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春秋之圣徒

第74章·兵者诡道也上

  • 作者:姬树人
  • 类型:历史文化
  • 更新时间:06-10 08:44:08
  • 完书字数:4802

春秋去古未远,氏族军事制度有所残留,所以许多国家的人大多十分尚武。

正所谓“四时出郊,以示武于天下”,平日也有各卿大夫和城邑主组织的春搜、夏苗、秋狝、冬狩四次例行的“军事演习”,好让国人不忘武备。

此外,还要加上三老不时举办的乡射礼,国人习武和训练的频繁程度,都是后世历朝历代无法比拟的。

所以,在政变或内战时,往往这些家中藏有武器的“预备役”国人投靠哪边,哪边就能成为胜利者。

这也是从西周幽王时丰、镐两京“国人暴动”,到卫国历次卿族斗争给卫人留下的刻骨教训。

所以在卫灵公不愿意让贵族们拥有大量武装,而时不时鼓动战争,并且各贵族们派兵参战。

一方面,即可以削弱贵族们手里的私兵。

另一方面,也借此机会,试探那些贵族不受他的制约。

凡是私兵过多,或不受他节制的贵族,卫灵公都会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想办法削弱他。

这与卫灵公的喜好无关,只是单纯作为卫国国君,维护自己的地位和统治而已。

姬龄虽然没有过多的武装,可是他身为卫国之臣,不降水车献于他这个国君,而是将水车献于南子,这在卫灵公眼里简直如同,不将他这个国君放在眼里。

如今十架水车已经安装在南子的封地,据说有了此物,南子在今年的税收也比往年多得多。

于是卫人皆称南子有识人之明,能重要贤才。

这不是从侧面说,卫君无德,故而贤才宁愿投靠南子,也不愿意投靠卫君吗?

起初卫君本以为姬龄只是国人称赞的一个好学少年而已,其才其学,如何能与管仲贤相比。

如今看来,姬龄此人如果不同夸夸其谈之辈,反而是一位难得人才。

但这件事情卫君已经做错了,且轻视了姬龄,那他便不会在招揽姬龄。

因为作为卫国国君,他要让卫人看到没有得国君赏识的人,就算是有天大的才能,也不可以不重视他这个一国之君。

所以卫君通过行使国君的权利,将姬龄派到战场上去,想让在战场上吃尽苦头。

到时候姬龄是生是死,一切都是他这个国君说了算。

姬龄知道自己得罪了国君,接下来的日子绝对不好过。

但他也对此无可奈何,以往他忽略了军事建设,现在他才深刻意识到“枪杆子里出政权”这句话。

不过不要紧,一切都还来得及,姬龄已经打定主意,在这行军的路上大量征兵。

如今士卒已经训练了大半,虽然按姬铎说要三年才能成军,可现在姬龄已经没有时间。

搏杀、刺击、防御可以在路上边走边练。

缺乏实战,不要紧,此时正处于春秋,最不缺少的就是战争了。

一些都很匆忙,在粮草准备好以后,姬龄立即下令,即刻出征,连誓师占卜都没有进行,便草草出发了。

等姬龄走后,章恪立即下令,所有人立刻修建防御工事,章恪、姬铎、姬龄三人早就针对游村的地势,作了提起规划,只不过姬龄一直都未在意,所有这个防御工事,也修得很慢。

如今姬龄走了,章恪立即将防御工事的加固修建,提上了日程。

在游村六七个边角也立起了简单的望楼:把树干去除枝叶,用粗大的铜钉木钉钉在一起,搭建起来,在望楼上的人可以俯瞰和远射。

围栏上还竖着两尺高的扎手樊篱,抹了潮湿的牛马粪和泥土。

而前后门处,更是有互为犄角的三座门楼,按照章恪的吩咐,乘着没有敌人未至,众人在门外门内的路口处,都燃烧起了明晃晃的柴火堆。

这些火堆能照数丈之远,形成了一条黑夜里的光带,不仅将门外的视线死角也照了出来,谨防偷袭。

还使得游村内的兵卒调度,物资运送,可以在能见度较高的情况下进行,避免了黑夜里的混乱和出错。

漫长的木栏交给了防卫队照应,而敌人进攻的重点前后门,则要靠以兵法严格训练了半年的乡卒们来守了。

全村已是全民皆兵,如今游村内的可用之兵,现在还剩下近三百人。

虽然姬龄对外宣称拥兵八百,募兵一千,可实际整个游村的青壮年男子,也不过九百人左右。

其中有两百名持戈矛长兵的士卒,被一分为二,一半自己带走。

一半交给章恪统领。

山此时已经充为章恪的重甲亲卫,则扈从在章恪身边。

所以对于守城最不可或缺的弓手,姬龄也带走三分之一,只给章恪这边留了守望楼的几人。

其他缺额,则征召附近的国人,从那些经常射箭,却未达到材士标准的国人男子充数。

而牙、苍所在的辎重两则,负责守在匠作坊和仓禀处,保护工匠和粮食、钱帛等,同样万万不能有失!

当章恪抵达后门时,敌人还未来到。

山眼尖,平日时,在山野、沼泽,打猎,只有野兔、山鸡蹦出来,都会被他第一时间看到。

他便被章恪点了跟随在身边,一同上望楼观察形势;章恪之所以如此紧张,那是因为他早已得到消息,说是,等姬龄出征时,卫宜会兴兵来犯。

在得到这个消息,章恪第一时间便将这个消息告诉了姬龄。

章恪本以为姬龄会询问消息的来源,可姬龄只是淡淡问了一句:“可靠吗?”

章恪以自己的家族的名义起誓,这个消息绝对可靠。

随后三人便禀退了山等人,定好了引蛇出洞之计。

由姬龄带领大部队佯装出征,等卫宜率军来攻,章恪防御卫宜的正面进攻,随后姬龄从后面冲杀,章恪与姬龄形成两面合围,前后夹击。

章恪、姬铎对于姬龄此计颇为赞同,本来两人以为并不通军事,可没想到,人家那里不是不懂军事呀!

而是深得兵法的精髓。

这真是老王八壳里躲猫猫——深藏不露呀!

登上望楼,游村早已,不在似往日那般充满烟火味,取而代之的肃杀而紧张的气氛,早已笼罩了整个游村。

从章恪的位置望去。

只见游村内到处点起了火把,一队又一队的防卫队的队员在墙边巡逻,像是护巢的兵蚁。

而各个望楼上。

也挤着数名弓手,他们紧张的调试着弓弦。

箭矢则由辎重两的士卒,在可靠钢和工匠的帮助下。

从仓库里驱车运来,用竹篚送到他们手边。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