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征战三国,从曹操之弟开始

第43章救济0姓

  • 作者:九州散人
  • 类型:历史文化
  • 更新时间:11-24 06:46:13
  • 完书字数:7650

“叔烈,叔烈!”

就在这时,牛车上的老太太迷迷蒙蒙醒了过来,并且开口呼唤年轻人的名字。

年轻人姓周,名正,字叔烈,乃是洛阳周边周家村人。

周正在家中排行老三,上面还有两个哥哥,年幼时家中条件还算不错,在私塾中读过几年书。

不过,就在最近几年,他家的情况却是每况愈下。

六年前黄巾起义时,一队黄巾兵裹挟走了周正的大哥,从那之后他大哥就仿佛人间蒸发,再也没有了一丝消息。

也不知死在了哪个异地他乡。

就在去年,董卓麾下的西凉士兵抢劫洛阳周边村庄,周家庄也惨遭劫掠。

周正的父亲以及二哥,为了保护他这个弟弟,全部死在了西凉兵的屠刀之下。

自此,这个家中便只剩下他和年迈的老母亲一人。

“娘,娘,孩儿在这儿呢,孩儿就在您身边呢。”

周正快步来到老太太的身边,双手抓住老太太的双手,嘴中柔声说道。

“叔烈,娘现在感觉好饿,我们还有吃的吗?”

老太太有气无力极为虚弱地对年轻人问道。

“娘,有的,我们还有吃的,孩儿这就给您去取。”

年轻人从老黄牛角上取下一个瓦罐,将塞住瓦罐的瓷碗取下,拼命朝瓷碗中倾倒了半天,终于倒出小半碗大麦粥来。

其实,这已经不能称之为麦粥了,因为整个瓷碗中满是土黄色的汤水,麦粒根本没有几颗。

但即使如此,年轻人还是忍不住狠狠咽了口唾沫。

原因很简单,他也已经整整一天滴水未进了。

而这一碗麦汤,已经是他家最后的一点口粮了。

“娘,娘,饭来了,您快点将之吃了罢。”

年轻人将老太太扶起,让她轻躺在自己怀中,然后亲自将这碗麦汤喂进了老太太口中。

一碗麦汤下肚,老太太气色这才好看了一点,嘴中也不嚷嚷着肚子饿了。

“叔烈,我刚才听人说,前面就是关中地界了,说我们这辈子再也回不到自己的家乡了,这是真是假啊。”

“娘我已经老了,自感时日无多,娘真的不想去那什么关中,娘希望死后还能葬在自己的家乡,陪在你的父亲以及二哥身边啊。”

老太太说到这里,内心悲伤弥漫,不由地捂住双眼声泪俱下起来。

“娘,你不要听那些人胡说,他们都没有读过书,心中能够有什么见识?”

“据孩儿所知,这支可是曹操曹大人的军队,而曹大人首发诏书,是关东十几路诸侯的召集者,他可是立誓要打跑董卓,怎么会把我们再次送到董卓手中呢?”

眼见自己的母亲悲伤落泪,年轻人连忙开口安慰。

“嘿,姓周的,你在这里装什么大尾巴狼,你不就是读过几天书吗?可是这样又有什么用呢?你现在还不是和我们这些粗人待在一起?”

“对,你口口声声说我们没见识,你自己若真有见识,又岂会落到如今这步天地?”

“到现在了还为这支军队辩解,我看这姓周的就是这支军队的走狗,兄弟们我们一起打死他。”

周正身边坐着几名庄稼汉子,此刻这几名汉子听到周正说他们没见识,不由得恼羞成怒,一齐朝周正扑了过来。

周正身体本来就较为瘦弱,再者周正已经整整一天粒米未进,哪里能够抵挡地住?

只是不多时,周正便被几个汉子按倒在了地上。

但是,就算到了此时,周正口中还在大声地呼喊着:

“曹将军是不会放弃我们的,曹将军带我们来到函谷关,是为了夺下函谷关,为撤退洛阳扫除后顾之忧。”

“不信你们等着看,再过不久,曹将军就会护送我们返回洛阳了。”

“住手,快快住手,我家将军有令,百姓之间不许打闹,否则军法从事!”

周正刚刚和几名汉子扭打在一起没有多久,就被一小队士兵强行拉开了。

那几名主动闹事的汉子,更是被这队士兵重点照顾,直接被狠狠按在了地上。

对于不断拿皮鞭抽打他们的曹军,这几名汉子心中是有很多怨恨的。

不过,当他们抬起脑袋,看到搬运到他们面前的几只大桶时,这些怨恨立刻便消失地无影无踪。

究其原因,便是因为这些大桶中,盛装的全部都是郁香浓稠,金灿灿的粟米饭。

就连在一旁的周正,也是不敢置信地睁大了眼睛,嘴中不由自主咽了一口唾沫。

装有粟米饭的几只大桶之前,一名身穿黑色盔甲的年轻人站在这里。

在年轻人身后,还有四名举止不凡不怒自威的老者紧紧跟随。

而且,此刻这四名老者脸上,满满都是欣慰与兴奋之色。

年轻人轻咳两声,然后朝着周边朗声说道:

“乡亲们好,我是这支军队的统兵将军,奋武将军曹操曹将军麾下,曹纯曹子和是也。”

“昨日我令手下士兵用皮鞭抽打乡亲们,我也知道,乡亲们此刻对我肯定是恨之入骨。”

