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文学 > 大秦:开局一座兵工厂

第41章:人人生而平等

  • 作者:悲伤的小胖
  • 类型:经典文学
  • 更新时间:11-17 20:03:26
  • 完书字数:5762

一转眼,时间来到了秦二世二年四月,南方的项梁大军已经全部渡过长江,一路上收编了许多义军,逐渐有了十余万人。

听说项梁的侄儿项籍,天生神力,以一敌百,不在话下。

如此声势浩大,让全天下都为之震动。

这也让那些还处在观望中的诸侯认清了形势,积极地准备着前往薛地聚义。

苏启也将燕国的事情安排好了,正准备率军南下。

本来韩氏是想让苏启成婚之后再去,结果苏启不同意,他们也只好作罢。

但碍于韩氏情面,苏启与韩家小妹见了一面。

韩氏与燕王室同姓。

韩氏女姓姬,氏韩,名瑶。

苏启只在韩裘府上短暂的见过一面。

韩瑶说不上太漂亮,但容貌也不差,属于耐看型的。

其实,任何一名年轻女子,仔细打扮一番,穿上上好的绫罗绸缎,给人的感觉都不会太差。

况且韩瑶从小长在深闺之中,五指不沾阳春水,没有做过什么重活,皮肤自然也是吹弹可破。

但这些都是外在的,人的修养和神态是装不出来的。

韩瑶一眼看上去,就会让人觉得超凡脱俗,十分有修养,给人一种大家闺秀的感觉。

气质美女。

这是苏启对韩瑶的第一印象。

只是短短的一会,并未交谈,苏启也说不上来,到底是喜欢,还是不喜欢,只能任由无头的思绪在心中乱撞。

长长的马队从蓟城南门出发,苏启坐着一辆四匹马拉着的轺车缓缓起行,四周有许多铁甲骑士护卫。

这次伴随苏启南下的只有崔炀、周茂、赵谦、郑歧几个武将,已经若干监察司的骨干。

至于其他苏氏集团的核心成员,苏启让他们都留在蓟城稳定朝局,顺便防范一下燕国周围的秦军。

主要是配合涿县学宫的修建。

自从苏启宣告天下,要修一座学宫,作藏书只用时,老士族们就敏锐地察觉到了异样,又开始在暗中阻挠。

他们到不是发现了学宫的真正用途,他们只是单纯的害怕。

学宫一旦建成,肯定会吸引天下许多有才之士前来,到时候肯定会挤压他们的生存空间。

现在,燕国的人才紧缺,大小官吏他们可以随便担任。

但等到以后人才齐备之后,他们之中一些草包肯定会被代替。

这对他们来说实在是不妙。

本来苏启执政的一系列操作已经让他们的权力大大缩水,马上就要于庶民同列了。

现在还要让天下的人才跑来同他们抢生存位置。

岂不恼火?

君不见,秦之商鞅变法后,秦国的贵族被打压成了什么样?

所以,这学宫之事,决计不能轻易完成。

但,让他们更加没想到的是后面。

苏启已经让涿县大营的工匠们开始秘密研制改良造纸术和印刷术了。

这样一来,造纸术、印刷术、火药都会被苏启搞出来,再加上早已在战国时期就初见雏形的指南针,四大发明就齐了。

等到这两件发明问世,他们赖以生存的知识垄断也会被苏启逐渐打破,使他们从基础上,彻底沦为平民阶级。

当然,红色运动的重要一环,就是消灭阶级,苏当然不会怜悯他们。

虽然暴力消灭很快,但也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还是要等时间,让时间和先进的技术通过苏启有意地引导,慢慢地在人群中发酵,最终迸发出星星之火。

说道思想内核,就离不开著书立说。

就拿最近的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吵得热火朝天,写了那么多著作,不都是在争谁是治国的真理吗?

儒家、道家、法家、墨家……

这些学派都有许多著作传世,都有被作为治国思想的先决条件。

只不过在原来的时间线上,儒家很荣幸地被选成了唯一的治国真理,于是无数的后人为儒家的经典注疏,发扬,又写出新的著作,甚至有热心肠的人还会替古人前辈将遗失或者未完成的著作补写完成。

照苏启看来,如果被荣幸选成的门派不是儒家而是别的,只要这个思想是正确的,不会引起国家动荡与分裂,并且符合统治者的要求,那它的待遇也会和儒家一样。

譬如法家,如果秦朝并非二世而亡,且传承数百年,那法家也会和儒家一样,也会有许多后人将法家的经典,诸如《商君书》、《韩非子》等,将其奉为圭臬,注疏无数,发扬光大。

那之后的科举考试,如果有的话,也会考这些典籍,可能还有当朝律令,一切与儒家无二。

想了这么多,那苏启自己的治国思想呢?

虽然这一套红色思想在苏启的世界里,有无数伟人将其发扬光大,并且也有一个十分成功的案例,是绝对的真理。

但在眼前的世界,它只是脑海之中的一些设想而已,没有传世文献作支撑,也没有一些系统的著作来阐明,如何才能为世人所知?

要知道,不管是什么真理,都要经过学术提出的阶段,然后被运用到社会实践中,被大多数精英接受,通过革、命或者改革才能变成治国的思想。

现在苏启的红色运动想法还卡在第一步,并没有系统地提出。

他只是一个高中生,虽然是文科的,但对于红色主义的理解并不深刻,只知道一切核心概念,具体如何阐述,也不是很明白。

于是,苏启居然像一名学者一样,破天荒地思考起了深刻的学术问题。

只知道一些核心概念,然后要推导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显然十分困难。

但苏启不想放弃,也不能放弃。

他实在是太想将这件事情完成了。

况且只要掌握了红色主义的核心概念,结合社会的实际情况,也并非绝无可能。

真理是唯一的确定的东西,但任何的阐述与解释,都不可能与真理相同,只不过是在无限接近它而已。

在纠结了许久之后,苏启还是决定走出第一步。

他召集了许多已经掌握了很多学识的克隆人,让他们编写一篇文章,初步阐述一下他的治国思想。

文言文是瑰宝,无缘无故,苏启不可能对它采取什么行动,所以以后的所有文章,还是统统使用文言文。

但它如今的文字功底还不足以写成一篇文言文章,所以只能求助克隆人。

克隆人不会主动提出思想观点,这样他们就完全成为了苏启思想的传达者,正符合了苏启的意思。

第一篇文章,苏启并不想阐述太多的东西,一切围绕着“以人为本”的思想进行。

有这样思想的文章在诸子百家的著作中不在少数,比如儒家的孟子,就提出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但与此不同的是,苏启在文章中强调了人人平等,与法家思想中的刑罚平等不同,苏启强调的是人格平等,不以出身和身份有差别,每个人都是自由而平等的独立个体,没有尊卑之分。

这个篇文章,是为以后将劳动人民,也就是无产者搬上历史舞台打基础。

首先,要人人平等。

然后才能谈论劳动创造一切,所以劳动光荣,不然的话一切都将没有意义。

撰写文章需要时间,苏启将核心要义告诉克隆人们之后,就踏上了南下的旅途。

按照他的计划,等他北归之后,这一片惊世骇俗的文章就会发表。

到时候,他就可以名正言顺地进行更深一步的改革了。

苏启大军南下的第一站是易县。

易县坐落在易水旁边,就是荆轲刺秦王时与燕太子丹诀别时的那条易水。

如今的易县是燕国边县,临近巨鹿秦军,所以驻扎了大量燕军。

苏启顺势也可以巡查一下易县的防务。  17649/9677928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