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青春校园 > 画坛全能怪咖

第二百九十章 有了倚仗,瞬间淡定

  • 作者:又痒又舒服
  • 类型:青春校园
  • 更新时间:12-19 08:45:58
  • 完书字数:3180

某天夜里,宋太宗赵光义观此画,他惊奇地发现,画里面的那头牛竟然,竟然……从站姿变成了卧姿,卧宿在牛栏之内了!

宋太宗赵光义惊得眼珠子差点儿掉落于地。

等到次日再看,卧宿在牛栏之内的牛,又重回到牛栏外吃草去了。

原来,这幅画的神奇之处竟是,白天和黑夜观画时所能看到的景象,会截然不同。

宋太宗赵光义纳闷极了,遂召集文武群臣询问。

文武百官面面相觑,无人说得出其中奥妙。

为了一求究竟,宋太宗赵光义张贴告示,向天下广求其解。

很快,有一个叫赞宁的游方僧揭榜解释。

说:“这幅画,其实是画了两头牛,栏内一头,栏外一头。栏内那头是用南海珠脂调色画的,只能在夜间看见;栏外那头是用沃焦山石磨石画的,只能在白天看见。”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宋太宗赵光义想亲自作画验证一下,可是没法弄到珠脂和沃焦山石,后来,此事也只得作罢。

后来,这件事儿就成了传说,流传了下来。

许多人都说这是吹嘘的,根本就不可能有这样的事儿。

可是,后来又有人在邱至纲的著作《俊林机要》里,也看到了这件事儿。

邱至纲的著作《俊林机要》里记载说,想要作成南唐后主李煜双牛图那样的画儿,还有一样作画材料比珠脂和沃焦山石还要神妙,即取大河蚌含胎欲孕而又未成的泪珠状液调墨,以之作画,白天所画只能在白天看见,夜间作画就只能在夜间看见了。

不过,“大河蚌含胎欲孕而又未成的泪珠状液”比珠脂和沃焦山石还要难弄,邱至纲的说法也没人能验证。

传来传去,南唐后主李煜的这幅双牛图,就成了传说一般的典故了。丁晓剑实在是没想到,此番他还能有幸亲眼见证。

念及于此,丁晓剑快步走至墙边,真恨不得趴在这幅画上细细端详。

小周后兰心慧质,见丁晓剑只一眼就看出了这幅画的玄机,轻移莲步,将御案上的灯盏擎了过来。

摇曳的灯光中,丁晓剑眼中的这幅寓意深邃、乡土气息浓郁的作品,更显清淡雅致,娴熟朗润。

他可是内行,一看就知道,这幅画全图都是用细笔绘成的,能看出来下了很大的功夫,近看牛的神态栩栩如生,牛毛纤细可见,憨态可掬。

把家畜的特点与田园风光完美的融合之后,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出来,笔稚古朴,对牛的刻画形神毕现,很有其独到之处,整幅画简洁明快,率笔为之,线条精准,跃然纸上。

此幅画为纸本卷轴,大小约,纵一米,横60。一看就是李煜花了大气力和大精力所绘成的精品中之精品。

原本丁晓剑只知道李煜擅画田园景物,多写意,取材别致,亦工人物、花鸟,真是没想到他竟然还这么擅长于画牛。

这画牛的功力,即便就是与非常擅长于画牛的大家相比也不遑多让啊!

譬如,唐代的韩滉、戴嵩,宋代的阎次平、李迪,元代的杜本和明代的许道等。这些人都是以画牛见长的,他们的遗世佳作丁晓剑也全都见过,后主李煜所画的这幅双牛图,和他们相比,非常中肯的说,真儿真儿的是,一点儿也不遑多让。

这看也看了好半晌了,感慨之余,丁晓剑脱口而出:“这幅双牛图,笔力惊艳,蹄角生动,不减韩滉、戴嵩,若是能够妥善保管,肯定又是一幅惊艳后世的大作呀!”

李煜闻言,倍觉面上有光。

再加上,丁晓剑从始至终都没有觉得这幅图上只有一头牛而感到疑惑,他一下子就明白了,他引以为傲的绝技,在丁晓剑面前,根本就不值一提。很有可能班门弄斧了。

<ins ss="adsbygoogle" style="disy:block" data-ad-client="ca-pub-4121986937661579" data-ad-slot="1016693305" data-ad-format="auto"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ins>

(adsbygoogle =|| ).push({});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