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文学 > 这个屋里

第一百五十七章 诸葛亮的局限

  • 作者:姚焕黎
  • 类型:经典文学
  • 更新时间:12-31 13:55:24
  • 完书字数:2138

猇亭之战后,诸葛亮开始小本经营。他事必躬亲,鞠躬尽瘁,凡大小事务都喜欢亲自裁决。这样的诸葛亮,赢得后世的尊敬,但研究管理的作者,却要批评诸葛亮:你没能扛起中国历史的责任,何为“智绝”?

难道七擒孟获就是智绝,六出祁山就是智绝?一封《出师表》博得后人无限同情!却免不了先哲们同为帝王将相的命运。他们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始终是帝王的帮凶。诸葛亮的智识始终和专制联系在一起,诸葛亮没有变革的魄力,他没能发现人民的力量。

某年我在家,外面出太阳,我在家里看电视,电视央视正在播放《探索·发现》。

北宋年间,许多民用商船载着瓷器漂洋过海,他们经过中国南海。其实就是一条条乌篷船,远远没有吴国水师那样的船泊。结果多数沉了,极少数卖到了世界各地,并且远销欧洲。

世界的时间进入当代,那南海的海底仍然沉默着许多船只。就是一条条普通的船,可满载着瓷器,所谓瓷器,就是许多瓷碗。作者看到此处,我不得不惊叹!我内心里惊呼:中国的平民百姓,利润的驱使,使你们比汉武大帝更加雄才大略,你们比诸葛亮更加聪颖智慧!

可惜历史没有成就你们的大业啊!否则,哪里轮得到西方列强在中国面前骄恣逞横?

中国早在张骞出使西域,后来汉武帝收复河西走廊,之后东汉班固班超使西域各国宾服,丝绸之路未曾断绝。古代陆上丝绸之路,有一条是从四川经过云南再通往缅甸印度的一条道,而蜀锦更是天下闻名。川中不可谓没有资源。

魏蜀吴三足鼎立,魏蜀是主要的矛盾。魏国采取守势,等待国力恢复,时日一长,人口数量和经济实力都会碾压蜀汉政权。诸葛亮不是没有认清这点,而匡扶汉室的决心他从未动摇。可是他没有变革图强的魄力,只知道一味尽忠,博得后世美名。

战国时,七雄并立,他们相互之间欺诈兼并,无所不用其极,不可谓不是“危急存亡之秋也”。那时候的韬略家为了图强,能从诸侯国内部管理上进行大刀阔斧的变革。要能在战国中立足,必须图强,想别人之所不能想,思别人之所不愿思。他们突破了常理,和自身时代局限,超越了同时代的世界各国。中国头一次有了革命性的变化。吴起、卫鞅,遇到诸葛亮同样的困局,会不会还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味尽人事?

在人才培养发现,组织管理,利益分配等方面,这位古代的“智绝”也是乏善可陈,完全没有半点一星的先进管理思想。治国理政方面诸葛亮意识到了什么结果是正确的,可是没能突破传统思维找到进一步强国的发展理念。所以,“智绝”的用人方略和教育政策,还是一五一十的孔孟说教那一套,没有制度方面的保障,蜀汉政权人才凋零,后继乏人。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