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春秋之楚国风云

第9章楚平王第9节长岸之战

  • 作者:千里草人
  • 类型:历史文化
  • 更新时间:09-29 12:19:18
  • 完书字数:5334

抓早抓小,不知道么?斗成然功劳甚大,且智能双全,因为贪得无厌,又与养氏家族勾结搞腐败,所以被杀,其主要责任,应该在楚平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楚平王根本不重视加强官吏约束与教育。

也许楚平王就喜欢用这样的办法来驾驭群臣:对于那些居功甚伟的功臣,就是故意让他犯错,不断犯错,最终犯大错,然后下手除了他。

不除了这种牛人,自己实在不放心。因为自己的王位得来,实在是不光彩。这种不光彩,可能会因为人家比自己更牛而继续上演。那就灭了他们!

这不是典型的钓鱼执法么?

杀了斗成然,顺便诛了养氏家族,大家怕了不谷么?

先任命一个令尹吧,于是,公元前528年,楚平王任命阳匄为新令尹。阳匄,生辰年月不详,卒于公元前519,芈姓,阳氏,名匄,字子瑕。

楚平王即位时,曾向全世办承诺:五年内不发动战争。全世界人民都很高兴,包括吴国人。但是,五年很快过去了,象楚国这种穷兵黩武的国家,是不是开始磨刀擦枪了呢?他们的对手会选择谁呢?

管他娘的,我们先发制人吧。刚即位才第二年的吴国国国君吴王僚命令公子姬光率水师讨伐楚国。吴公子姬光这次几乎将吴水师的家底都搬了出来,姬光就在名为“余皇”的豪华旗舰上指挥作战。余皇,曾经是前吴王用过的战舰。

楚平王傻眼了,不是世界和平了么?怎么还要打仗?

你既要战,那便战。楚国是好惹的么?公元前525年,楚平王命令由令尹阳匄、司马子鱼率楚军迎战吴军。楚军水陆两军并进,阳匄率水师,顺流而下,子鱼率陆军,长驱直入,在长岸(今天安徽当涂县西南一带)与吴军遭遇。

楚吴之间第四次面对面的战役--长岸之战爆发了。

子鱼,楚国公族大夫,芈姓,名舫,作战勇猛。五年没打仗了,楚国的武将们手都痒了,所以在这次长岸之役一开始,子鱼就身先士卒,亲率楚军向吴军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但是,很不幸,很遗憾,子鱼的英勇引起了吴军的格外注意。于是,几把弓箭拉满了弦,然后,数枝羽箭朝他射来,子鱼身中数箭,壮烈牺牲!

司马子鱼的牺牲激发了楚军将士的血性,将士们叫着“为司马报仇”的口号,勇猛冲将上去。吴军刚刚为干掉了楚军大将而兴奋,但兴奋不到一刻钟,便被强悍的楚军给打懵了。楚军一涌而上,面对面的混战,吴军根本不是对手,大败亏输。

另一路,令尹阳匄率领的水师,由于顺流而对吴军逆流,地利上占尽了便宜,再加上五年来楚军已经训练出了一支精干的水师,再加上主帅身先士卒,吴军哪里抵挡得住?史料记载,吴军败。余皇成了楚军战利品,吴军主帅公子姬光则跳舰而逃,择回一条命。

姬光大为恼怒,自己初次领兵便遇败绩,更因为旗舰余皇都被楚国人给夺走了,这个要是回到姑苏,说不定便被大王给咔嚓了。不行,得夺回余皇。姬光认真反思后,认为不宜与楚军面对面硬扛,得要有点办法。

办法很快便出来了,首先当然是提振士气,初战告负,大家都很低落。“勇士们,余皇被夺,两路兵马都遭到损失,如果我们就这样败退回去,那一定是死罪,大家想不想夺回余皇?”

