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大明:皇兄你就安心的去吧

第463章 过年了〔下〕

  • 作者:柯久
  • 类型:历史文化
  • 更新时间:11-17 01:11:56
  • 完书字数:4798

臣等恭请圣安,吾皇万岁万万岁。

铿锵有力的声音于暖阁中悠悠响起,萦绕在朱由检的耳畔旁当中。

”诸位爱卿免礼。

望着身前的几位红袍重臣,朱由检的脸上也是露出了一抹略带歉意的笑容,今日才刚刚正月初三,仍处于太祖规定的

”休沐

”当中,绝大部分官员都在家中优哉游哉的享受着来之不易的闲暇时光。

就连前些天斗志昂扬的御史言官们也偃旗息鼓,毕竟生活是生活,工作是工作。

但眼下,几位已是上了年纪的老臣们却是硬着寒风,入宫陛见,实在是让他有些不忍。

”谢陛下。

又是一番行礼过后,几位身着红袍的老臣方才坐在提前为他们准备好的椅子上,手中也是捧上了一杯还冒着热气的香茗。

”陛下,微臣统管礼部,前几日曾上书奏报宗室事务,却不知陛下是否朱批?

未等案牍后的朱由检做声,礼部侍郎徐光启便是率先

”发难

”,一双炯炯有神的眸子死死盯着稍显错愕的天子,声音中很是急切。

听得此话,在场的几位绯袍臣工也是默默颔首,眼中带上了一抹征询之色。

虽然朝廷从未有过明文规定,但一般来说,对于臣工的奏本,不管天子是批红亦或者留中不发,都要在五日之内做出决断。

超出五日,便难免有

”怠政

”之嫌疑。

昔日的神宗皇帝之所以为人诟病,便是其躲在深宫的同时,对于朝臣递上来的奏本也是视而不见,以至于大明朝开始出现官员

”缺额

”的情况。

最严重的时候,一名官员身兼数职乃是再正常不过的情况。

”朕召几位前来,也是为了此事...

稍稍错愕过后,朱由检便是反应了过来,嘴角也涌现了一抹淡笑,心道这徐光启虽然看上去有些木讷,但关键时刻却是丝毫不含糊。

毕竟在他的印象当中,敢如徐光启这等主动找上门来的,也唯有昔日

”东林党

”饱受非议的时候,自请出京的

”帝师

”孙承宗。

”宗室事,在历朝历代都是国之大事...

说来也蹊跷,自秦皇统一六国,建立封建王朝之后,均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没有发生过诸如大明当下这等

”宗室泛滥

”的情况。

随便说些人尽皆知的,汉朝有

”推恩令

”,西晋有

”八王之乱

”导致衣冠南渡,唐朝有

”武周代李

”,宋朝有

”靖康之耻

”。

唯独大明,虽然在国朝初年便是爆发了赫赫有名的

”靖难之役

”,但仅仅是皇位发生了更迭,对于分封在各地的宗室藩王们并没有太大的影响。

就这样,经过两百余年的传承与更迭,如今大明宗室的人口已是达到了一个继位恐怖的数量,用以支付这些人的俸禄更是一个天文数字。

”陛下,宗室藩王无人掣肘,于地方草芥人命,欺男霸女,令百姓苦不堪言。

许是觉得天子好似有

”退缩之意

”,礼部侍郎徐光启便是赶忙起身,颇为急切的说道,随后又是自怀中掏出一封奏本,一脸严肃的将其递到了朱由检的桌案之上。

”近两日京中有传闻,唐王世子宠爱幼子,故而一夜间将其长子长孙全部毒杀。

”事关重大,微臣不敢擅做决断,特报予天子知晓。

听得此话,朱由检的的眉头便是一挑,面上虽是波澜不惊,但心中对于骆思恭的办事效率却是暗暗点头。

整饬宗室,绝非想象中那般简单,这些宗室扎根于地方两百余年,手中虽无兵权,但背地里掌握的生意及挂靠的土地不知凡几。

稍有些轻举妄动,便会对当地百姓的正常生活造成难以想象的影响,继而影响到大明的稳定。

基于此,唯有将这些宗室口中的

”家事

”变成

”天下事

”,他这位大明天子才能有理由顺应民意,继而动手整饬。

”竟有此事?!

好半晌,朱由检装作毫不知情的样子,怒不可遏的咆哮声也是随之响起,令得暖阁中的几位朝臣皆是暗暗点头。

对于天子有如此反应,他们倒是并不感觉到意外,毕竟在昔日的

”国本之争

”当中,若没有朝臣的坚持,只怕如今坐在皇位上的那个人,便是远在河南洛阳的福王了。

”不仅如此,

”闻声,垂垂老矣的吏部尚书周嘉谟已是随之起身,同样自怀中掏出一封奏本,朗声说道:

”年关之前,山东兖州有鲁藩落魄宗室前往泰兴王府讨要粮食无果,而后更是被其府中下人殴打致死。

”其子也因为饥饿,活活饿死在家中!

”据老臣所知,泰兴王仗着其兄乃是鲁王的缘故,于当地无恶不作,就连同藩宗室也是深受其害,实在是国之毒瘤!

哗!

此话一出,暖阁中的气氛便是为之一滞,于角落处伺候的宫娥内侍们均是不由自主的倒吸了一口凉气,眼中也是涌现了些许骇色。

上一位被礼部侍郎及吏部尚书这等重臣弹劾的宗室藩王怕是还要追溯到隆庆年间的

”辽王

”吧。

而那位

”辽王

”的下场,可是不太好呐。

大明藩王欺压百姓,早已是老生常谈的问题。

早些年的时候,倒是也曾有些

”正直

”的大臣上书弹劾这些宗室藩王,但绝大多数都是石沉大海,毫无动静。

有时赶上天子心情不好,自认为丢了皇家颜面的天子还会下令对这些大臣施以

”廷仗

”。

久而久之,朝中便逐渐没有人愿意去当这个出头鸟了,毕竟就算将宗室藩王于当地草芥人命的罪状报予天子知晓,那些身份尊贵的藩王们至多被不痛不痒的斥责两句,反倒是他们还要担着被宗室藩王报复的风险。

同样是弹劾,同样是

”廷仗

”,倘若将矛头对准天子,这些朝臣还能落个

”忠直

”的名声;而将矛头对准宗室藩王,却要时时刻刻担心其报复。

尽管那些冤屈无从发泄的百姓们也只能忍着,但却在心中种下了一颗仇恨的种子。

如若没有意外,这颗仇恨的种子早晚要开花结果。

(快捷键上一页 章节(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