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文学 > 长生裁

第二章 小茶楼里听苍凉

  • 作者:人间武库
  • 类型:经典文学
  • 更新时间:01-28 13:44:28
  • 完书字数:3822

“马嘶?”问话的人激动站起来向外张望。

“风。”答话的人摆了摆手,郁闷低了头去。

没有商队。

固城南北两处城门口,男人们顶着天寒地冻,从早晨等到午饭,午饭后继续,等过了未时,又等到申正。

寒冬里本就灰蒙蒙的天空,早早开始转暗。

别说是进城的商队了,这么长时间等下来,他们连一个过路的行人都没有见着。

“所以说,咱们这些坏了心肝的人啊,一天到晚盼望着人家商队在路上遭了大雪,剩一口气赶到这,给咱当肥羊宰……活该有报应,这回不冻死也差不多要饿死人了。”

“还真是,所以你看佛菩萨也从来没有保佑过咱。”

“保佑个屁,鬼地方,方圆百里连一个庙都没有。”

男人们这样议论着,不过这并不是真的反省,实际只不过发泄罢了。话说到这里,就又有人讲起那个近年来频繁被提及的故事。

故事据说其实是真事,说的是早年间,固城开客栈和开药铺的两家老太太,大寒天里结伴去城外的庙里烧香,祈求大雪风寒重,让客商病倒在店里……

最终,把自己俩给冻病倒走了,也把固城方圆百里唯一的小破庙求塌了。

汉子们因为熟悉的故事笑起来,笑完,开始骂娘。

但是,骂完他们还会继续等下去。

这时间,倒是城里那些被大雪滞留的客商们,因为实在窝不住,或不愿意再多花一份买碳钱,开始出来活动了。

固城本身去处就少,何况还是这积雪的大寒天。

于是很快,主街上小茶楼的生意就红火了起来,尤其是二楼说书的地方,比之平常日子,还更热闹许多。

要说在固城,酒肆或还有些贪杯成瘾,宁不吃粮也要吃酒的本地人生意可以做,茶楼不同,它几乎专为过往的客商才存在。

固城人实在想不出在自家门口,进店花钱买一碗茶喝的道理。

他们倒是爱听,也想听老头说书,可是要上去茶馆二楼,首先必须买一碗茶,其次,那说书的空当间,蜻蜓丫头一趟一趟再一趟的托着盘儿出来讨赏钱,他们这些叔伯爷兄,还真难做到,从头到尾一文都不给。

所以,固城本地人大多难得去茶楼喝茶,听书。

这其中,叶渝州是例外。

他平日里但凡有空闲时间,几乎都在小茶馆二楼角落里窝着,听老说书说史讲事儿,也与五湖四海来的客商相谈。

这即是除了书卷之外,叶渝州身在固城,学习和了解这个世界,最重要的一条途径。

“我去茶馆坐会儿,进商队了你们喊我。”天色暗得实在是有些看不清卷上文字了,叶渝州起身,向四周交代道。

“行,你暖会儿去。”

“进人我们喊你。”

墙根下蹲的站的跳脚的一干人纷纷回应。

接着开始嘟囔:

“估计也不会有了。”

“他娘的。”

“又喝风。”

…………

小茶楼已然老旧,墙壁大片的熏黑,杂色斑驳,楼梯木板随人走动吱呀作响,响一声,间隙里便落一把子灰土……略有几处坑洼的大堂中间,一個偌大的炭盆烘着。

进得门来,身上便有了暖意,手脚也不发僵了,叶渝州轻车熟路,自己泡了大碗茶水,眼不看碗,端着上了二楼。

推门,关门,径直往一侧人少的角落里去。

此时的说书台前,不见老头,只有姐姐郑云娘居中站立,身前一副木叉儿支起来,架了一只破边起皮的红白小鼓在上面。

看样子云娘要唱曲了。

还好来得及时。

叶渝州在角落里,搁下茶碗,不自觉正了正身体,安静等待家姐开口。

通常,亲人之间的熟悉感会抹去很多需要距离才更容易产生的情绪,比如叹服和膜拜,但是,六年了,对于姐姐郑云娘的这副嗓子,叶渝州依然每次听来都觉惊叹、膜拜。

云娘天生一副好嗓子。老说书不止一次这样赞过,说她即便是去了长安,也能有自己一个名堂。

“嗒、嗒……咚!”

不顾现场人声嘈杂,木击小鼓,由边而中,敲出来响声,节奏简单而有力。

听之前过路的客商说,长安那边唱曲的人,近来都喜好用琵琶做伴奏。郑云娘不会那个,她唱曲,唱的也不是长安城的调子,而是一种只在延州西北一带民间流传的曲调,当地唤作小鼓词。

土则土些,也没有什么正经格律,但是自有一番味道是别个没有的。

当场,鼓点落。

云娘开口:“咦……呀!”

小鼓词可不是啥江南的温柔调子,早年曾有偶然听得的名士评价,说“其声发,闻者接锋锐,如利矢贯心”。郑云娘这嗓子一开,再往上一拔,高亢如同唢呐,原本嘈杂的现场,瞬间便被完全压了下去。

所有人都安静下来。

云娘再开口:

“黑天裂出白玉镜,恍惚见,百鬼伏泣,死国的游魂忌月明。

“千里黄沙一抔土,王侯公卿结草芯。

“野麻开出江南锦,依稀是,残旗旧帜,无人识的万马千军。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