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春秋之楚国风云

第5章楚庄王第36节伐萧之役上

  • 作者:千里草人
  • 类型:历史文化
  • 更新时间:09-25 08:14:39
  • 完书字数:5208

取得了邲地之战的胜利,晋国的春秋诸侯之长宝座自然便让给了楚国,楚国成了当时春秋第一强国,众诸侯国的带头大哥。陈国、蔡国、卫国、鲁国、曹国、邾国、许国等等一应习惯抱大腿的国家,都背弃了晋国,呼啦啦一起涌向了楚国。

楚庄王决定好好招待这些来朝见的诸侯们。他命人修建了一座四丈高台,请大家一起上高台。高台里设了丰盛的宴席,楚庄王很客气地对各位诸侯说:“大家就放开吃,放开喝吧,不谷今天把大家请来,没有其他的事,就一个字:吃。”

啊?不可能吧?没有搞盟誓那一套?众诸侯心里嘀咕着,有不少人在内心暗笑着:这个楚王,虚伪得很呐。

是的,自齐桓公晋文公以来,哪个霸主不是通过会盟来宣布自己是江湖老大?象齐桓公还搞了九次哩。晋国自成为春秋霸主以来,不知召集了多少次的诸侯会盟,每次会盟,都布置了任务,不是一起讨伐谁,就是规定要缴纳多少保护费。

楚国已经击败了晋国,楚王难道就把大家叫起来吃个饭了事了?没有一个诸侯是相信的。

拍马屁的诸侯那是多了去了。酒喝得差不多了,于是,便有诸侯提出请楚王主持盟约,大家订立盟约,尊楚国为老大,紧紧跟随楚国,将春秋大义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

楚庄王笑了:“各位君侯,不谷实乃德薄之人,不配当这个盟主啊。”

大家一看,得,这个楚王还真要将虚伪进行到底啊。于是,大家都激动起来:“楚王如此谦虚,着实令我们感动。楚王如此武功,已令天下诸侯归心。大家都愿意今后跟着楚国干,楚国吩咐我们做什么,我们就做什么。”

楚庄王听后摆摆手:“今天大家都在这里,不谷以高台为证,对大家讲一句掏心窝子的话:楚国今后要干什么,那是从楚国的利益出发的,但对于大家却并非一定是有利的。有利的,我们一起干,没有利的,楚国绝对不会责怪。至于不谷,今后要是不谷有哪里不对的地方,请大家一定要及时批评我、指责我。”

楚庄王清了清嗓子,朗声道:“将将之台,窅窅某谋,言而不当,诸侯伐之。”

在诸侯们眼里的一个盟约大会,俨然成了楚国的一个向全天下作出郑重承诺的表态大会。诸侯们感动了,这是什么样的一个超级大国啊?这是什么样的一个楚王啊?心胸宽广,宅心仁厚,谦恭有礼,跟着这样的大国,又有何忧?

“将将之台,窅窅某谋,言而不当,诸侯伐之。”史料记载,楚庄王,这位新一代的春秋霸主,向整个江湖发出的这个声音,天下归心矣!

但还是有的诸侯没有来参加会议,比如宋国。宋国与楚国是世仇,宋国人一直记着宋襄公被楚军射伤后不治而亡。这些年来,他们一直坚定地站在晋国人的一边,这个自视为周朝贵客的公爵大国,操持着商王朝时期的那些礼义,根本看不惯周礼,更不要说连周礼都不大遵守的南蛮楚国了。

坐井观天的宋国人根本不懂楚国,不懂楚庄王。他们还要继续与楚国对着干。

对有的人,不打是不行的。既然你宋国佬要与楚国对着干,那便打你到疼而求饶为止。以战止战!

宴请诸侯以后,楚庄王指着地图上的萧国,那是宋国的一个附庸,对屈荡说:“屈荡,我们去灭了它。”

公元前597年,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楚庄王亲率楚军主力征伐萧国,前锋由楚相宜僚和公子丙率担任。

萧国本是一个很古老的国家,原先为夏朝的一个赢姓诸侯,在今天的安徽萧县。夏朝有一个叫孟亏的人,因擅长驯养鸟兽技术而深受夏王宠爱,赐封为诸侯,因其地多萧茅(艾萧),故国号为萧。夏亡后,萧国归顺了商朝,后来又跟着西周反叛了商朝。西周建立后,由于跟着商纣王之子造反,被灭了国。

被灭了国的萧国后来成了宋国的一个城邑,为萧邑。公元前682年,宋国发生了内乱,当时的萧邑大夫萧叔萧大心在帮助国家平叛中立了大功,由萧叔扶持上位的宋桓公将萧邑提升为国,重新建立萧国,并上书周天子,将萧国列封为二等爵位--侯爵,国小而位高,为宋之附庸。这样,萧国又复活了。

对于宋国,楚庄王想着给他一点点疼,而这个痛点便是萧国。

但萧国却非常硬气,他们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宋国附庸国,在没有宋国老大的指令下,他们是不会投降的。他们一边积极抵抗,一边紧急向宋国求援。

宋国一边给出指示:顶住!一边派大夫华椒为将,同时还派人出使蔡国,请求蔡国也一并出兵。

蔡国刚刚在楚国吃了一顿豪华大餐,并且被楚庄王的气度胸襟所感动,哪里肯来?嘴上答应出兵,却只是忽悠宋国人。

萧国听说宗主国宋国大军即将来援,士气大振,加强了城防。而楚军则刚刚击败了强大的晋国,前锋将领楚相宜僚和公子丙对拿下萧国自认为手拿把来,轻敌冒进,不待楚庄王大军主力到来,便发动了攻城战。

结果令所有人都颇感意外的是,萧国居然在楚军发动一轮进攻后,瞅准一个机会,来了一个反扑,大败楚军,楚相宜僚和公子丙双双被擒!

楚庄王亲率主力赶到了萧城,得知前锋兵败,非常郁闷。此时,萧国派人出城对楚庄王说:你们兴刀兵侵略我国,我国没有办法,只好将楚相宜僚和公子丙给逮捕了。如果你们不退兵,那我们便杀了他们。

赤裸裸的威胁面前,楚庄王确实犹豫了。对于那两个楚国人,虽然地位也就一般,但既然是楚国的子民,哪怕到了天涯海角,也是楚国人,作为楚国的最高领导,不能保护好自己的子民,那是一种屈辱。

楚庄王很不情愿的答应退兵。然而,萧国人错误地估计了形势:在楚军重重围困下,萧国弹丸之地,很快应该被破城,但楚军居然答应退兵,一定是有什么原因。

萧国人认为自己找到了原因:楚军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因为那是一个寒冬,楚兵都为南方人,不习惯严寒,所以冻伤冻死不在少数。而且,宋军又出兵了,楚军肯定是因为怕受到前后夹击,再加上士兵受冻士气不济才想着退兵。

萧国人掌握的情报是真实的。当时由于天气特别冷,中原一带连续下雪,天寒地冻,许多楚兵被冻伤了,有的因冷而生病,士气确实低落。楚庄王当时想退兵也是有此因素考虑的。

哼,你想逃,那老子偏不让你逃,把你们死死牵制在这里。此时前来救援的宋国大军也到了,萧国人准备给一点颜色给楚国人瞧瞧,于是杀了两位楚国人中的一个:公子丙。留下一个,说不定有用。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