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老朱偷听我心声,满朝文武心态崩!

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明国债,朱元璋的挫败感

  • 作者:剑西来
  • 类型:历史文化
  • 更新时间:06-09 12:51:16
  • 完书字数:5186

次日,朝堂之上。

大明国债,被正式提出,并立刻发行,首先面对的就是站在金銮殿上的文武百官。

众官员全都傻了眼。

国债?

这是什么东西!

由朝廷发行,向文武百官募集资金,形成一种另类的债务关系。

首次发行的大明国债,核心目的就是为了打造舰船,出征日本,并承诺从日本掠夺财富之后,便会按照每个人认购国债的数额不同,返还本金以及高额的利息。

据说,这个主意,是向来号称算无遗策的诚意伯刘伯温提出来的。

刘伯温凭借超凡的能力,掐指一算,算准了日本国虽然是贫瘠之地,却隐藏着丰富的金山银矿,此番出征日本,虽然耗费靡巨,但只要将其彻底拿下,就能得到大量的白银,对大明的未来拥有无可估量的好处。

为此,刘伯温已经将全部家产都押在此次出征上,购买了大量的大明国债。

按照计算,倘若真的跟他计算的那样,日本国内能得到大量白银,那么他这次投资国债的收益,将达到百分之三十,的确是个发家致富的办法。

但……

行不行啊!

这么重要的大事,一着不慎就倾家荡产的行为,你跟我说,只是源自于“掐指一算”?

堂堂诚意伯刘基,什么时候成了傻子!www.oaksh.cn 热血小说网

刘基不可能是傻子,但是在这朝堂上有一足之地的衮衮诸公,也同样不是傻子!

只是眼珠一转,立刻就明白了这其中的关窍。

所谓掐指一算,只不过是掩人耳目罢了!

归根到底,是皇帝不知出于什么样的目的,必须要攻打日本,真可谓是杀意已决。

但是皇帝缺钱。

于是,就想出这么个缺德冒烟的主意,把刘伯温拿出来当工具,说他算出来那个小岛上有金山银矿,然后,打就是了!

到时候,如果真的打下来之后,掘地三尺也找不到银子,那这可不就成了一笔烂账?

还有谁敢找皇帝要债的吗?

话虽然这么说,但皇帝陛下在高高在上的宝座上,站起身来,伸出手来,宛若当年他在路边伸出那个破碗一样,现在却是无人再敢给他一个白眼,或者是嗤之以鼻。

这个饭,讨得硬气!

而且,人家皇帝陛下都煞费苦心,编了这么一番说辞,连诚意伯刘伯温都贡献出全部家产,来证明自己的“掐指一算”了,其他人还敢不老实配合?

谁敢用自己全家老小的人头,来试一试皇帝新组建的锦衣卫,腰刀是否锋利?

于是,皇帝一提头,刘伯温一配合,其他众臣虽然都是苦着脸,捏着鼻子,但也都纷纷解囊,假装出高兴的样子,掀起了一股抢购大明国债的热潮……

嘁!

朱元璋看着,不禁心中不满。

他可是亲眼见过淳化县县衙门口,无数老百姓推着车扛着粮袋子,争先恐后交粮的场面。

那真是人山人海啊!

甚至都引发了意外事故,把郑吴先生的腿给砸伤了。

当时那架势,好像生怕自己家的粮食交不上去,吃了天大的亏一样。

再看看现在这些货!

朱元璋知道他们有钱,毕竟这一路打天下走到今天,不管是通过什么途径都好,既然身居高位,谁还不知道给自己攒一份家业?

要是打天下之前,一贫如洗。

打天下之后,还是一贫如洗。

那这天下,不就白打了吗?

虽然朱元璋没做过统计,但粗略也算得出来,现在这些狡猾的家伙,言之凿凿说已经“倾家荡产”的那个数字,距离他们真正的家底,至少还差了好几倍!

不过,既然大概造船的费用也能凑齐,朱元璋也不去较这个真。

只是觉得……自己以堂堂大明皇帝之尊,把整个大明朝廷的信用都拿出来做担保,居然还比不过一个区区的淳化县令。

真是……太有挫败感了!

一生少有败绩,从破碗开局到天下一统的明太祖朱元璋,首次有了这种强烈的挫败感。

带来这份挫败感的,只是一个小小的七品县令而已。

他去到淳化县,也才不到两年啊!

凭什么就能让那些把粮食看得比性命还重的淳化百姓,全心信任,一纸告示就能引得千家万户搬空了家里的底子。

而朕,竟然做不到!

尽管心里有些郁闷,但白花花的银子收上来,朱元璋还是放下了心中大石。

这笔数量不菲的银钱,专款专用,甚至都没通过户部尚书杨思义,直接就拨给了工部。

目的只有一个,在明年开春之前,足以远征日本的舰队,必须打造完成,随时可以开拔远航!

工部尚书单安仁,磕头领旨。

他知道这笔钱的份量,知道陛下的决心,更知道文武百官的盼望。

这可是大家的钱啊!

其中就包括他单安仁的!

虽然不至于砸锅卖铁,但皇帝开了口,谁还敢真的给个仨瓜俩枣意思一下?

就算胆子最大的,这次也是把接近一半的家产拿了出来,认购了这个莫名其妙的大明国债。

几个月以后,工部打造的舰船,就要带着文武百官的盼望,远征日本,希冀能真的找到刘伯温说的金山银矿,在保证本金的同时,还能获得高额的利息。

要是找不到,只能认倒霉,毕竟皇帝是不会有错的,最多是刘伯温算错了,大家就算把那个诚意伯剥皮做鼓、挫骨扬灰,也拿不回那笔钱了。

但要是舰船出了质量问题!不管是遇到风浪或是别的什么,导致舰船没到日本,就遭到倾覆。

那么这笔账,毫无疑问,就该算在他单安仁头上!

到那时候,他单安仁有几个脑袋,能面对无数同僚的怒火?

再说了,他自己也有一笔大钱砸在里面啊!

在这样的双重鼓舞下,单安仁直接发了飚,一回到自家的地盘,就把手下的几个办事的官员,训得跟灰孙子似的。

这笔皇帝化缘来的银子,还有谁敢中饱私囊?

那真是活得不耐烦了!

一个铜板,都要掰成两半花!

必须要让这笔钱,用最高的效率,建造出最坚固耐用的巨舰,千万不能让远征日本的大事,误在工部这个环节!(www.)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