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文学 > 重回九零从种菌开始

第 2 章

  • 作者:永岁飘零
  • 类型:经典文学
  • 更新时间:01-20 16:24:54
  • 完书字数:7876

杜童从不认为自己比别人差。

她给肖中云说,钱的事她来想办法,可不是嘴上说说。

上辈子她高考完后,沈梅就不让她继续住在苏家了。

她说她成年了,她没有责任继续养她。

那年她十八岁,脸皮薄,沈梅一开口,她就拎着包离开了苏家。

出了苏家,她第一时间便是回鸳鸯村给二伯和奶上坟。不想才回来住两天,刘芳就撮合她二姑杜小兰,想给她谈婆家。

她大姑听到消息后,跑到鸳鸯村把杜小兰和刘芳狠削一顿,然后就让她去了在凤凰市上班的周康义那儿,让周康义给她找工作。

周康义是杜大姑的大儿子,比她大十岁,小时候经常被大姑送来鸳鸯村给二伯割草喂牛,杜童上学前,一年里有三个月是周康义在带她。

九八年,高中毕业还是很好找工作的。

周康义给她找的工作,是给一家超市做会计,工资三百八包吃不包住,反正够养活自己。

日子虽是稳定了,但这并不是杜童想要的生活。

生父与生母的无情冷漠,让她心里憋着一口气。

她想出人头地,活给那些嫌弃她的人看。

她并不认为在超市做会计会出头。在超市上了一年多的班,存了将近三千块,她便果断辞职,拿着攒下来的钱转行种起了菌菇。

种了三年菌菇,便在凤凰买了人生第一套房。然后又打拼了几年,零六年的时候,美容行业开始在华国发展起来,她把菌菇大棚承包了出去,转行搞起了美容。

到她被油罐车压死的时候,她已经在凤凰市开了五家美容院。

刚醒过来那会儿,听到奶和二伯的对话,杜童心里第一个想法就是种菌。

种菌变现比较快,像平菇这种菌一两个月能就产出,一个菌包可以摘三到五茬。虽然她现在受条件限制,不可能像上辈子上那样,一种就种那么多,但却能解家里困境。

午后阳光飞舞而下,透过竹林,洒落点点金光。

踏入竹坡,热浪消散,竹叶清香随风扫过鼻尖,杜童贪婪地吸了一口林中空气。

重活回来真好。

奶奶和二伯还在,一切都还来得及。

二十多年后网络上流行一句话,叫回不去的故乡,无处安放的灵魂,杜童对这句话感触极深。

那时候她可不就是这样子。

小时候满山跑的鸳鸯村,成了记忆中最深刻的回忆。

没有奶和二伯的地方,包容不下她的所有,她在城市中格格不入。成长环境使她打小自卑又好强,她努力地寻找着自己的归属与价值感。

杜童很清楚,她内心深处就是不安份的。

她想证明自己的存在。

不管是读书,还是后来在社会上谋生,都是想在那对不负责任的父母那儿,挣得一份体面。

但这些,全都在油罐车碾压过身体的那一刻放下了。

不在乎她的人,她又何必在他们那儿找存在感。

“一声不吭的,在想什么?”阴凉的竹林里,肖中云瞥了眼杜童,担心问。

杜童回神,眉眼弯弯,脑袋在肖中云的肩上蹭了蹭,“没想什么,奶,刘姨肯定不会答应供我上学的,找她也是白搭。”

肖中云被孙女突如其来的亲昵给弄得有些措手不及。

老一辈的人,哪怕喜欢也是含蓄的。以前的杜童再亲近她,也不会像现在这样跟她撒娇。

“我找的是我儿子,可不是找她。”肖中云唬着脸,推了推肩膀上的小脑袋:“没长骨头还是怎么着,好好走路。”

杜童脑袋被她奶推开,晃了晃,坚持不懈地又黏糊了上去:“钱是捏在她手上的。”

“你懂啥,我还不知道她不会给钱啊。她给不给钱是她的事,我找不找她是我的事。”肖中云又推了两下,没能推开,懒得再管她。

刘芳嫁进杜家十五年了,别说钱,连块糖都没给童童吃过,就她那性子怎么可能会出钱。

但甭管她给不给钱,今儿她都得带童童去老五家一趟。

童童上学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以后用钱的地方多了,只靠她和老二绝对供不起,她得提前给老五打个预防针。

多闹腾几次,多少也能让老五掏一点出来。

这才是她的目的。

杜童不知道她奶心里在打什么主意,见老太太坚持,那她陪着她闹一场就是。

杜童家住竹坡下弯,祖孙俩沿着竹林小径往上走,大概三分钟,就到了杜国全所在的半竹坡上弯。

半竹坡也是个弯口,地势很好,这些年好些人家都在这儿建了房。杜国全家的房子也是前两年建的,两层楼的石砖房,外墙还粉刷过。

“三婆,大中午的你要去哪儿呢?”

祖孙俩刚爬上半坡处,几个坐在林边纳凉打纸牌的媳妇就看到了她们。

杜家是鸳鸯村的大姓,整个村子,姓杜的占了七成。肖中云在他们这一房排行老三,辈份比较大,杜家本家人,见了都会喊她一声三婆。

“我去老五家一趟,你们打牌谁输谁赢?”肖中云听到招呼声,打趣问。

“打着玩,哪有啥输赢。三婆,我中午听我家老二说,童童被凤凰一中录取了,恭喜恭喜啊。”其中有个媳妇,甩一张牌出去,抬头乐呵呵道。

“啥,被凤凰一中录取了?”