“都是我曹子和的不对,在此,我曹子和给各位乡亲们道歉了。”

曹纯说完这句话,双手垂立腰间,向着这些百姓重重弯了一腰。

“将军不可,这些只是一些难民百姓,实在不值得您如此屈尊啊。”

曹纯身边,看到曹纯如此举动的乐安王熬二人,纷纷大惊失色,连忙开口劝阻曹纯。

曹纯身后,杨彪黄琬崔烈荀爽四位老臣,看到这一幕,脸上也满是惊奇意外之色。

就像刚才乐安王熬说的,这些只是一些落难百姓。

四位老臣无论如何也想不到,曹纯竟然会当着众多手下的面,向这些百姓鞠躬致歉。

四位老臣虽然不断恳求曹纯救这些百姓的性命,但这只是出于他们作为士大夫的品行操守,并不意味着他们在心底认可这些百姓的身份。

他们扪心自问,若是与曹纯互换身份,他们是绝对做不到曹纯这般举动的。

“难道曹纯只是为了演戏吗?”

心中刚刚闪过这个想法,四位老臣就立刻摇了摇头。

汉末平民百姓地位低下,世家大族子弟根本看不上平民百姓。

就算逼着让这些世家子弟演戏,这些世家子弟们也不会向平民百姓鞠躬的。

由此可见,曹纯是真的关爱百姓。

此时,不仅杨彪四位老臣心中充满了意外,就连这些百姓们也全部受宠若惊。

统领上万精兵的统兵将军,竟然向我们鞠躬道歉了?

惶恐之余,在心底更有一股浓浓的感动与欣喜。

“这位将军快快请起,我们不值得将军这样啊。”

数名上了年纪的老者从百姓中越众而出,亲自将曹纯扶了起来。

“乡亲们,之前我种种布置,只是为了夺下这函谷关。”

“而此刻,函谷关已经被我们拿下,董军便被我们挡在了函谷关以西,我们再也不用担心董军的追击了。”

“没有了后顾之忧,我们便可以安心返回洛阳了。”

“接下来的三天,我军会在此不停施粥,来时乡亲们受尽千辛万苦,回去地路上不能再让乡亲们饿肚子。”

“乡亲们肯定都已经饿了吧,现在就过来领粥吧。”

“每个人都有,乡亲们不要挤,排好队伍,慢慢来。”

听到曹纯这句话后,乡亲们脸上先是愣了愣,然后爆发出了一阵惊天的欢呼,纷纷拿起碗具,排队领起粟米粥来。

这些百姓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太平时节他们尚且不能吃到粟米粥,在这举家逃难朝不保夕的时候,他们竟然有幸吃到了粟米粥。

“伯仁子方?”

这时曹纯突然呼唤了王熬乐安一声。

“将军有何吩咐?”王熬乐安拱手说道。

“将我刚才所说的话,传遍百姓中的每一个角落。”

“另外,命令军中火头,在百姓中再多立一些粥棚。”

“不要担心浪费粮食,煮好的粥中必须能立起木筷,你们二人就在一旁监督,若是有人胆敢阴奉阳违以次充好,不必报与我,斩立决!”

“诺。”王熬乐安满脸兴奋地领兵离去了。

“这就是这支军队的统兵将军吗?我已经想了千遍万遍,却怎么也没想到,他竟然如此地年轻!”

周正周叔烈也排在领粥的队伍中,只是,他一边排着队,一边还在不停偷偷打量着曹纯。

“极具战略眼光,而且关爱百姓,真是一位好将军啊。”

“这位将军对我和老娘有活命之恩,若是,若是我能在这位将军手下当差,那可真是再好不过了。”

周正刚刚想到这里,便立刻自嘲地摇了摇头。

自己虽然也在私塾读过几年书,但说到底还是一个泥腿子。

放着诸多的世家大族子弟不用,这位将军怎么会录用自己为手下呢?

排队的队伍不停前进,不多时,周正便领到了满满一大碗浓浓的粟米粥。

“娘,刚才您只是稍微填了下肚子,哪里能吃得饱?现在孩儿领了一碗如此浓稠的粟米粥,您可以痛痛快快吃上一顿了。”

周正端着盛有粟米粥的瓷碗,满脸傻笑地举到母亲身前。

“叔烈,刚才娘已经吃了一些了,现在已经不饿了,这碗粥还是你先吃吧。”

老太太心疼这个唯一存活的儿子,又将瓷碗推了回去。

“娘,孩儿身强力壮,孩儿不饿,还是娘你先吃吧。”

“况且刚才那位曹小将军说了,像这样浓稠的粟米粥管够。大不了您吃完之后,孩儿再去吃就好了。”

“好好,我吃我吃。”

听周正说到这里,老太太便也不再坚持了。

只是,老太太一边吃着,一边嘴中还在不断低声喃喃:

“那位小曹将军真是一个好人啊。”

另外一边,杨彪看着眼前军民和谐其乐融融的景象,脸上满是笑意,不停地用手捋着自己的胡须。

但就在这时,百姓中突然传来了一声“将军万岁”的欢呼。

紧接着,其他百姓受到感染,也不停地开口欢呼起来。

“将军万岁。”

“将军万岁。”

杨彪闻言,脸上的笑容陡然凝固。

捋胡须的右手猛然一用力,直接从下巴上拽下一小丛胡须。

而杨彪似乎是联想到了什么,满脸呆滞,就这么原地僵立起来。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