:“本宫觉得铜币铸造费时费力,前期开采铜矿需要用到大量人手,运输,铸造,一整套流程走下来,小小一枚开元通宝铜币,没有几个月的功夫根本没办法使用。不仅如此,虽说单枚开元通宝不是很重,但如果要大规模交易的话,非常不方便。”

“前段时间,本宫就看到有人推着一车车的铜钱去买粮买盐,着实荒唐得很。”

李承道笑着说起十几日前长安城内的大宗商品战,三位阁老心领神会,当时他们可是亲眼见到无数纤夫拉着几十上百辆车的铜钱奔走在长安城内大肆买大宗商品,那架势,百年难得一见。

“那太子殿下的意思是?”

听到李承道的笑声,裴寂才舒出一口气,看这架势,李承道是不准备追究了。

不过钱币重量和体积乃钱币之特性,开元通宝不因重量计价,已经大大减轻了重量,李承道此时说这番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裴寂跟了李渊几十年,对这位老上司的性情摸得是滚瓜烂熟,但面对第一次见面的李承道,他就两眼一抹黑了。

“裴寂,你看,如果把开元通宝从铜钱换成纸币,如何?”

“什么?”

裴寂,王珪,魏征,同时大惊。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