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文学 > 八十年代红土地上的春天

第26章 淳朴人家

  • 作者:宾汉
  • 类型:经典文学
  • 更新时间:04-21 02:22:03
  • 完书字数:3168

爷爷说的没错,过了几分钟后,渔网上面的浮筒就传来了“利好”信号。

刚才放到水中的渔网,在浮筒的位置上,有多个地方出现了“鱼迅”。

这些被网住的鱼,知道自己身处“险境”。于是,它们便想拼命地挣扎。

可是,自己弱小的身子怎么能够挣脱鱼网线的束缚?

结果,鱼儿只好乖乖地就范。

这些来回“翻身”的鱼,在阳光的照射下,不时泛着银白色的光。

在近处看,更像是一片银色的柳树叶在水中来回晃动。

“你快看,行情不错!”

爷爷自言自语道,语气中带着一丝兴奋。

他像是说给自己听的,也像是说给杨辰听的。

说完,他拿着一个向上开口的鱼篓,身子站在渔网的下游,慢慢地解下被网住的鱼。

这些被网住的鱼,都是清一色的“蓝刀鱼。”

当地也有人叫“走水鱼。”

这种鱼,也因为喜欢在水面上游动而得名。

杨辰伸着头往鱼篓里面看,每一条鱼都长得通体雪白,它的眼睛和头部的鱼鳍是金黄色,看着挺可爱的。

杨辰用手去摸这些鱼,感觉到肉质很结实,一条鱼应该有半两多重。

爷爷用竹篙拍打了两次水面后,网到的“蓝刀鱼”有六七十条了,看上去,鱼的总量起码有三斤多重。

回到表姐家里,太阳也快要落山了。

这时,表姐的婆婆拿着米糠拌菜到家门口外喂鸡。

她抬起头来,看到有客人到了自己家里,她赶紧放下喂鸡的木盆迎了上来。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淳朴的乡下人看到有客人来到自己家里,还是表现出一副热心肠。

“原来是杨爷爷呀,你还带着孙子杨辰一起来,进家里面来坐吧。”

表姐的婆婆热情地向杨爷爷打着招呼。

她把乡下人的淳朴表现得淋漓尽致,让来人感到很温馨。

她眼睛细小,全身一套黑色衣裤,个子长得不高,看样子有五十多岁了。

她站着的时候,显得有点背驼。

这身形,应该是被长期超负荷的体力劳动压垮了身子。

表姐的婆婆生育有三儿三女。

三个儿子均已成家,大女儿已经出嫁,还有两个女儿在读书。

傍晚时分,表姐夫也从劳作的田里回到家中。

表姐夫长得敦厚结实,一张脸长期暴露在太阳下,经过年长日久,皮肤被晒成了古铜色。

纵然是太阳最为毒辣的七月份,他依然不习惯戴草帽。

也许,他觉得戴上帽子不方便做农活吧。

他的肩上挑着一撮箕,两只手臂上的衣袖挽得很高。

身穿一条黑色裤子,下半部分粘满了泥浆,看上去湿漉漉的。

走到了家门前,他的嘴角上还叼着一支自己卷制的“喇叭筒”旱烟。

眼看烟灰已经接近嘴巴了,可是,他依然没有舍得扔掉。

没多久,表姐也挑着一担还没有晒干的花生回到家里。

“杨辰,你和阿公到了多久?”

表姐一放下担子,就赶紧过来与表弟打招呼。

“到了有半个小时这样。”

杨辰面向表姐说道。

“贵伶,你去弄一只鸡来炒木耳。今晚人多吃饭,家里没有什么菜。”

“贵伶”是表姐的名字。

表姐夫吩咐完,就到房间换了一套衣服。

很快,他系上围裙,准备开始煎鱼,煮菜。

这时,天色已完全暗了下来。

房间和厨房的电灯也亮了起来。

村子里也是这两年才通了电灯,电源来自五六公里外的一个小型水力发电站,因为水量不足,发出来的电力波动大,电压极不稳定。

厨房内一盏十五瓦灯泡发出昏黄色的光。

这种光线跟点煤油灯的亮度差不多。

表姐夫往一口大铁锅里淋上花生油,然后撒上一勺生盐。

随即,他再往锅里放上切好的生姜。

最后,才往锅里放鱼,表姐夫的妹妹则在灶口前烧火。

这个灶台是表姐夫自己用火砖砌成的,外面用一层黄泥来过面,然后磨平,方便清洗。

灶台共有三个烧火口,一个煮饭,一个炒菜,一个烧水洗澡用。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