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猎玫

第247章外籍兵团

  • 作者:明蚊不吸暗血
  • 类型:历史文化
  • 更新时间:01-16 20:52:50
  • 完书字数:7604

好多官兵都是生平第一次见到洋妞,看西洋镜似的挤到团部来瞧新鲜,却被嵋猴子通通轰了出来。

“还以为你抓了个洋官,结果给老子弄来个洋妞。”嵋猴子搁下烟杆抱怨几声,背手围着艾玛转了一圈,看得她浑身不自在。

“戴面具的老头太没礼貌了,这在法国是很失礼的行为。”艾玛向李虎巍提出抗议。

嵋猴子猜想她是在骂人,又不屑和女流之辈计较,便转脸去问李虎巍:“这洋女娃骂些啥子?”

“她说,在她的国家,这样围观一位女士是不礼貌的。”他据实而答。

“告诉她,这是在中國……”嵋猴子话说一半,才反应过来自己在半岛也算是个外国人,便红着老脸改了口,“……这是在半岛,得按半岛人民的规矩来!”

反正戴着铝制面具,甭管脸红成啥样,别人也看不出来。

嵋猴子的话把李虎巍逗乐了,好不容易才笑罢:“老猴子你别逗了。人家是记者,又不是当兵的,啥规矩不规矩,我看呐,先把她相机里的照片洗出来。”

这建议让嵋猴子也无话可说,毕竟事关军情,便让李虎巍同马兰一道,带着相机和记者一起去军指挥部,冲印照片的设备只能勉强配到军一级单位。

把艾玛安顿下来之后,军指的参谋捏着一大叠照片走出暗房,眼皮耷拉,语气失望至极:“都是些没营养的内容。”

意思是关键情报没取得,还得在物资紧张的时间点上供养一个法国女人,而且是一个每天必喝咖啡,否则寻死觅活的法国女人,这不是请了一尊饿佛回来嘛。

“他们可不如你好客。”艾玛瞧出了参谋们嫌弃的眼神。

“咱们中國人也爱交朋友,朋友来了有好酒,豺狼来了有猎枪。”他哪里知道,自己随口说出的这句话,在未来会被写入一首歌词。

艾玛开心地拍掌:“我喜欢这句比喻。”

参谋把照片搁在桌子上便走了,李虎巍顺手取了过来一张张翻看。

“这是土伦港,地中海北岸的明珠,很漂亮吧。”她雪白的手移到照片中港口的位置。

“这些军人……”马兰通过李虎巍问道。

“外籍兵团。”

勉强听懂意思之后,马兰表示难以理解:“身为军人,却为别的国家打仗,真不知道这些人脑子咋想的。”

艾玛介绍说,外籍兵团历史悠久,吸纳各国优秀军人加入,加入者可以拒绝参与对母国的战争,他们不是为钱卖命的雇佣军,而是为追求荣誉而来的职业军人。

然而上述说词并不能让马兰信服,在她看来,只有为国效命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军人。

再说,这个叫艾玛的法国娘们儿自从获救之后,就从没停止过对李虎巍表达好感,这很让马兰感到窝火,自然不可能用好脸色瞧她。

李虎巍多少也听出女人之间的妒意,不敢参与这醋海争锋,便一门心思欣赏艾玛的摄影作品。

才翻了十多张,他便情不自禁发出“啊”的惊叹。

“这张照片上的人,你可认识?”他将其中一张举到艾玛面前,捏照片的手不经意地发颤。

“萍水相逢而已,不过,她是个有趣的战士,我会记录在战地见闻里。”艾玛相机所摄之人,尽管脸上涂有迷彩,头发也理成板寸,但那双眼睛则是世上独一无二。

“怎么?你也认识茱丽娅?”艾玛睁圆了好奇的大眼睛,一副“这世界真的好小”的惊愕感。

“啊,是她,乔装改名了?”眼尖的马兰也识出了在重庆渣滓洞同监一年多的北条绫。

李虎巍努力放平心绪,装作若无其事道:“有过一面之缘。”

艾玛眉毛一弯,开心笑道:“想不到你还挺有女人缘呢,外籍兵团里女性凤毛麟角,她也是我见过的最有故事的军人。”

“怎么,你们聊过?”

“是的,她之所以和爱人参加这场战争,既不图钱,也不为名,而是为了一个孩子。”

原来,北条绫不仅来了,还不惜千回百转,取道法国来参战,居然是为了倬云?

她和法国政府之间达成了某笔交易?背后又是平塚那家伙出的主意吗?

他脑中不停翻涌出一串问题来,甚至没有听清楚艾玛后面讲了些什么。

“看得出来,你很在意她。”艾玛年纪虽不大,对人情世故倒是通透得很,悄悄观察出了他的反应。

“艾玛小姐,她……茱丽娅是否对你说过,那孩子和战争之间有什么联系?”