“童童这么厉害?”

那媳妇的话,让几个打牌的人不淡定了。

凤凰一中是整个凤凰市最好的高中。就上前天,村里广播还播报了凤凰一中今年的高考成绩,听说在那所高中读书的孩子,百分之八十都考上了大学,有个孩子还考上了清华。

虽然她们不是啥文化人,但清华北大还是听说过。

清华啊,那可是整个华国最好的学校。再过几年,他们鸳鸯村又要出个大学生了。

“我家老二回来说,今年咱们这一片三个镇,凤凰一中就录取了童童一个。”

“哎呦,童童这算是一只脚踏进大学门槛了吧,三婆,你享福的日子,还在后面呢……。”

几个媳妇不可思议地盯着杜童猛看。

杜童朝几个嫂子笑了笑,乖巧退到肖中云身后。

这年头的大学生含金量可不是后世能比的。

谁家有个大学生,那都是村里人羡慕的对象。凤凰一中出大学生的概率太大,杜童现在还只是被录取,落在几个媳妇眼里,她好像就已经成了大学生般。

杜家这闺女脑袋瓜子咋长的?

咋就不是自家的呢!

哎呦,这要是从她们肚子里蹦出来的,她们就是大学生的妈了。

不过……读书可烧钱,三婆和杜国树怕是供不出来。

几个媳妇都不是傻的,心里刚冒出这个想法,便猜到肖中云来半竹坡是干啥了。

“三婆,国全叔两口子都在家,你这会儿过去,肯定能找到人。”猜出肖中云上半竹坡的心思,几人也不逮着她唠嗑了,让她赶紧去找人。

肖中云笑了笑,带着杜童往杜国全家走了去。

祖孙俩一走,打牌的几个媳妇摊子一收,就着杜童考上凤凰一中的事聊了起来。

杜童的身世整个鸳鸯村的人都清楚。如果杜童是别家的孩子,这书要读不难,可养她的是杜国树,那就千难万难了。

农村人,一年到头有多少收入大家心里都有底。种的地、养的畜生一家子吃喝零用是够,想攒钱却不容易。杜国树是个光棍,背又驼,跟着别人去打工都进不了厂,他倒是有一把子力气,可在农村,力气能值几个钱。

“哎,丫头是好丫头,但奈何命不好投错了胎。”

“可不就是,杜家怕是有得闹了。”

“杜五叔也是没本事,啥事都听五婶的。要我说,他就该硬气一点,把杜童供出来,老了好享杜童的福。杜童这么能读书,这要换成是我生的,她要天上的星星,我都给她摘下来。”

有个才嫁进鸳鸯村没几年的媳妇,想不明白杜国全为啥不养杜童。

“你嫁过来的晚,杜国全可不是没本事,人家那是本事可大了……”

另几个媳妇早些年都见过杜国全丢杜童的那股狠劲,小媳妇的话她们不予评论,心里都门清。当年不要那丫头的是他,丫头会喊人了,假惺惺难过伤心的也是他……

呸,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多不得已呢。

算盘打得噼里啪啦响。

一分钱没花,就让人给他养大了闺女,可不就是有本事。

身后的谈话声虽小,但隐隐约约还是传进了杜童的耳朵里。这些话,杜童上辈子听得特别多,多到已经麻木。

那时,别人背地里说一次,她就难受一次。

如今她已经完全不在乎了。

杜国全上辈子更不要脸的事都做过,这才哪到哪呢……

“妈,童童,你们怎么上来了?”沉思间,肖中云带着杜童踏进了杜国全的院子。

杜国全这会儿正端着饭碗,站在屋檐下吃饭。

今天是赶集日,他做了小本生意,走乡串巷收花椒,等赶集日一起拿去镇上卖。所以每逢这一天,他都比别人赶集回来得晚。

杜童进了院子,没有喊人。

乌黑眼睛在杜国全身上看了看,便跟她奶一起躲进了院子里的阴凉处。

杜国全今年三十八,国字脸,浓眉大眼,是杜家五兄妹里长得最好看的一个。

一个锅养大的人,不管是杜大伯还是杜国树,或者嫁出的杜大姑、杜二姑身高都不高,可到了杜国全这儿,他就长高了。

他背梁很直,一米七八的个子威风堂堂。他似乎没被苦日子洗磨过,看上去,比别的同龄人年轻好多。

基因有时候很奇怪。

杜家人的嘴唇都是小嘴唇,上唇比较翘,看着就像嘟起来一样。而到了杜国全这儿,遗传的嘟嘟唇没了。他嘴唇很薄,唇线明显,抿嘴时仿佛一条直线。

老一辈的人说,唇薄的人能说会道,性子还有几分凉薄,这话多少是有些依据的。

杜国全可不就应了这老话。

他的凉薄无情,杜童上辈子可是领教过好多次。

“老五,童童今儿拿到高中录取通知书了,你给凑点学费吧。”肖中云没心思和杜国全拐弯抹角,开门见山说明来意。

“童童考上高中了?哪所高中录取的,二中还是三中?”

杜童成绩打小就很好,杜国全一听,便猜她可能是被市二中或是三中这两所重点高中录取了。至于凤凰一中,杜国全没敢想,一中太难考,他们镇上初中有四年没有孩子考上了。

杜国全脸上浮现欢喜,很为杜童高兴。

可高兴归高兴,对他妈说的凑学费这事,却下意识地避开了。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