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青春校园 > 江南茶事录·陆羽传奇

120. 第120章

  • 作者:宿念执念
  • 类型:青春校园
  • 更新时间:05-20 18:48:25
  • 完书字数:8238

《江南茶事录·陆羽传奇》全本免费阅读

所以说,有时候人真的不能抱着碰运气的心态,三次去同一个地方赏花。

皇宫里千春殿的花开的好,是个官员们也可以自由出入观赏的好地方。

我前两次都是抱着想“静一静”和“看一看”的心态而往,没想到一次碰见说我分不清“天道”和“人道”的区别的程公公,一次碰见嘲讽我不懂“看花心,即等于看人心”的道理的林阁老。

而这次,老天爷怎么着也得让我舒心地看一回花吧?

却是从身后响起了卢杞的声音。

卢杞示意我一并坐到那边的石桌侧说话。

“到头来,圣上还是颁布了《间架法》,相关的内容,就是那日你我在朝堂上听到的那些。”

说着,卢杞一脸严肃地问我:“陆羽,你觉得如何?”

“下官以为,既出之法令,无法立刻终止,只能尽力扬长避短——为朝廷止损,为百姓降害。”

我深知卢杞懂得看透人心,所以不敢在他面前有所隐瞒。

“照理说,圣上要干什么想干什么,本官没必要冒着风险去干涉。本官决定:等过一阵子后,就劝说圣上终止《间架法》,还这世间千万广厦的自由身。”

虽然我知道卢杞有这份“善心”的原因,纯粹只是眼中容不下林党之众,但是我仍旧避重就轻,对他说出这样一句话来:

“卢大人开明,能够为百姓着想,是百姓之幸。”

印证了我之所想,卢杞直接道:

“林党进击过于迅速,叫本官看着不痛快,本官不是什么好人,可也不想同样不是好人的林阁老——恶策误国,巧言误君,真的伤了我大唐的根基。”

“可如今,地方势力仍旧是此起彼伏,请教卢大人:我朝军队能够有几分胜算?在耗费大量军饷和军资的情况下。”

“你不觉得这个问题该去问郭子仪吗?”卢杞反言道,“他才是全大唐最懂的用兵的人,本官能够给你讲出什么道理来?”

“郭大人的韬略,在于深透兵法和带兵打仗。”我冷静道,“筹集军饷军资之项,非他所长,也非他所能控。”

卢杞“哼”了一声,道:

“你看看那些户部的混蛋,竟然连前长安地下黑市的大庄家——付一刀,都不如!还有什么脸面说自己会集资、会算账、会管钱?军饷军资的筹集和调拨,指望那些草包能指望得上吗?”

“真还不如叫圣上下道指令,派人到高句丽去把大庄家付一刀给请回大唐来主持国家财政大事呢!陆羽你不是知道吗?之前付一刀就把‘黑砖茯茶’卖去了各地军营,你说那些军阀们会不会念着付爷‘大气’和‘恩情’,有所顾及国家局势,不再动之以战火?”

我只觉得如醍醐灌顶一般,卢杞真的是提供了一个解决问题的好思路。

最懂的聚财理财、积货走货的人是谁?付一刀啊!

最能够行侠仗义、商军通吃的人是谁?还是付爷!

我对卢杞行一礼,道:“卢大人耳清目明,果然一语惊醒梦中人。”

卢杞交叉着双手道:“朝廷正是用人之际,在野的充耳不闻,在朝的言之无物,本官不费心能行吗?说白了,长安地下交易黑市之事本官也有所波及,但好在是及时收住了手,才没有被牵连进去,但是本官跟付爷的交情,还是没断过的!”

我看着石桌上面的花叶倒影,道:

“规矩太多不好,容易把官员束缚在规则之内,不敢变革改新。即便是偶尔有了新想法,也未必就是利国利民之策,反而容易误君误国。恰如卢大人所言,付一刀付爷是个懂‘道上规矩’的人,跟各路商贩和各路军阀都交情甚好,所以让他来主持国库的革故鼎新,最为合适。”

卢杞指着我道:“那你就去向圣上引荐付一刀。”

“下官正有此意。”我犹豫了一下,“只是不知……”

“不知什么?”卢杞皱眉问,“你不是最懂的话术且最懂的时局利弊之人吗?难不成你叫本官去找郭子仪,叫郭子仪去说?”

“只是不知圣上意下如何?以及付一刀本人肯不肯再回大唐。”

卢杞气道:“要不是本官不想再看林党的人嘴脸、再听林党的人瞎话,就直接把‘请付一刀回国’之事拿到朝堂上去说了!圣上的颜面价值几何?有国本重要吗?要是连国本都没了,还要皇帝做什么!”

竟不想卢杞能说出这般“忠臣”之言来,我心中狠狠一震。

卢杞忽然站了起来,不收敛音量道:

“我大唐的国计民生,经济运转,竟然有朝一日要靠前地下黑市的大庄家付一刀来坐镇大局,真是可悲!!”

我不知道该回应什么好,就索性不说话了。

卢杞一把坐下,同时拍了一下石桌,不满道:

“满朝文武皆说本官奸佞,好在是有你陆羽和郭子仪没有与本官为敌。本官可以为前途为己利不折手段,但是那些官员没资格说本官对大唐和大唐天子不安好心!”

“陆羽,本官不怕告诉你:本官的府邸也有赏花的地方,里面的花草跟千春殿养的一模一样,你要是不怕遭人非议嫌弃,大可以随时来本官的府邸看。”

“卢大人,你——”

卢杞知道我想问什么,就自己接了话道:

“你想知道本官为什么敢在自己的府邸复刻宫内园林是吧?本官就明明白白地告诉你:此举不是想与天子比肩,而是想告诉那些与本官为敌之人,本官就是有能耐、有底气这么做,如何?”

