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春秋之楚国风云

第2章楚文王第1节假道伐申上

  • 作者:千里草人
  • 类型:历史文化
  • 更新时间:09-25 08:00:53
  • 完书字数:4844

公元前690年,雄才武略的楚武王在第三次征伐随国的途中得病而亡,这是历史上第一位出征途中身亡的楚王。第二年,熊赀继位,成为楚国历史上第二任楚王,史称楚文王。

楚文王,芈姓,熊氏,名赀,楚武王与邓曼夫人之子,公元前689年―公元前677年在位。“赀”读“资”,意思本来表示“饭钱”、“餐费”,后来也指小额罚款。

古人取个名字真是非常有意思,搞不懂这楚武王给儿子取这个名字有什么意思,不过肯定不是因为计划生育超生了一个而被罚了款,也不会是因为欠了谁一餐饭钱正好生下了这个儿子。

这位楚国历史上第二任楚王,他的文治武功,我们当然要好好讲一讲,但因楚武王在位长达51年,到楚文王继位时,至少已是人到中年了。

应该说,楚文王继承了父亲楚武王一笔丰厚的遗产:一个走向强盛的大国、一批忠诚担当的臣子、一支久经实战的军队、一套富国强军的体制、一个明确无误的战略方向。

楚文王同志,你的血管里,流着你父亲的血,那是一管尚武强国、豪气冲天的血,你就简单点,举你父亲的旗,走你父亲的路,让历史去说吧。

于是,楚文王虽然谥为文王,但他的十四年楚王使命,仍旧是雄心壮志、四处征战,拓缰并土,建立了楚国赫赫霸业基础,勘称楚国历史上一代明君。

那,这个时候,春秋江湖又是怎么的一番情景呢?

西邻秦国,正是秦武公时代,忙着扫除西戎。北方强邻晋国,还在继续着内乱,不过现在已经到了小宗桓庄之族(曲沃的桓叔、庄伯、武公三代)开始收官了,因为曲沃武公后来吞并了晋国自己当了晋侯。

春秋初霸郑国已经彻底陷入内乱了,郑庄公的几个儿子们开撕,郑国已经不可能太平了。老牌大国宋国更不行,宋殇公在位十年打了十一次仗,把国家都打得元气大伤,更要命的是,宋国内乱,将宋殇公居然也干掉了。

齐国的齐僖公薨后,立即陷入内乱,继位的齐襄公死于齐国内乱,然后是公子姜小白与公子姜纠两兄弟争位。鲁国的鲁桓公因为老婆与人通奸,而自己却居然被奸夫给害死。

一句话,此时的中原各传统大国强国,都在不断内乱之中,国君经常被杀被害,大家都在忙着自己家里的事。至于周天子,现在已经到了周庄王时代了。此时的周王室,在春秋江湖上说的话,基本没人听了,但有时还是有用,只是对有需要的大诸侯来讲有用而已。

这正是南方正在崛起的楚国继续崛起的大好时机,楚文王,努力啊。

要努力,得有帮手,楚文王时代,他有哪些牛人在帮他做事呢?

亲兄弟熊善,字子元,不过这是一个没多大用的家伙;令尹为斗氏家族的斗祈、已告老的前令尹斗伯比以及名将斗廉、大夫斗般等人;自申地引进的人材大夫葆申,后来担任令尹。基本上,手头就这些人可用。

楚文王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这个巨人便是楚武王。楚武王为楚国的强盛定下的发展和扩张战略,可以管很多年的。楚文王,只要坚定不移地按照既定战略实施,那他便一定能够成就一番大业。比如迁都。

楚武王后期,花了整整十年的时间新建了郢都,但他因在伐随之战中得病身亡,最终没有完成正式将都城迁至郢都。文王即位后,承父遗志,将楚国都城自丹阳迁至郢城,正式命名为郢都,完成了父王的遗愿。

从此,郢都一直在楚国人民的心中,郢都在,就有楚国在,就有楚国的精神在。一直到后来,楚国因各种原因迁都,都将新都叫郢都。这种国都情结,就是从楚国的最早两位君王开始的,那便是楚武王和楚文王。

楚武王征战一生,留下的遗憾之一便是未能灭了申国。我们已讲过,这个申国,其实是东申国,是周天子派来监视楚国的诸侯国中最大的外姓国,属姜姓,处在汉水以北的南阳盆地,战略位势对于楚国今后的全面控制汉水流域、东进中原战略是相当有利。

楚武王自联姻夹在中间的邓国和卢国后,举兵北上,攻伐申国。但申国势力强大,且获得了中原诸侯的援助,楚武王最后是败退回楚。

现在到了楚文王了。楚文王当然记得这份历史怨仇。完成迁都大业后,他立即整装军队,率兵伐申。

伐申须经过邓国,楚文王母亲邓曼夫人原是邓国公主,所以说起来,邓国国君还是楚文王的舅舅,向邓国借道,应该不是难事。

邓侯当然很想很大方一把,但邓国一些将领却心里有小九九。原来,楚邓联姻后,因为邓国的属国鄾国有一伙强盗杀了正在开展建立外交关系的楚国和巴国使者,楚巴两国联军都出兵攻打鄾国。

结果由楚国大将斗廉率领的楚巴联军,击败了邓国大将养甥、聃甥率领的邓鄾联军。鄾国就此灭亡,这场战役也是春秋时期先佯败后退再实施反包围战术取得胜利的著名战役。

对邓国的养甥、聃甥、祝甥等将领来讲,这是奇耻大辱,总想着报仇。现在你楚国送上门来了,居然还想借我们邓国的道,天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所以,养甥等人便来找邓侯,强烈建议设计阴楚军一把。

但邓国因为上次被楚国给教训了一把后,哪里还敢主动找楚国的晦气?邓侯一直举棋不定。

养甥说:“主公,还记得当年鄾地之战么?楚国本就是野蛮之国,当年为区区一个误会来大兴刀兵,咱邓国无奈抗击,最后战败,眼睁睁看着鄾国被楚国吞并。这一次他说要来借道,我们正好借机给他点颜色看看。”

邓国国君邓祈侯摆摆手道:“话也不能这么说,鄾国被灭,一开始就是我们的不对,如果鄾国人不去劫杀楚巴使团,楚巴便不会伐鄾。我们邓国一开始便应该积极调停,而不是直接为鄾国出气,出兵迎战楚巴联军。

上次战败,楚国实力大出我们意料,现在两国好不容易又和平相处了,楚国更是与邓国有甥舅关系,不宜撕破脸啊。

楚国现在又是送礼又是好话,讲得很清楚了,无非是去征伐申国,又不是来惹我们邓国。那个申国以前也是对我们有些狗眼看人低的,邓国如果有实力,也想去收拾申国。现在楚国出兵,我们只要让楚军通过邓国,不用出一分力一个人,有什么不好?”

聃甥道:“主公,想当年楚国与我们鄾地大战时,可曾想过这层亲戚关系?国与国之间,只有利益关系,哪有亲戚关系?”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