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五胡烽烟

0206 打脸王谢(第四更)

  • 作者:步兵长
  • 类型:历史文化
  • 更新时间:02-06 14:32:46
  • 完书字数:4758

三人坐好之后,王羲之率先开口问道:“如果我没记错,请柬上写的是开元三零五三年,不知道这个开元是谁的年号?”

金如山道:“开元不是任何人的年号,而是开启新纪元之意,是从黄帝登基那一天开始计算的。”

王羲之惊讶的道:“黄帝?难道你主是黄帝后裔?”

金如山道:“王公何出此言?黄帝乃人文始祖、炎黄先祖,我们所有人都是他的后裔。”

“且三皇五帝都没有使用年号,我等后辈不过是承袭祖宗基业,又有何颜面给自己加年号?”

“故我大唐并未采用旧有的纪年方式,而是以黄帝即位之日为开元元年……今年恰好是开元三千零五十三年。”

王羲之和谢安面面相觑,他们猜了很多种可能,唯独没有想到这一个,居然真的有国家不用自己的年号。

不对,不能说他们没有用自己的年号,而是人家显得更加的大气。

金如山又介绍了一下开元纪年的好处,最主要还是使用起来方便。

以往都是根据皇帝的年号纪年,有些皇帝一年换一个年号,太复杂了。有些人活几十年,要经历几十个年号……

别说普通百姓,读书人有几个能把这些年号记清楚的?想算算自己几岁了,都要扒着书本计算才行,太麻烦了。

开元纪年是一年一年的顺延的,中间没有中断和变动。知道哪年出生的,减一下就知道多少岁了。

记录历史也更加方便,多少年前的事情一目了然。

王羲之和谢安互相看了一眼,脑海里同时浮现出那四句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以前他们只以为这是某个大儒的的座右铭之类的,现在看来不仅仅是大儒,整个国家都是这样的想法。

不,或者说正是因为整个国家的人都是这种想法,才培养出了如此胸怀天下的大儒。

仅仅是一个纪元方式,就让他们看出了双方高度上的差别,两人心中都有些羞愧。

想要和对方大儒争高下的心思也淡了。

你的理论知识在丰富又能如何?别人已经在行为上碾压你了,还怎么争?

肯定不缺昧着良心争口舌之利的人,但他们不是这样的人。

随后又聊了一些别的小事情,王羲之开始引导话题:“这么多年为何从未听说过唐国的消息,难道你们不和外界接触吗?”

金如山为难的道:“这……我刚才说过今日只为做生意,本不想说这些事情。但两位都是我尊重的名士,就和你们说说吧。”

“其实在晋国刚刚建立的时候我们就来过,中原毕竟是汉家正统所在。司马家结束乱世,我们也想举国内附。”

“然而,当晋国推行九品中正制、分封诸侯王的消息传回国内后,举国上下大失所望。”

“当时就有大儒断言,晋国五十年内必失国祚,中原将重归乱世……果然,正好五十年。”

“晋国不只是乱了,连中原祖地都落入异族之手,我汉家百姓沦为奴隶,自黄帝起至今三千年未有过的奇耻大辱。”

金如山本来是念剧本,但读着读着就联想起自己的凄惨经历,一股仇恨涌上心头,话语中就带着咬牙切齿的感觉。

还好他及时醒悟,讪笑道:“对不起,失态了……”

王羲之和谢安两人只觉的脸在发烧,虽然永嘉之乱和他们没关系,可和他们的祖宗有关系啊。

而且现在中原还在异族手里,这件事情就和他们有关系了。士族都在做什么?他们已经没脸去想了。

王羲之羞愧的不好意思在说话了。

谢安收拾情绪问道:“那为何你们现在又出现了呢?”

金如山沉吟了一番道:“因为一个人。”

王谢二人心中一紧,虽然还不知道是什么人,但他们已经有预感这个人很可能就是谢道韫。

“我唐国虽然不愿和晋国往来,但每年都会有人隐藏身份到晋国游历,所以我们对晋国的事情了如指掌。”

“三年前我主曾经来晋国游历,哦对了,当时恰逢王公召开兰亭文会。我主慕名而去,还和你与谢公有一面之缘。”

王羲之惊喜的道:“哦?那真是我的荣幸,只恨当时不知道他的身份,否则我一定邀请他去参加。”

金如山露出一个奇怪的笑容,道:“当时我主仰慕王公与谢公美名,也想去参加,甚至还准备了一首长诗。”

王羲之心中一咯噔,意识到事情可能不对,但还是问道:“那为何他没有出现呢?可是有事耽搁了?”

金如山道:“非也,我主当日也到场了,只是亲眼目睹有权贵杖毙了一流民少年,诸公居然没有一人为其说情。”

“他非常失望,留下一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人血酒肉不吃也罢,就离开了。”

王谢二人脸上就像是开了酱房一般,一会儿青一会儿红一会儿紫。

王羲之更是用袖子遮住了自己的脸,留下一句:“实在无颜面对金掌柜,王某告辞。”

说完掩面而去,就只剩下金如山和谢安二人。

谢安也想走,但他知道自己不能走,因为想要的答案还没有得到。

而且他很清楚,刚才王羲之并不是因为羞愧走的。

王羲之不是那种逃避责任的人,如果错了会坦然面对。刚才不过是借故离开,把空间留给两人。

因为接下来谈的话题很可能会涉及到谢道韫,这是机密,他这个外人不好在场。

至于他们是怎么猜到接下来的话题和谢道韫有关的,其实并不难。

唐国国主在兰亭文会那一段时间出现在了会稽郡,而谢道韫恰好是那一段时间失踪的。

又从渔夫那里得到了情报,疑似谢道韫的女子去了唐国。而唐国又因为一个人改变了国策,主动和外国打交道。

能靠一己之力影响一国国策的,身份必然不简单。

这些情报综合到一起,答案已经呼之欲出。

但是猜到和真正听到答案还是有本质区别的,所以王羲之借机主动离开了。

也通过这个动作告诉谢安,这件事情我不会告诉任何人。

对于这位忘年交,谢安心中只有感激。

平复一下激动的情绪,谢安紧紧盯着金如山,问出了那句憋了许久的话:“我那侄女谢道韫是不是在你们唐国?”

金如山笑道:“然也,她正是我唐国的王后娘娘。”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