“这……颜大人可是……”

我实在是说不出口,不想冒犯他俩当中的任何一个人。

卢杞连连发出几声冷笑:

“颜真卿当然数次上书,把本官往死里弹劾,说本官妄图一手遮天,目中无君;还说本官德不配位,油嘴滑舌,小人得志;更说本官以权谋私,卑劣凶狠,杀人如麻。”

“但又如何?本官复刻的不是内宫的御花园,有何罪过!千春殿的草木花卉人人能赏,本官把那些东西原本原样地搬置到自己的府邸去,就使不得了?颜真卿眼里就是容不下一粒沙子,固执、偏执、可恨!”

“卢大人。”我小心翼翼道,“不提往事,宽心平气,向前看。”

“陆羽,本官喜欢听你说话。”卢杞点头道,“就像是本官喜欢郭子仪的见招拆招一样。”

次日,我来到涵心殿请见。

程公公领我进去时,我看见郭子仪郭大人也在。

“臣陆羽,参见圣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请郭大人好。”

皇帝问:“陆爱卿前来,是为了国计之事?民生之事?还是别的?”

我道:“回圣上话,臣有一策要说,是关于:可以暂安国计民生的大事。”

皇帝放下手中主笔,专心致志地看着我,“准奏,你说吧——”

“是。”

我步步递进道:

“前长安地下交易黑市的大庄家付一刀,集资经验丰富,又与各路商贾和军阀交好,是为懂得商道和财道之人。付一刀一身铁骨,上能杀伐果决威震四方,下能悔过自新东山再起,是担当大任之辈。所以臣斗胆,请求圣上将其从高句丽召回,为朝廷所用。”

程公公大惊道:“陆大人怕是又病了吧?付一刀可是国贼,怎可让国贼治国贼!”

我觉得那宦官所言,倒是也是精辟,就是那么回事。

我继续道:

“商之为本,需有牵头之人,一人之力,可顶十人之用。然朝廷如今却为商贾所怨恨、为百姓所惧怕,所出动的调查上中下各阶层所有的房屋数量的兵士和户部官员,更是不计其数,这笔开销应当省去。”

“若能提拔一位真正有头脑、有胆识、有实力之人,则可以在有效的对策和时间范围内,起到最大效果,以缓解燃眉之急。此任非大庄家付一刀所不能够接手,还请圣上尽早定夺。”

“陆爱卿言之有理。”皇帝点头,“只是那付一刀远在高句丽,找他也并非易事。你觉得,谁可以代表我大唐去把他劝回?”

我请命道:“若是圣上准许,臣愿意亲自去办此事。”

皇帝犹豫不决:“你吗?”

我毅然道:“臣可以。”

“咱家就怕——”程公公故意道,“陆大人你是想趁机逃出大唐去,再不回国了。”

“程公公,你觉得本官逃的了吗?”我冷问他,“何况,本官根本没有逃的理由。”

“那可不一定了,你跟别人不同,身怀一技,走到哪里都可以养活自己,而且还会受到异邦国王的礼遇。”程公公冷峻道,“万一你就此成了我大唐的叛徒,还不如不要你踏出我大唐一步。”

我坚信不疑道:“除非是高句丽国王将我扣下或是将我杀害,否则我必定完成任务而归。”

程公公对皇帝道:

“老奴不知道陆大人今天是着了什么魔,前一步才举荐完国贼,后一步就自告奋勇说要代替朝廷去走高句丽一遭,把那国贼召回大唐来给圣上您效力。”

“老奴但请圣上您擦亮眼睛,不要被陆大人的诡计和心机所蒙骗,落得一个国家内部矛盾未解决,还要应对国家外部势力围攻的两难困境。”

皇帝否决了我的意愿,道:“陆爱卿,你身体刚好,不宜外出大唐。”

我正要再次请命,就听见郭大人道:

“启禀圣上,臣麾下有一员兵士名叫郭子威,是个机智懂变、有勇有谋之人。臣以自己性命担保,郭子威可以前去高句丽完成任务。”

程公公道:“郭大人是早有准备吗?才会如此认真,将自己的性命置于一个兵士之下。”

郭子仪豁达道:“主帅本就该与兵士同生共死,郭子威能够为国效力,是一份荣耀,臣能够为此荣耀来做此担保,是因为臣相信:一切可行,一切必行!”

程公公便不再说些挖苦的话了,而是问皇帝:

“圣上可有主意了?可是真的要采纳陆大人和郭大人的意见?”

皇帝叹息道:

“自打《间架法》推出以来,你们以为朕就不是日日提心吊胆吗?朕在宫中,没有亲耳所听百姓之声,没有亲眼所见百姓之况,但是不等于朕就真的铁血心肠,毫无一点爱民之心。朕自登基以来,许多事情都是身不由己,许多决策都是迫不得已,若非真的站在了悬崖边上,朕会搜刮商贾、重税百姓吗?”

“也许等朕百年之后,这一系列的举措都会被后世之人骂为昏庸,但是朕没办法呀!从太宗皇帝以来就制定且传承至今的参军有赏制度和出阵壮酬制度,是朕推翻得了的吗?朕要是一下子把这两项都给废了,那国家的秩序岂非更加混乱?还不如依旧拿出钱来,好生地养着军队。”

“恕老奴直言,”程公公道,“圣上您请国贼回来主持经济大局之事,恐怕是不必等到后世了,当世之人就能把您往耻辱柱上钉呐!”

“朕背负的骂名已经够多了。”皇帝闭目仰头,“不差这个。”

好一会儿,皇帝才睁开了眼睛,正视着我和郭子仪道:

“派兵士郭子威前往高句丽召回大庄家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