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春秋之楚国风云

第3章楚成王第11节孟地会盟中

  • 作者:千里草人
  • 类型:历史文化
  • 更新时间:09-25 08:01:06
  • 完书字数:7402

这里,我们讲讲楚国的部队。春秋战国时,在很长的一段冷兵器时间内,兵力是以乘为计量单位的。中原诸侯的一乘,一般是75人,千乘约75000人。但楚国不一样,楚国的一乘为100人。主要装备为一辆战车,拉车的四匹战马,三人立于战车,其余为步卒。能够站在战车上的往往都是军中精英,比如将军。每辆战车站三个人,一人驾车,叫车御,一人护卫,叫车右,一人为主将,负责指挥打仗。

楚王的亲卫部队总共有三十乘,即三千人,分为左右两广,也有说是东西两广,负责保卫楚王的安全,分两班倒,凌晨鸡叫时开始由右广值班,到中午时分换班由左广值班。这些亲卫都是从各军营中精选细挑来的,是精英中的精英。

这次成得臣安排随楚成王赴孟地开会的精英,除了在楚王的左右两广亲卫部队中挑选的部分精锐外,还从自己的若敖氏亲兵中也挑选了一部分精锐。

楚王是允许若敖氏家族拥有自己的亲兵的,但严格控制人员编制,总编制一般是“六卒”。那一卒是多少兵力呢?史料记载并不统一,比较一致的说法是一卒共有50乘,那若敖氏家族的部队共有300乘。这是很庞大的一支军队了,300乘大约有3万兵力,一般的小国都没有这么多兵力,象齐、秦、晋等最多号称千乘之国。

所以到后来,楚庄王对若敖氏家族非常忌惮,而后来的令尹斗越椒敢于公然反叛楚王,也就因为若敖氏家族这支亲兵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是可以的。

而一旦对外征伐,军队的主力应是各正规军,如果楚王亲征,那左右两广亲卫肯定是要参加的;如果太子随军,那太子的亲卫也要参加的,即东宫部队;如果令尹参加,那令尹家族的军队也是要参加的,比如子文作为楚国令尹,他若敖氏家族的若敖六卒是要参加的。一般来说,楚国的卿大夫家族,都有一定规模的家丁私兵,当他们领兵打仗时,应该会带一部分的家丁私兵随主人出征的。

现在,一切准备停当,成得臣便以楚成王随从的身份参加了孟地会盟。一切都在掌握之中,就这样,宋襄公自己设了一个套,最后自己钻了进去。

宋襄公见楚成王居然答应帮他,非常高兴。于是,他先是邀请楚国、齐国召开酝酿会议。在宋襄公的眼里,放眼天下,如果这三国能够达成统一意见,那一切都好办了。

楚成王很配合宋襄公的工作,于是,三国会议达成了重要决定:召开诸侯会盟,地点就在宋国的孟地。大家约定,会议要产生新的武林盟主,重建春秋江湖新秩序,这次会议要开成一次团结的、和平的大会。

根据约定,参加会议的各路诸侯都不要带兵参会,大家就穿着光鲜的衣服来就可以了,史称衣裳之会,这是公元前639年秋天的事。

每个人都怀着自己的目的来参加这次孟地之会。宋襄公辛勤地组织着会务工作,幻想着大会以后自己便是武林盟主了的快乐感觉。楚成王则剥去了送给宋襄公的糖衣,亮出了炮弹。

齐国老大齐孝公感觉到了哪里不对劲,找了一个重感冒之类的理由,请了假。而其他的陈国、蔡国、许国、曹国、郑国等君主,本就是跑龙套的,那种舞台,连配角都算不上,大佬们说怎么做便怎么做就是,所以大家也都是穿着光鲜的衣服去参会了,谁也没带兵。

楚成王洞悉着一切,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中。果然,宋襄公起劲地将诸侯会盟的一系列礼义程序走遍,宣读了春秋新秩序的重要意义,然后便是在会议决议上签字。

当然,那个时候,所谓的签字就是歃血为盟。这是那个时代流行的宣誓结盟的一种仪式,大家用手指蘸血涂在嘴唇或者喝了这血以表示信守。而这个血必须用牛血,而且必须是来自割牛左耳处的那血。这便需要一个人端着盛着牛耳朵的盘子,让大家取血。这个人便叫执牛耳,而执牛耳,便是当然的老大。

谁端盘子,意味着谁是老大,也就是新一代的盟主。宋襄公本希望楚成王能够出面举荐一下自己,但楚成王就低着头喝着酒。

宋襄公终于忍不住了,他轻咳了一声清了清嗓子,朗声道:“今天,我们聚在一起,目的就是要继承齐桓公的事业,行尊王安民之事,大家息兵罢战,同享太平之福,大家认为如何?”

未等其他诸侯回应,楚成王抬起头来,目光咄咄逼人盯着宋襄公道:“宋公讲得对,齐桓公在时,大家都听他的号令,现在他不在了,那大家要听谁的号令呢?”

宋襄公一听感觉味道不对,无奈道:“这有什么好说的,当然看爵位谁高谁便是盟主了。”

楚成王哈哈笑道:“今天参加会议的,有子爵、侯爵、公爵,只有不谷是王爵,那我们便依宋公之言,今后,便由不谷当盟主了,那接下来的歃血就由不谷来主持了。”说完,便站起来去端盘子。

这一突发变故令宋襄公根本是促不及防,一股闷气上来,冲着楚成王大怒道:“寡人位居上公爵位,是世袭得来,天子都待以宾客之礼。你楚君原是区区一子爵,自己僭号称王,此王不过是假王罢了,怎么可以当真?”