当然想了!于是,姬光派一支小股部队,佯装成偷袭楚军营地,意欲夺回余皇,自己则率主力埋伏于三里外。

楚军正在做什么?楚军正设置了一个口袋阵,以余皇为诱饵,引诱吴军来抢,楚军在余皇附近部署了大量树木草料,并浇上桐油,一旦吴军来抢,立即点火,烧死这帮吴国佬。然后在余皇周边部署了伏兵,待吴军前来,杀他个片甲不留。

春秋的战场,到了此时,大家已经不再拘泥于车对车、阵对阵的架式战了,所谓的贵族战争,讲穿了便是自个儿找死的那种打法。大家都开始将示弱、诱敌、埋伏等战术运用得非常娴熟。

有包围,便有反包围;有诱敌,便有示弱。楚军的诱敌之计,只诱来了一支吴军小分队,一支三人的小分队。这支亡命三人组,将自己装扮成楚军士兵,悄悄接近余皇。

亡命三人组的身后,跟着一支数十人的吴军。相对于亡命三人组,这算是小分队。

亡命三人组行动了,他们在余皇周围分散开,大声说着吴侬软语。楚国人一听,哟,吴国佬来了,人在哪里呢?亡命三人组一会儿窜到这里,一会儿窜到那里,这几个人除了极具胆色外,更都是男高音,中气十足,一口吴侬软语清晰传递着战场信息:吴军来抢船了。

吴军在哪里呢?小分队上了,按公子姬光的部署,小分队故意装成声势浩大的架式,令人感觉吴军已经是大军压上了。

楚军不知是计,当发现前来偷袭抢船的吴军时,倾巢而出,杀得这支吴军小分队抱头鼠窜,四下溃散。至于那亡命三人组,相信也已经亡命了。

楚军追击,仅追了三里地,就一头扎进了吴军的包围圈。

结果可想而知,夜间战斗,凡是发现中了埋伏,军心顿乱。楚军原先想引诱吴军,结果却反被吴军引诱,中了埋伏。幸亏楚军人数占优,而公子姬光的战略意图在于抢回余皇,所以这个所谓的包围由于馅肉实在太多而自己这个饺子皮实在太薄,结果也仅仅是牵制了楚军主力。

吴军的另一部,则趁余皇附近已无楚军,将余皇抢走了。既然夺回了余皇,姬光也就无心再战,率吴军撤退。而奋战了一夜的楚军,此时才反应过来,吴军就是为了抢夺余皇而来的。

混战一夜,清点人数,楚吴各有数百人伤亡。见吴军撤退,阳匄叹了一声,命令撤军。

余皇被姬光夺回,姬光也感觉到楚军的强悍,不敢恋战,乘胜而退兵。这一战,使吴国公子姬光一战成名。败不馁,善应变,不贪功,吴国历史上第一员名将就此诞生。

此次伐吴,楚军先胜后败,折损大将司马子鱼。吴军则在公子姬光的指挥下,沉着应战,先败后胜,展示了顽强的战斗精力。

总体上,两国这一次算是打了个平手,谈不上谁赢得干净利落,至多楚军稍战上风。双方都是心照不宣似的对自己的对手表示了佩服,然后大家有序撤退,

楚平王一看,这样不行。楚国历史上,楚吴之间,几乎每次谁主动进攻谁便倒霉。这几十年来,数次交手,并未打出个胜负来。反观吴军,最拿手的便是偷袭骚扰,这种小把戏,作为诸侯盟主之一的楚国却是干不出来的。

自己不能去偷袭,不能去袭扰抢掠人家,难道就让人家袭扰?楚平王想到了解决办法,筑城!所谓筑城,其实就是在边境加强城防建设,于是,楚国又实施了大规模的城防工程建设。一时,楚国州来、居巢等吴楚边境上,基本建设热火朝天。

先将城防工程建设好,防着你吴国佬一点。到时机成熟,打你个小样的。楚平王这样想着。

吴王僚也觉得随便去捋楚国虎须也没什么好果子吃,既然你们加强城防建设,那寡人就专心巩固一下统治吧。于是,吴国也消停了下来。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