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虎豹骑之纵兵夺鼎

第八章 各方反应

  • 作者:庐陵杨氏
  • 类型:历史文化
  • 更新时间:11-22 19:09:28
  • 完书字数:4260

朱静昌剿灭的山匪在整个青州也只能算是不入流的小角色,但是却像一块石子丢入潭水,引发了不少波澜。青州刺史杨涉认为这显然是在当众指责他无能,竟然需要养尊处优的宗室亲自下场剿匪维护地方。当御赐的封赏诏书下来后,杨涉心中的愤懑尤甚,当然,不是针对朱静昌,说到底让他丢面子的是郡国兵的那些大大小小的无能的武夫,不是这位陛下称赞的“宗室麒麟子”。

刺史丢了面子,统领整个青州郡国兵的偏将军张羽也就被杨涉狠狠削了里子,刺史府打算严查郡国兵吃空饷的情况,同时着重处置郡国兵滋扰士绅的行为,要严整武备,着手剿灭整个青州的匪患。

偏将军的俸禄算不上很高,张羽能养得起四房夫人,还能置办一套奢华的官邸,手段无非就是这么几个,喝兵血,吃空饷,收取保护费。

现在杨涉丢了面子,就直接拿这些拿捏他,张羽内心也是极为愤怒的,天下承平已久,自诩风雅的文官日益看不起武夫,刺史不过区区六百石,只是个权重位卑的流官,便敢指着自己这个两千石的偏将军鼻子骂,还敢威胁斩断自己的财路,简直不当人子。

但是形势比人强,张羽也清楚只要能让杨涉面子上过得去,自然前面出具的公文也就是个屁话,如果杨涉真的打算捅破这些灰暗的东西,那么就是在打算与整个青州武官同归于尽,我张羽的手是脏的,难道你杨涉就干净了吗?

近年来,郡国兵确实是武备松弛,但是也还谈不上纯废物,剿灭个山匪而已,付出些代价还是很轻松的,之前之所以没有下力气剿匪,无非是不划算罢了。

一时间,整个青州,不只是山匪,各路三教九流都感觉自己的日子难过了起来,朱静昌也只是感觉东海街面上似乎清爽了不少,如果他放眼整个青州,怕是会忍不住笑出声,这算什么?古代版的严打?如果他知道这些事的起因是他带着卫队剿了一群乌合之众,估计也要瞠目结舌。

前几日封赏诏书已经到了东海侯府,被特许再募一千兵员这事也算是个喜事,特别是听说为他递上叙功折子的是东海太守陈文东,朱静昌顿时觉得这些日子对自己比较冷淡的陈文东同志是个好同志。

陈文东心中也是很开心的,因为“政绩斐然”,在京师为官的族叔拜托宣旨的天使给他待了一封书信,告诉他调任京师的事情已经办妥,只看六部一年后哪个部堂侍郎缺位。

扬州柴桑郡,项氏祖宅,当代家主项良看着邸报有些羡慕,他也算是出身豪门,项氏在柴桑经营了几百年,柴桑太守也得看项氏的面子做官,但是说到底不过是一地方土豪罢了,家主项良也不过郡中任个郡尉,哪比得上东海侯这么威风。

益州汉中郡,太平道魁首看着青州分舵递交的诉苦书信,眉头拧成一团,青州今日郡国兵肆意横行,青州分舵损失很大,传教的弟子刚刚煽动些许愚夫,就被郡国兵一股脑全部拿下,说这些弟子走街串巷,刺探虚实,是山匪的细作。

青州分舵实在属于有苦难言,他们可看不起那些为非作歹的山匪,甚至有正义感强的弟子常常做些行侠仗义的事情。

但是张羽显然不认同,太平道的弟子甚至不少都渗入了郡国兵,最可怕的是自己刚刚下了聘书的五夫人家居然也供奉了太平道的大贤良师张静一的神像。

张羽虽然只是个粗鄙的武夫,不懂什么鬼蜮伎俩,但是他认一个理,付出的越多,那么期望得到的回报也就越多,太平道在青州广开人脉,到处传教,甚至渗透军旅,这绝不是一个正常宗派的举动。

所谓的山匪细作当然是他灵机一动想到的借口,太平道平日施符赠药,颇有人望,没有借口直接下手显然要出事,到时候已经想看两厌的刺史杨涉指不定又要怎么拿捏一下他。

太平道益州总坛的骨干已经全部聚拢在了张静一附近,他们也已经知道了青州的局势,甚至有几个弟子的好友也被张羽以“山匪细作”的罪名拿到了牢狱之中。

“老师,青州偏将张羽显然是要与我太平道作对,不如弟子带上几个好手,把这朝廷鹰犬的项上人头取来,以儆效尤!”

说话的是张静一的弟子程远志,一家老小,包括他那刚刚满月的女儿,都在前些年的饥荒中饿死,平素最恨的就是那些道貌岸然的官僚。

“师兄何必如此冲动,若是杀了此人,岂不是公然告知天下,我太平道包藏祸心?还是需另想良策”

程远志的意见并没有得到认可,话音刚落就被一起议事的另一位弟子邓茂反驳了。

“邓茂说的有理,远志,你冲动了,目前还不是举事的好时机。但是你也没有说错,此事还是需让那偏将有所忌惮,加以收敛才是。”见座下的弟子都发表了意见,张静一这次不紧不慢地开口道,“邓茂,太平道弟子里面你轻身功夫最好,又已浸淫先天境界数年,此次便派你前往青州,趁那青州偏将熟睡之时,给他梳洗一番,挽个道髻吧!”

“弟子遵命!”“还是老师手段高明!”

幽州涿郡,一个破败小院里,落魄宗室子弟朱厚照喝完碗中的稀粥,想起前日在村中宗祠看到的那张邸报,心中羡慕至极,都是朱氏血脉,为何如此天差地别。

国朝不允宗室子弟行贱业,不可经商、乞讨等,似朱厚照家中只剩一两亩田地勉强度日的宗室不在少数,每年也就年末能在县衙领上些许肉食,能沾沾荤腥。

想他朱厚照,也是天赋过人之辈,不然不能拜在大儒岳闻门下学艺,只是买官钱委实是太贵了,学成文武艺,居然还是只能回乡操持农具。说起来,他也算是当今天子的族弟,那位“麒麟子”的族叔啊!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