楚成王大笑道:“不谷既是假王,那你为何还要邀请不谷到这里来?”

宋襄公气得吐血,还未等他再说什么,只听楚王大喝一声:“给我拿下!”

听闻楚成王下令,成得臣、斗勃等人便卸脱衣露甲,手执刀剑,飞奔上台,护住楚成王,并拿下宋襄公。

拿下了宋襄公,楚成王令蔿吕臣统领大军进入孟地,将孟地团团围住。然后,令人将宋襄公押入一个临时制作的囚笼。当时,参加孟地之盟的除了宋、楚外,还有陈、蔡、郑、许、曹等五位诸侯,大家极其害怕,谁也不敢作声。

楚成王大声喝道:“你区区弱小宋国,凭祖上功德世袭公爵居然敢自称盟主,真是恬不知耻。今天不谷要宣布你六宗罪:

第一宗,你趁齐国国丧期间居然率军伐齐,擅行废立之事;

第二宗,滕国国君无非参会迟到而已,你便逮捕羞辱于他;

第三宗,鄫国国君参会迟到居然被你活祭;

第四宗,曹国无非对你礼义不周,你居然率兵攻伐;

第五宗,你宋国已到亡国之际,你居然自不量力,图谋霸业;

第六宗,在不谷面前妄自尊大,全无逊让之礼。

今天,不谷率雄兵十万,猛将千员,目的就是要攻伐你宋国,为这些年来被你宋国欺凌的各诸侯出气。各位君侯,请大家就在孟地休养几天,看不谷灭了宋国,到时与诸君痛饮十日。”

楚成王亲率大军向宋国都城睢阳进发,这次伐宋,楚成王是做足了准备。首先军事将领。手下大将成得臣是战场上的积极分子,作战经验丰富。军事实力上讲,楚军是军事强国,五万大军,扫荡一个区区的郑国本就不在话下。

再是楚王亲征,志气尤为高涨。然后是借孟地会盟之机,拿下了对方君主,宋国投鼠忌器,再加上孟地将各国老大都留了下来,还有谁会救援宋国?宋国,在楚成王眼里,已然成为了楚国嘴边的一块肥肉。

而宋国,真正地到了生死存亡之秋。历史告诉我们,国家和民族多难时,总是会有那么一些英雄人物横空而降,救国救民于存亡之际。宋国,也有这么一个人,一个有点迂腐的牛人。他便是公子目夷,宋襄公的亲哥哥。

目夷本来是随宋襄公参加了孟地之会,但他看到形势不妙,便提早跑了。他跑回了都城睢阳,立即组织军民做好防御工作。他知道,率兵去救宋襄公那是不现实的,宋军的战力他是清楚的,但楚军毕竟远来,粮草有限,宋军借城固墙高守住睢阳是可能的。

楚成王没有料到这一出,楚军团团围住睢阳,如果此时攻城,必然损伤严重。他思忖了一下,将大将斗勃叫来面授了一番机密。

斗勃领命,将宋襄公推到阵前,冲着城门大喊:你们宋公在此,快开门投降。

城门依然紧闭着,城头出现一员大将,正是宋将公孙固。他针锋相对,大喝道:宋国已然更立了新君,至于你身边的那位,是杀是留,由你们决定好了。要想宋国投降,绝无可能!

斗勃说:你们宋公不是在这里吗,君主尚在,你们怎么可以擅自更立新君呢?这不是谋反吗?

公孙固大笑道:这是我们宋国的规矩,当君主已经不能履职了,我们便会更立新君。现在我们主公被你们擒获,已然不能履职,我们就立了公子目夷为新君。

斗勃无奈道:算了算了,这样好了,如果我们现在就将宋君归还给你们,你们会给我们什么好处?

公孙固道:故君居然被你们所擒,这对宋国来讲已是奇耻大辱,哪怕他再回宋国,已经是没有资格再当君主了。所以,放与不放对我们来讲无所谓。你们如果要攻城,那便来攻好了,宋国何曾怕了你们楚国?

楚成王终于忍不住了,下令立即攻城。谁知睢阳城已有严密防备,不但城防工事坚固,城里还准备了大量的滚石擂木和箭矢,现在楚国侵略军欺负到家门口了,还不火力全开?宋军更恨楚国以卑鄙手段俘虏宋襄公,此时是同仇敌忾,群情激昂。公孙固一声令下,顿时箭如雨下,楚军死伤惨重。

春秋诸国中,象宋国、卫国、郑国这样的老牌诸侯,在军事上曾经雄壮过,只是现在没落了,打人的本事越来越不济,但由于经常被打,所以挨打的本事却是见长,这个挨打的本事主要的是表现在守城上。所以,守城有一套,那进攻方便要吃亏。楚军连续发起多次进攻,却未撼城门丝毫,反倒是兵士死伤惨重。

楚成王本就没想着强攻睢城,总以为凭着宋襄公在手,可以令宋国就范,没想到吃到嘴里的鱼被卡了根刺,好吧,老子今次来宋国,已然是达到了目的,也就不委屈将士们了,还是先将手头的事料理完再来教训宋国不迟。于是,下令撤军。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