“这个……她似乎不愿意细说,但能猜想出来,履行完和法国政府的这份战争合约,对那个孩子来说非常重要。”

他将艾玛粗浅的分析转述给马兰,也许是女人之间莫名的心灵感应,她亮眸一闪之后立即反应过来:“虎哥,她一定是为了抢回倬云!”

“什么?”他对这个结论有些吃惊。

“北条绫,她算是什么人?日本人?中國人?我看她啥都不算,就是个无国无家的孤魂野鬼罢了。你问问这个洋女人,参加那个外籍兵团是不是能够拿到合法的身份?”马兰是个聪明丫头,很快点出了问题的关键。

果然,艾玛听后立即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艾玛小姐,我……能不能求你一件事……”在指挥所温暖的炉火边,李虎巍将这些年来经历的恩恩怨怨向眼前来自遥远异国的记者和盘托出。

艾玛则几乎是张大嘴巴,全程边发出惊叹边做记录。她万想不到,自己曾与险些改变二战格局的著名女间谍促膝交谈过。

“我的儿子,李倬云,现在与张知行先生和詹妮特小姐一同生活在美国,想必亲如一家。我不希望他的生母毁了这一切。”李虎巍慢慢往炉中添柴,跃动的火光映出他的忧思。

艾玛一字一句记完了全部,却又叹息道:“我能做些什么呢?现在不过是你们的俘虏罢了,还是个没有任何价值的俘虏。”她指着照片自我揶揄道。

“我会向上级请示,你是非作战人员,应该视为平民予以遣返的。回到法国之后,请用你的笔和文章阻这一切的发生吧。我替孩子先谢谢你啦。”他真心诚意朝艾玛鞠了一躬。

意想不到的是,李虎巍的请求很快得到了上级批准。

释放战地记者,这是新中國对美国以外的西方世界发出的善意,也是分化西方阵营的合理策略。

多年之后,法国成为第一个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建交的西方国家,时为议员的艾玛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只是,两军初战不久,前线到处剑拔弩张,热战与冷枪交替不断,此时交返一名记者显然是无法做到的。

1950年11月的最后一周里,即将吞噬数十万生命的大决战在隆隆炮声和极度严寒中再度打响。

军人们面对的大敌不再单是对方的炮火,还有在低温下不断凝固的冰封战场。

历史罕见的暴风雪在破纪录的低温中上演了,这不但是对双方军人意志的极限考验,也是对国家后勤保障能力的一场大考。

一夜鹅毛飘零,尺厚积雪几乎将兴南港掩埋了。

若不是引航员经验丰富,否则运兵舰只休想顺利靠港。

伞兵团长阿朗上校推开舱门之后便被眼前景象震惊了,纵是军史悠久、征战四方的外籍兵团也不曾见过这等场面。

在日本出港时还只是微寒,穿过对马海峡之后,老天就换了一副面孔。

半岛上空砸下棉团大的雪花,让人怀疑太阳是否真的熄灭了。

“干活了!先生们!”当他瞥见动作干练利索的茱丽娅时,不得不再加上一句“女士们”。

气候所限,伞兵团没有条件实施伞降作战,只能与普通步兵团混编在一起。

在阿朗上校看来,这绝对是把好钢用在了刀背上。他原本以为这场战争会提前结束,来半岛不过是一次远途观光,并在兵团史上写下无关轻重的一笔。

但前线形势骤然吃紧,“联合国军”各部都处在风声鹤唳的状态,司令官不得不把精锐部队提前派上战场。

踏上铺满薄冰的甲板,北条绫闭目品尝了入喉如刀的寒气,将神经调整到最适应战争的节奏。

她化名“茱丽娅”,正式身份是外籍兵团伞兵团的上等兵。

而弗林则想到当年在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城下被冻僵的同袍,若不是被一纸调令遣至缅甸,也许自己早已毙命在俄罗斯的严寒之中。

但今日的“联合国军”则后勤无忧,除了足够的御寒冬衣,每名作战人员还配发了保暖内衣和防冻手套。

“动作快!一小时之内必须赶到集结地点!记住,严寒是我们的盟友,它将摧毁中國人最后的意志!”阿朗上校吹响了哨子,伞兵团2000多官兵似一条冬眠中苏醒的黑色长蛇,蜿蜒游上半岛坚硬的冻土。

外籍兵团几乎全员老兵,成员在加入之前基本都在各国军队服役过。无须长官下命令,士兵们自觉地在严寒条件下保持良好的队形和士气,武器状态保养到最佳。

可北条绫仍然面露忧色,炮声从群山背后悠悠飘来,她隐约能感受到李虎巍阴魂不散的气息。

“你还在怀疑他没有死?”弗林似乎猜出了她的心事,怀抱一支加装瞄准镜的法国造mas36步枪紧跟在身后。

北条绫和陌生的战友们一起陷在雪地里,拔萝卜似的抬脚落足:“你呢?你希望他死了么?”

弗林身披雪地装,像一头精壮的北极熊。听到她的反问,不由吃吃发出笑来。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